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福寺的前世今生
隆福寺
是“老北京”记忆中
不可磨灭的地标
承载着几代人的成长记忆
未来
您可以在美术馆里
欣赏完大师名作
到楼下品一杯咖啡
晚上在网红餐馆品饕餮美食
感受秋日京城的夜色魅力
将近600岁的隆福寺
即将迎来“凤凰涅槃”
并将打造成世界级文化艺术消费目的地
隆福寺古往今来
为什么是个繁华热闹的聚集区?
他又有哪些历史和传说?
今天我们就带您了解
隆福寺这条大街的前世今生
《乾隆京城全图》中的大隆福寺
隆福寺始建于
明景泰三年(1425年)
清雍正九年重修
隆福寺很早就形成了庙会
昔日北京有“五大庙会”之说
也就是
隆福寺(俗称东庙)
白塔寺
护国寺(俗称西庙)
土地庙和厂甸
隆福寺是“敕建”的皇家寺院
除寺庙建筑气势恢宏外
在明代庙内还有园林景观
甚至于充满田园情趣
有超出俗尘的意境
吸引了大批香客游人
除上层官宦、云游高僧
出入频繁外
文人学士更喜欢光顾
在明代
隆福寺
是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合一的寺庙
也是北京唯一的直到清代
才演变成喇嘛庙
古代大的寺庙都有印刷经文的功能
隆福寺也如此
这里曾印制了大批
汉、满、蒙古及梵文经书
它的印经为后来
隆福寺街的刻书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谓藻井
是古建筑内
呈穹窿状的天花
藻井通常位于室内的上方
呈伞盖形
由细密的斗拱承托
象征天宇的崇高
藻井上一般都绘有彩画、浮雕
隆福寺藻井珍贵老照片
北京古建博物馆的太岁殿里
有一件被称为“国宝”
极其精美的古代藻井
它就是隆福寺万善正觉殿三世佛
释迦佛头顶上的藻井原物
可惜隆福寺在1976年地震受到破坏
幸运的是藻井保存下来
被移送到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保存
隆福寺藻井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分上下共分六层
每层圆形主框架上
都细雕云纹图案
最下面两层悬吊于
佛像所占用的那间天花板之下
而在一、二、三、五层上
布置有琼楼玉宇的天上宫阙
天宫下为彩绘的二十八星宿神像
宫阙里有仙人天女
都是精雕细琢而成
表情神态极为细腻
有和善安详的
有怒目圆瞪的
有颔首微笑的
有闭目养神的,惟妙惟肖
就连紫禁城太和殿的藻井
在工艺技巧上也要稍逊一筹
说到这里
关于这个藻井
还有一段历史故事
要和您分享呢
明正统十七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明景帝继皇帝位,提升于谦做兵部尚书,领导军民抵抗入侵的蒙古军队。第二年,明英宗被放回,称太上皇,被幽禁在南宫。明景帝为了提升自己的威望,决定修建”大隆福寺“。
明英宗
他派遣工部左侍郎赵荣等官员主持,每天役使上万民夫参与修建。而且,明景帝还下旨:”撤南内英宗木石助之“。皇家工程肯定是应该不缺材料的,可为什么还要从幽禁明英宗的南宫移石伐木呢?这其实是一箭双雕。一方面是修建大隆福寺,借佛教的影响提升明景帝的威望;二是借此机会,打击明英宗的声望,警告明英宗和他的拥护者要老老实实的,不要有非分之想。
1920年代的隆福寺遛鸟人
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儿
“东四西单鼓楼前,故宫北海颐和园”
前一句说的是“市”
后一句说的是“景儿”
这个“市”是市场的市
用现在的话说是繁华的商业街
当时
隆福寺是“京师著名的大庙会”
被称为“诸市之冠”
隆福寺市场上看拉洋片的游人
因为地处京华繁荣的城市中心
庙里的香火十分兴旺
每旬九、十有庙会
游人如鲫
附近王府居住的人
东交民巷一带的外国人
普通市民和近郊农民都来赶庙会
张中行先生1936年
《日下旧闻考》引用
《大清一统志》记载着
“每月之九、十有庙市,百货骈阗,为庙市之冠”
清人富察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云:
九、十开东庙,开庙之日,百货云集,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虫鱼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乃都城内一大市会也。
隆福寺庙会
因为地处东四牌楼西边
距离外埠进京货运的集散地
朝阳门很近
有些货品可直接运来销售
它在城市中心位置
离皇城最近,权贵聚居
繁华自不必说
历来都是与“西庙”护国寺齐名
甚至更为出彩
在隆福寺购物的女子
清嘉庆二十二年
得硕亭所著《京都竹枝词》
这样记载
“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销百万钱。多少贵人闲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
这样的销售额
是那个时代京城繁荣商业的缩影
隆福寺当时的一家火锅店
隆福寺庙会另一大特色就是小吃
这也是后来主要的传承
小吃品种繁多
想吃什么都能找到
到底都有些什么美食呢?
文字的记述不免苍白
相声女艺人荷花女
1942年演唱的《饽饽阵》唱片
仿佛置身那热气腾腾的街档食肆
炉火正旺,白气弥漫
约上好友围炉而站饱享口福
当时这里的美食
包罗了京津乃至华北地区
面食点心
1930年代在隆福寺庙市上品尝小吃的游人
烧麦、肉饼、锅盔
发面火烧、吊炉烧饼、荞面饼
核桃酥、到口酥、薄松饼
厚松饼、鸡油饼、枣花儿
耷拉饼、油糕、芙蓉糕
槽子糕、沙琪玛、黄杠子饽饽
麻花、茶汤面、螺丝转
豆花糕、豌豆黄、煎饼裹大葱
、江米条、糖耳朵、蜜麻花
烫面饺儿、奶卷儿、鸡蛋卷儿
50年代已挂牌为东四人民市场大门的隆福寺山门
1952年
隆福寺庙市经过统一改造
成为东四人民市场
这时的隆福寺变成了南北两段
南段除山门尚存以外
其余建筑基址被清理
并兴建了规格统一的营业大棚
而北段从万善正觉殿开始
原有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这一格局可以清晰地
在1959年的北京航拍影像上看到
至今隆福寺东西夹道
依然保持着人民市场东西巷的称谓
1985年
东四人民市场被隆福大厦取代
隆福大厦总面积47000平方米
主楼地上8层、地下3层
建筑总高度36米
大厦内配有九台冷热风幕
和空调等现代化调温设施
大厦内安装着10部自动上下扶梯
每部扶梯每小时客运量达8000人次
顾客流量最高峰每天接待15万人次
在当时创下了不小的辉煌
市发改委今年上半年传来消息
隆福寺街区修缮更新项目二期
列入今年市重点工程计划
已经实现开工建设
预计明年竣工
建成后隆福寺街区
将再添11万平方米空间
同时直接接入
地铁5号线、6号线出入口
这一次升级
隆福寺街区有了全新的定位
传统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
中华与世界文明协调共融的
世界级文化艺术消费目的地
成为受年轻人追捧的
时尚化、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的
国际文化消费新地标
一期文化类业态占比高
入园商户包括共享办公wework
北京市“特色书店”更读书社
北京最具活力和青年号召力的
“木木艺术社区”
HALF COFFEE
京A等“网红”属性餐饮商户
长虹影院效果图
二期依旧延续
文化味、科技感、时尚劲
老北京熟悉的长虹影院
将改造为融合科技沉浸体验式的
飞行剧院
隆福广场侧重展现中华传统文明
比如设置故宫的数字展馆等
东四站织补地块的建筑
则将展现世界文明
引入世界级博物馆
与隔壁的隆福广场交相辉映
隆福广场效果图
隆福寺地区迎来的
不只是一栋栋建筑的改造
还有整个街区的提升
按照规划
隆福寺街区更新的三期
就是隆福大厦东西两侧的
四合院风貌区
目前正在深入研讨
“申请式”腾退实施方案
并组织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机构
进行四合院风貌规划研究
历史文化研究
未来将以博物馆
设计师工作室、国学馆、书吧等
复合功能为主
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同时
融入现代商业文明
打造集国际交流、文化传承和
艺术展示于一体的文化新高地
故宫、王府井、隆福寺
是北京文化中
城市崛起的重要标志
追溯北京的建城史
这三个地方有重要的意义
王府井代表市井生活
隆福寺代表宗教
故宫代表皇权
这三地组成了北京文化的微缩内核
文化金三角地区
历史资源丰富
能够发掘出的文化内涵很多
如名人故居、生活遗迹
历史事件、非遗传人等
对资源梳理整合后
整理成“金三角IP地图”
以便充分利用好本地IP优势
通过“腾笼换鸟”,蜕变归来的隆福寺商圈已跃升为北京文化消费新地标,也为老城更新逐步探索出一条可推广、可借鉴的路径。让我们祝福这个将近600多年的隆福寺就像“浴火重生”的凤凰一样
东城区文联主席
东城区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
张志勇
回听《运河之上》
请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