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病试析

2017年11月02日 · 来自专栏 中医经典每天学一点
本文转载自中国中医药报

太阴本湿而标阴,其气易从本化,而中阳受戕是其主要病机。肺亦太阴,要联系互参。经云:“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太阴从本”。

三阴三阳是天地人兼言、理数并论的概念性名词。太阴,在天为湿气;在人为肺、脾的脏、经及其属系;在运气,太阴当主气之四气(大暑至白露)。太阴既代表长夏或四时非期而至之湿气表发病时限、病因等,又代表邪袭或自病部位是太阴肺、脾的经、脏及其属系,而表病位、病性等。
肺虽为太阴,却居阳位,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其为病有所特殊。仲景之太阴篇除述有肺逆喘咳、结胸等外,《金匮要略》中尚另列专篇讲述咳嗽、肺痈、肺痿、水饮等有关病证。如“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一般认为,“两经或三经症状同时出现者”是谓“合病”。而愚以为合病者,合邪为病也。这里的“太阳与阳明合病”即寒、燥合邪,或太阳、阳明经腑及其属系自气紊乱而病,出现“喘而胸满”等太阴郁闭为主的证候时,不可用下法,而当用麻黄汤类辛润宣散之。太阳、阳明在天则指寒水、燥金之气,在人则指膀胱、小肠、胃与大肠经腑及其属系,如此理解,经文明了矣。

《素问·气交变大论》云:“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一般以人体“六经、五脏”释六经、五气,虽通,然愚以为“六经波荡,五气倾移”是说“地”(万物发生成质之地,坤元万有,包括天体、人体、物体),经过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元分六步如波涛风雨般鼓荡,君相二火合一,仍惟五气,其太过则有专胜,不及则有兼并,如此五运六气交相变化,作用于空中、地上、人体之中,物体和人体之六经五脏自然应之而有相应变化。通常平气之年气候变化较小,人体得病亦较轻微,而太过不及之年气候变化较剧,人体受病亦重,且多合病、并病。

就仲景太阴篇而言,主要讨论天之湿气袭人或人体太阴脾经、脾脏自气紊乱病证。太阴本湿而标阴,其气易从本化,因而中阳受戕或湿壅脾络气滞转实为其两种病理机转。医圣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故太阴为病,脾阳受戕,运化失职,寒湿内停,升降失常。腹满者,湿阻气滞也;吐者,升降失常,浊阴不降,胃气上逆也;食不下者,脾失健运也;自利者,清气不升,水湿自下肠中,且愈利则脾愈虚,脾愈虚则利益甚也。湿气在中,阳虚寒凝,脾络气结则由满转痛。若再以满为实而下之,脏真受伤,气血津液不归正化,脏腑经络病气相倾,多致胸下结硬等变证。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黑起水变……胸中不利,阴痿,气大衰而不起不用。当其时,反腰雎痛,动转不便,厥逆。……心下否痛,地裂冰坚,少腹痛,时害于食。”在太阴司天的年份,湿气下临,而人体肾气上从湿土用事,土气用事而克水,所以水气的作用也发生改变。水湿升腾,阴云笼罩,雨水时降,人体可见到胸闷不舒、阳气衰弱、阳痿不举。在这土旺的时候,又会感到腰臀疼痛,动转不便、厥逆等。而当下半年太阳寒水在泉时,由于地气阴凝闭藏,大寒又到等,在病变上就会产生心下痞塞而痛;如果寒气太过,土地冻裂,水结坚冰,则病发少腹痛,经常影响进食。揭示出阳气衰弱、湿气阻滞等基本病机。

仲景太阴篇虽仅列论9条(273~280条),而从太阴病提纲证、本证分类、成因到欲解、转归等无所不及。其中值得提出的,一是太阴发黄证(278条),后世总结有寒湿发黄与湿热发黄两种,愚以为当于阳明、太阴两方面入手,深刻领会“阳明从乎中见、太阴从本;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等经义,必将对诊疗黄疸或无黄疸性肝炎等病证有所启迪。二是279条大实痛问题,其争论的焦点是实在阳明还是实在太阴。姜建国指出:“本条的腹满腹痛,病灶在肠胃之外,不在肠胃之内,是脾实不是胃实。”桂枝加大黄汤是“治疗太阴里实之重者……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感冒腹痛、荨麻疹、慢性阑尾炎、痢疾、痛经等脾伤气滞络瘀较重者。”

总之,太阴从本,多湿化为病。故外感内生之湿气一犯太阴,多以阳伤运蹇、湿留真乱为特征。肺亦太阴。“六病”篇及全书前后或兼述、或专论之太阴相关病证(如血痹虚劳病篇的黄芪桂枝五物汤证、桂枝系列汤证等)的一般与特殊情况,仲景多不重复。故欲窥太阴病全豹,当于仲景全书或《内经》等典籍中多方寻求,“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始得。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中的“气机升降”

    导读:今天跟着梁柳文先生一起学习<伤寒论>中的六经气机与八大脏腑气机升降规律. 气机,即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由脏腑.经络功能活动达到的运动变化,又称为"气机",气机是通 ...

  • 【摘要】孙天琦:试析“V+个+VP”结构的句法属性及生成机制 ——兼议汉语的“隐性述补结构”

    "打了个落花流水"一类"V+个+VP"结构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结构,关于这类结构的语法性质以及其中"个"的语法地位等问题,以往学界进行 ...

  • 朱华:北魏后期至唐初赠官、赠谥异刻出现与消失原因试析

    内容提要 赠官.赠谥由国家掌控,其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丧家可以预判,加之一种灵活的赠谥填写方式,使得丧家可以在提前制作墓志时对赠官.赠谥进行较为准确的预处理.但大变革的北魏后期,私家请求封赠.国家主动赐 ...

  • 伤寒论:太阴病解

    至道汇推荐搜索 胃痛 按热病论云.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嗌干.此热伤太阴之标.自阳部注经之症.非太阴本病也.仲景立本病为提纲.因太阴主内.故不及中风四肢烦疼之表.又为阴中至阴.故不及热病嗌干之 ...

  • 一流贵族的守门人:《敏感的边缘人——从温峤、温式之墓志试析温氏家族的贵族化之路》讲座纪要

    2021年4月19日下午15:30-17:30,应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邀请,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邓玮光老师于仙林校区学正楼403教室,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以<敏感的边缘人--从温峤.温式之墓志试析温 ...

  • 【《伤寒论》太阴病解】4

    按热病论云.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嗌干.此热伤太阴之标.自阳部注经之症.非太阴本病也.仲景立本病为提纲.因太阴主内.故不及中风四肢烦疼之表.又为阴中至阴.故不及热病嗌干之症.太阴为开.又阴道虚 ...

  • 试析《伤寒论》中的发热

    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伤寒是外感发热疾病,所以发热更属主证.<伤寒论>六经病篇381条条文中,约有100条论及发热(各种热型).尚不包括由于省文.举宾略主或其他语法关系而省略&quo ...

  • 实话伤寒:太阴病

    日期:2021年01月11日 感悟:古老医学进入现代医学体系的唯一理由就是治病有效,若非如此,那就是欺骗. <伤寒论>太阴病篇幅最短,条文八条,方三首,是<伤寒论>六经病中条文 ...

  • 太阴病

    <伤寒论>在中医中的地位就好比是<圣经>之于耶稣,<金刚经>于释宗,"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基层医生要想学好中医,开展中医治疗,肯 ...

  • 试析张仲景活血化瘀治法与方药

    张仲景首次将瘀血作为专病论治,较系统地总结了瘀血病证的论治规律,在中医瘀血学说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1 仲景活血化瘀治法与方药德惠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邢卫光 活血化瘀法可根据其作用强弱,分为和血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