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成都一举查获3起典型案件

记者近日获悉,四川省成都市在今年3月以来持续开展的本年度首轮次涉危废专项执法检查中,该市生态环境部门和公安机关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深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与测管协同,一举查获典型案件3起,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支撑。

1 寻迹追踪 黑窝点被连根拔掉

进入4月以来,随着生态环保专项执法检查的持续开展,成都市生态环境部门相继接到群众有关环境污染问题的投诉举报,其中关于本市一处隐秘场所存在多家非法收集处理废机油黑窝点的情况反映,引起了生态环境部门的高度重视。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当即联合成都市公安局环侦支队、四川省成都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精兵强将,一路赶赴现场,迅速开展生态环保专项执法检查。

根据事前分工以及各自专业优势,联合办案人员在抵达现场后随即分头行动,从外到内进行走访摸排,就群众举报提供的线索寻迹追踪、深挖细查。

经过对疑似黑窝点进行现场踏勘和无人机航拍图片比对,两个涉嫌非法加工废机油黑窝点的具体位置很快被锁定。

其后,大家兵分两路对其同时展开收网行动,将犯罪嫌疑人全部挡获归案,无一漏网。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领队一声令下,参加收网行动的公安民警迅速将现场从业人员予以控制,并很快调取掌握了进出库的所有台账;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现场取证并制作勘验笔录;环境监测人员则根据案情需要待命出击,时刻保障涉案污染物的采样检测。

由始至终,案件查办过程有条不紊、配合默契,联合执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科技加持 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几乎在查办上述案件的同一时间,成都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发现在近郊较为偏僻的地方,隐藏有一个无名废品收购站点。让人颇感意外的是,正是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废品收购站,却干着令人震惊的环境违法勾当。

根据前期无人机航拍及卫星地图照片显示,在该站点内有一长约15米、宽约5米、深约3米的矩形大坑。尽管从其表面看不出什么异样,但是借助多年积累的执法经验,办案人员分析断定该废品收购站点的种种迹象十分可疑,其大坑很可能被利用来掩埋不明物体。

针对掌握的这一线索,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迅速联合市公安局环侦支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相互配合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不出所料,当办案人员进入废品站时竟骇然发现,不仅现场散发着阵阵恶臭,而且其工人正在向大坑内倾倒掩埋土法冶炼铝工艺产生的二次铝灰。

值得注意的是,此种铝灰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明列的HW48,涉案重量约12吨。检查同时发现,该废品收购站点还存有10余吨沾染了危险废物的塑料桶及金属铜。

对此,在公安民警对该废品收购站点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的犯罪行为进行立案侦查的同时,环境执法总队人员也迅速倒查源头,对危废产生单位将危废交由无资质处置单位进行违法处置的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

3 蹲点夜查 非法排污原形毕露

采访中,相关负责人在为记者介绍这类案情时表示,城乡接合部是沟通城市与乡村生态系统的重要节点,其环境问题不仅关乎当地群众的生活品质,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在成都南郊分布的众多制鞋企业中,部分鞋厂在夜间偷排、漏排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一度较为突出,因此成为当地环境整治的一大顽疾。

为回应群众众强化监管的呼声,精准锁定目标严打环境违法行为,根据生态环境部门先期摸排掌握的线索,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成都市公安局环侦支队和四川省成都环境监测中心站相互配合,决定共同制定相关工作方案,联合开展夜间突击检查。

就在3月的一天,当时钟缓缓指向午夜时分,在确定嫌疑企业正在生产和排污后,潜伏多时的联合执法队员按计划迅速出动,由特警第一时间抢先控制并保护好现场,总队执法人员立即开展调查取证,锁定环境违法行为现场证据并制作勘验笔录,监测人员对企业周边外排废水进行采样检测,固定违法证据并在黎明前出具了检测分析结果。

据了解,目前,上述3起涉危废案件正依法办理中,等待犯罪嫌疑人的将是法律的严厉惩处。

■采访后记

在以往的涉危废执法检查过程中,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时常会遭遇企业拒不配合调查,甚至暴力抗法、毁灭证据等极端情况,加之环境污染案件的鉴定程序繁琐,样品不易保存,物证容易灭失,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受到严重制约。

如今,在近期组织开展的涉危废专项执法检查中,成都市生态环境部门和公安机关相互配合,积极创新联合执法方式和机制,有效发挥环境执法人员现场执法检查的专业优势,公安执法人员的技术侦查、现场控制和震慑犯罪的强制优势以及监测人员采样、分析、取证的技术优势,为生态环境涉危废、涉刑案件的快速高效办理提供了可靠保障。

来源:中国环境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