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版图再添一员:滴滴5.33亿入局现代财险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根据银保监会【2020】40号文件文件,现代财险保险公司关于增资扩股的申请已获得中国银保监会正式批复,中国银保监会同意现代财险增加资本金11亿人民币,增资后,现代财险资本金将变为16.6亿人民币。
作为此次定增的出资方,滴滴、联想等联手入股现代财险之事终于迎来了一锤定音的时刻。
根据定增细节披露,现代财险原股东现代海上火灾株式会社的持股比例由100%降至33%,但仍为第一大股东;联想控股和滴滴出行100%控股的迪润科技分别持股32%,为并列第二大股东;易商数码和红彬曜盛则分别持股1.5%。
深耕保险赛道,终获财险牌照
滴滴和联想参与此次定增,并未出乎市场的意料,因为这二者早已介入保险市场多年,加上互联网巨头在“金融+流量”的模式上寻求突破已不再是新鲜事,所以此次入股现代财险,更像时两大巨头的常规操作。
联想在保险市场的动作可以追溯到2002年,全国工商联牵头设立民生人寿之时。当时联想控股作为发起人之一,象征性出资340万元,持股0.39%,后逐步稀释。
2005年,联想通过投资国民人寿15%股权获得2倍回报后退出,之后虽然也短暂性投资新华保险、安华农险等险企,但动作一直不大。而这次通过增资现代财险,联想终于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家财险公司大股东。
再来回顾滴滴的金融布局,保险板块可谓是深耕多年,早在2015年7月,中国平安成为滴滴的投资方,当年十月双方就合作推出了一款面向滴滴司机以及乘客的“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2016年,滴滴获得中国人寿6亿美元投资,双方合作推出一款车险产品,为滴滴打车首批1.6万辆车提供保险。
而滴滴随后的操作告诉我们,滴滴并不满足与简单的和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产品,而是想要自己进行销售。2016年3月28日,滴滴子公司控股的中安风尚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保险代理资格获批,滴滴成功拿下了一张保险代理牌照。
目前,滴滴保险平台形成了以车险为主、重疾险及其他保险为辅的格局,与其展开合作的保险公司超过10家。 此外,滴滴还推出了网络互助平台“点滴相互”和大病筹款产品“点滴求助”。
虽不是正统的保险产品,但却是滴滴正式拿保险牌照的临门一脚。目前“点滴相互”参与人数超过11.9万人,从客户精准度来看,这部分用户转化为保险购买用户的概率并不低。
水到渠成的合作
2012年,程维嗅到出行领域在国内蕴含的巨大潜力,离开阿里巴巴支付宝的他于2012年7月10日,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并于9月9日在北京正式上线首款产品。
经过多年发展,当年的小桔升级为如今涵盖出租车、 专车、滴滴快车、 顺风车、代驾及 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滴滴出行”。作为国内出行领域的绝对霸主,滴滴平台之上汇集了大量车主、乘客、司机的数据及资源,年运送乘客超过100亿人次。
此外,滴滴近期还将在杭州和成都两个城市推出一项新服务:滴滴跑腿。试点之后,滴滴跑腿覆盖的城市将逐步扩大,并面向社会招募跑腿员。其业务范围的扩大将为平台带来更多用户和潜在需求。
但华丽数据背后却是滴滴6年未盈利的压力,共享领域想单纯靠资本输血的时期已经过去,如何盘活流量改变亏损现状,成了滴滴近两年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金融业务作为近两年互联网平台寻求流量变现的重要途径,也被滴滴所重视起来。
据报道,滴滴此次入股现代财险目的也是在于希望为滴滴出行体系内的司机、乘客、合作伙伴等出行生态参与方提供场景定制化、安全可信赖的融资、信贷、保险、支付、理财等多样化服务,助力出行生态稳健发展。一方面满足了平台用户需求,一方面可以使平台通过互联网金融业务获得盈利可能,车险,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现代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于2007年2月8日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但截至2019年6月末,现代财险也仅实现保险业务收入8394.35万元,净利润432.72万元。对于现代财险来说,这次合作得到的巨大流量和数据,或许可以为其中国区业务的展开带来更多可能。
从双方角度来看,具有出行领域巨大流量和数据优势的滴滴,遇上进入中国良久但发展困难的现代财险,某种意义上来讲,二者联手或许是彼此现阶段的最优解。
互联网+外资险企=?
在2018年,京东就对这一方向进行了探索。2018年7月,京东成为安联财险第二大股东,同年10月,安联财险正式更名为京东安联。紧接着,在京东电商领域巨大流量加持的情况下,京东安联的业绩迅速增长。
2019年的京东618期间,截至19日零时京东安联就实现保费收入2.4亿元,本地业务保费收入增长522%,总保障金额超过2000亿元,累计为6595万件商品提供了保障服务。
2019年11月,银保监会在宣布将合资人身险公司的外资股东比例放宽至51%;12月6日,银保监会宣布自2020年元旦,正式取消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外资比例限制。
虽然业内对外开放进程不断加速,但事实上,外资财险公司在国内的占比仍然极小。这一方面是由于财险市场马太效应严重,中小财险公司夹缝生存状况堪忧;另一方面外资财险公司网点铺设和业务开展都因水土不服而受到一定限制。
对于外资险企来说,随着监管开始鼓励多方进入保险业发展,国内互联网企业和外资保险公司将增加更多合作,中小外资险企在国内的发展将迎来更多机遇,业内也将出现越来越多此类的合作方式。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讲,在这个寻求增长率的时代,线上红利逐渐殆尽,众企业也要选好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新利润增长点。纵观互联网企业,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百度、新浪、京东、小米、苏宁、小米、携程、新浪、唯品会……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携用户、流量、渠道来到保险领域寻求业务。
可以预见,科技流量两手抓的互联网巨头与面对国内保险市场却难施展拳脚的外资险企fall in love,已是必然。
End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