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珍珠双链”
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珍珠双链”
记者从多方获悉,我国将实施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力争通过3-5年时间,遴选公告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不仅是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GDP、税收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70%的技术创新来自于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尤其在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中,中小企业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起到决定性作用。
事实也是,按照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要实现国内大循环,离开中小企业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国内大循环,不单纯指消费需求,指通过充分就业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从而达到扩大市场需求的目的,也包括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打造,使国内市场能够畅通无阻,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因为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使供应链和产业链出现问题。无论是消费需求还是供应链和产业链打造,都离不开中小企业,都需要中小企业的强力支撑。
应当说,十几万家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供应链和产业链中的重要力量,连接着产品生产和供应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产品生产,如果没有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做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就会十分薄弱,经济转型也很难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小企业在供应链和产业链中的地位与作用是相当高的。
但是,又要看到,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特别是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以及少数发达国家不断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也暴露了我国在高端领域供应链和产业链不完整、存在很多漏项和缺项的问题,如芯片的生产制造,就是最典型的产业链缺项、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链链条断裂。在这样的情况下,毫无疑问应当通过被短板的方式,健全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打造完整、齐全、高效的供应链、产业链体系。而这,又是中小企业的优势,是中小企业能够做到的。
当然,中小企业要想成为供应链、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继续依靠目前占领中低端领域,是做不到的,也是不能为供应链和产业链打造提供更大支撑的,而必须向中高端、特别是高端领域转型,走专精特新之路,并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与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如果中小企业能够向中高端走、向中高端转型,并有一部分转型到真正的专精特新阶段,变成专精特新的小巨人,那么,中国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就能逐步完善,就能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就能有效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那么,如何才能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呢?从政策层面来说,应当在产业布局、产业政策、信贷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给予专精特新企业倾斜。凡是列入到专精特新范围的企业,都要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扶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具有行业特点和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特别是具有国际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要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对能够有效占领市场、具有行业、技术、产品话语权的企业,从各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从要素配置层面来看,只要是列入到专精特新范围的中小企业,在土地资源配置、资金资源安排等方面,必须特事特办、高效便捷,并在价格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特别是产品在推广过程中,各地要从大局出发,帮助这些企业进行市场推广和产品运用,及早将其打造成知名品牌和行业标杆。
从地方政府层面来看,一定要摒弃唯大唯洋思维,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切不可出现对中小企业嘴上重视、行动上排斥的现象。因为,只有把中小企业培育好,把具有行业优势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培育成行业领军企业、产品领军企业、技术领先企业,那么,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完善工作才能真正做得好。
中小企业犹如一颗颗镶在供应链和产业链上的珍珠,这些珍珠,能否闪闪发光,能否把供应链和产业链全部串起来,形成完整的链条体系,从培育专精特新的角度入手,弥补目前供应链和产业链上的短板,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地方为了争取政策,把一些并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作为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培育,从而达不到培育的目的。因此,在这方面,有关方面必须把好关、制定好培育标准,并给予一定门槛,特别是领域细分,一定要具有真正的专业化水平,不要过于粗糙。不然,就无法真正形成专精特新,反而浪费了政策资源。一定要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将我国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打造成“珍珠双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