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伤寒(1)
我们就从伤寒论条文的第一条开始。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伤寒论的第一条,文字虽然少,其是伤寒论提纲中的提纲,涵盖的意义很多。这一条,我个人认为隐藏了几个字。当然,在汉代由于竹简写字,能精简尽量精简。
这条文原意应该是,太阳病之为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里,有一个古代的“之为”句式。“之为”前后的两个名词不是相等的概念,“之为”前面的名词是正在讨论的具体内容,“之为”后面的名词是已有的概念标准,用标准的概念去认识具体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之为”后的已明确的概念,去衡量“之为”前的名词。即用已明确的概念,论证需求证内容。这是进行逻辑推理的一种方式,在后面的提纲条文采用的都是这种方式。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我们可以看见伤寒论里面的提纲,都是采用的“之为”模式。太阳病之为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几个字是来论证太阳病的。伤寒论,讲病,脉,证,治。这一个条文,涵盖了病脉证,其条文很有深意。
首先,让大家明白什么是病?病,一个疒,一个丙。疒代表的是床,丙代表的是心,心亦为火,也就是说,我们人生病,与火,与阳有很大的关系。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易经亦讲,阳主动,阴主静。说明的都是一个道理,阳为主导,阴精要靠阳气的推动才可以运行。伤寒论,首要的隐藏意思就是要大家注重阳气,注重火,注重阳,注重动。阳气有问题就会生病,就会影响寿命。
其二,注重脉。脉,亦隐含了一些深意。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的化生靠脾胃,这里亦隐藏了我们要注重脾胃,要注重营卫的化生。而营卫,卫气根于下焦,营气源于中焦。下焦肾,中焦脾。也就是说我们疾病的形成,就在于看先天和后天。
先天肾,后天脾,亦有进一步的隐藏。先天在于心肾的交感,后天在于脾胃的交感。心肾交感为里,脾胃交感为中,在表的交感就是营卫。简而言之,心肾交感会影响脾胃的交感,脾胃的交感会影响营卫的交感。
太阳病,主要讲的是营卫。营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阳主动,也就是说,营要运行,靠的是卫来推动。脉之运行,中医讲靠呼吸,而呼吸的主因在于肾是否纳气,也就是说在于肾的吸。
怎么吸呢?吸的什么?卫气根于下焦,根于肾,根于元阳,元阳和卫气(也叫卫阳)互为表里。这也就是伤寒论里面的太阳少阴为表里。卫在脉外,为表之表。元阳为里之里。
我们这里也可以看看心肾和营卫。心肾的关系是心在上,肾在下。而营卫就相反了,营在里而卫在外。也就是说,肾一吸,卫 就会向里面运动,挤压脉而让营气运行,脉的浮沉就看卫的运动情况。而脉的大小,在于营气的多寡。脉浮,说明肾纳气功能减弱,卫气不能正常入里运动,亦说明脾胃化源出现了问题。
太阳,主要说的是卫气,卫气要从表入里而归肾。卫气,内经卫气行篇章有描述,今天就不过多赘述。太阳,没病卫气就可以正常入里。脉浮,就是卫气内入的功能减弱。头项强痛涵盖的意思,头痛项强,头在上,亦代表表。我们人体是内外通,上下通。说上隐藏了外,说下隐藏了内。头和项,代表了上和外(表)。
痛代表了什么呢?我们的病机十九条里面讲了,诸痛疮疡皆属于心。我们中医注重取类比象,心比象火与阳。病机十九条里面又讲了,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水显为湿。湿代表了水,代表了肾。说明疾病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阴阳失调,在于水火失调,在于心肾失调。
而恶寒,阳气弱一分,则寒气多一分。阳气弱一分,则寒气多一分,说明伤寒论,主要在于注重人体的阳气,也进一步说明伤寒就是伤阳。
今天我就讲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