陈金昌:【福建永宁古城】与【泉州开元寺“悲欣交集”】

文/陈金昌   图/源自网络

福建永宁古城

◎  陈金昌

上小学时,有一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风雨大作,在风的吹动下,落雨斜下,家里因大门没关,雨瓢泼至门内数米,湿了一地。我惊奇,问母亲今天雨为何如此大。母亲说,今天是“陷城洗街”日,老天爷为永宁镇这天惨遭杀戮的生灵落泪。我问母亲,什么是陷城洗街?于是,我第一次从母亲口中听说到关于永宁的尘烟往事。

永宁现为石狮市下辖的一个镇,是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据载,永宁状若鳌鱼,别称鳌城。唐时称高亭,宋初称凉恩亭,在入海口一带,则称水湾,又称水澳。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菲律宾群岛一带的毗舍耶人登陆水澳,残杀乡民。为防外患,朝廷次年始设水澳寨,官称永宁寨,寓意永得安宁。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抵御倭寇,朝廷在此设立卫城,称永宁卫。

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獗,永宁是当时的防守要塞。相传,由于永宁卫城守护森严,倭寇屡攻不进,于是用重金贿赂一个赵姓官员,双方约定,倭寇来时赵姓官员开城投降,赵姓官员家族只要双手摸墙,面对墙壁,即可免于一死。

赵姓官员开城当天,为农历四月二十二日,那天乌云密布,不见天日,似乎预示着一场血雨腥风即将到来。城门开启后,倭寇一路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永宁军民殊死拼搏,然无济于事,哀嚎遍野,死伤无数,老弱妇孺都逃到水关沟避难,后被倭寇发现,肆意屠戮。赵姓人士按约定双手摸墙,面对墙壁,暂时逃过一劫,其余百姓有的因为惊慌恐惧,下意识地作出面对墙壁、双手摸墙的动作,有的则是效仿赵姓人士的动作,也都暂时躲过一劫,后来效仿人数越来越多,倭寇索性全部杀掉,霎时间,水关沟尸横遍布,血流成河。而这时,倾盆大雨下来,把街上的血水冲刷得一干二净……

时至今日,永宁还流传着“陷城洗街”的祭奠习俗,在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家家户户都会摆供品,祭奠亡灵,叫“做总忌”,并烧纸马草人,叫“养兵马”,希冀城邦兵强马壮。如果这两天没下雨,人们会挑水洗街,以此铭记历史。

据史载,永宁多次受倭寇之扰,在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二月、三月间,确实遭到倭寇两次惨重的攻陷,那时指挥佥事王国瑞骄兵自恃,溺于酒色,疏于防范,城门失守,军民被倭寇杀伤殆尽。熟悉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我们通常所谓的倭寇,并非都是日本人,事实上汉人还占了大部分。明朝实行海禁,倭寇愈加盛行,闽南沿海地区地少人多,有不少不良之徒为了生计加入倭寇行列。在倭寇入侵之际,漳泉各地也有不少内奸做内应,充当爪牙,为虎作伥,从中捞取好处。永宁民间相传的赵姓官员内应、“摸墙不杀”的故事,据学者考证不全属实,倭寇入侵,做内应的非赵姓官员,而是李五官、江一峰,史书也未见“摸墙不杀”的记载。当然,民间传闻更加生动,也并非不可能,但惨痛的历史却是事实,所以“陷城洗街”的祭奠习俗持续几百年至今。这些内奸,在看到城中同胞被残忍杀戮,是否内心泛起过愧疚。也许,他们和传闻中的赵姓官员一样,也成为倭寇的刀下鬼。

相传永宁失守后,身在莆田的俞大猷率领军队,日夜兼程奔赴永宁抗倭,并取得胜利。在今永宁古卫城南门的镇海石公园内,有一块石头书有“镇海石”三个大字,遒劲有力,据说就是俞大猷亲笔所书,记载了俞大猷在此抗倭的历史。

经历两次惨重屠城之后,永宁并未能永得安宁。史载清顺治四年(1647年),郑成功部将在永宁一带招兵,清军知道后突袭永宁,乡民死难者达两千多人。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7月16日,日本鬼子在对永宁进行轰炸扫射之后登陆,一路烧杀淫掠,血洗永宁,史称“七一六惨案”,据传其中一位林姓少女被十几个日兵轮奸致疯,三天后惨死。日军在登陆永宁后,将永宁当时的最高楼宁东楼作为临时指挥所,在楼上打旗语,指挥空中的飞机。如今,宁东楼已有百年历史,已成危楼,还有人居住其间。解放后,国共对峙期间,永宁也被作为军事要地。在距离古城不远处,有一个观音山,除了有上万年的风化石之外,还可见国共对峙时期的防空洞、炮台和战壕。

在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去逛永宁古城。进入永宁镇,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小城宁静,道路不拥堵。走进永宁古城门,观看被日军焚烧过的城隍庙,抚摸庙前的明代古炮,漫步永宁老街,感受中西合璧的番仔楼风味,发思古之幽情,听青石小巷时光游移。城中有不少破旧的古大厝,斑驳的墙壁,仿佛饱经风霜的老者,伴着天风海涛,向我诉说着古城的沧桑。

无以言表的悲欣

◎  陈金昌

有一位擅长“弘一体”的书画家朋友,周末在泉州开元寺给学员讲授书法文化游学课,我在周末起了个大早,前去听点门道。在弘一法师纪念馆展厅大门处的文化墙上,弘一法师临终所写的“悲欣交集”四个字尤为醒目。这位书画家朋友指着这四个字,问我们如何理解“悲欣交集”的含义。

朋友说:“这四个字仁者见仁,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悲抗战尚未结束,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之中,欣自身修成正果。也有人认为:悲家道没落,欣参悟佛法、圆满生命。其实,在佛教里面,悲并非真的悲伤,而是慈悲,悲即是欣,欣亦是悲,要理解这四个字,要从弘一法师的身份来考虑。”

提起弘一法师,首先让人联想到的是他写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该词所营造的凄美伤感的意境令人动容,所表达的情感,想来年纪渐长、阅历渐丰的人体会尤深。他的临终偈语:“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让人感受得到一个修行者参透世事的宁静安详和生命圆满灵魂得其所归的喜乐欣慰。

悲什么,又欣什么?对“悲欣交集”的含义,已有很多人各抒己见,如林子青的“一面庆幸自己的解脱,一面悲悯众生的苦恼”,大空法师的“悲众生之沉溺生死,悲娑婆之八苦交煎,悲世界之大劫未已,悲法门之戒乘俱衰,悲有情之愚慢而难化,悲佛恩之深重而广大;欣见弥陀而圆成佛道,欣生净土而化度十方。”等等。其实,弘一法师的绝笔不止是“悲欣交集”,后面还有三个字:“见观经”。这三个字,出于种种原因,出版物都没保留,但更让人容易理解“悲欣交集”的含义。明诚居士的解读最为细致,认为观经指《观无量寿佛经》,大师见佛闻法,顿证无生,此说我比较认同。作为得道高僧,弘一法师又怎么会被俗世羁绊,在生命临终时自然有不俗的心境。

人的一生悲喜无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欣。只是,大多数人的悲欣只能自己体会,别人根本不会在意,也很难真正理解。弘一法师是名人,他的悲欣自然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我想,弘一法师“悲欣交集”的心境难以言表,不必再去执著探究,让人启发的是,弘一法师一生爱国、爱佛、爱民,做事专注认真、一丝不苟,做什么像什么,在僧俗两界都有声望。前半生是李叔同,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金石等皆有成就,后半生是弘一,潜心戒律,弘扬律宗,著书说法,实践躬行,成为世人景仰的高僧,这非常不易。

人生在世,难得认真。记得小学时候,语文老师为了让我们学习认真点,曾在黑板上写“认真”两字,问我们认不认得这两个字,见我们大笑,老师才意味深长地说,很多人其实终其一生也不能真正认识这两个字。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陈金昌简介

作者:陈金昌,笔名深山野夫,福建泉州人,从事文字工作多年,文学作品散见于《散文诗》《闽北日报》《泉州晚报》《武夷学院报》《武夷文化研究》《丰泽文学》等刊物。

三秦文学

此公众号致力打造一个文学爱好者平台,让你的文章走进更多人的视野。现面向社会各层征稿:

《三秦文学》公众号投稿须知:

1、原创且首发:散文、随笔、文艺评论、短篇小说、微小说、连载小说、书法作品、摄影作品、诗歌(古体、现代)、美食分享。

2、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3、投稿邮箱:406073222@qq.com

4、投稿作者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在稿件刊发后及时转发文章到朋友圈,提高文章阅读量。

5、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每周五发放。

6、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7、本平台文学顾问:白忠德教授。若有其他问题,请与主编鱼儿姐姐联系,微信号:xiaoxiaoyu20040423。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