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天芳草 弱德之美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李叔同,盛年于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24年,在温州12年,堪堪一半佛门岁月在温州度过,无论是佛教界和书法界,自然留下了许多足迹心声,影响了不少人,此次温州博物馆办他的展“碧天芳草”,也是应该。

去看喜欢的人,即使是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也是应该。

去的那天下午是工作日,没什么人,也好,清静。

能写歌,作曲,画画,刻印,真正才华横溢的人,他的展自然好看:

他是一流的广告人才,

自己设计策划

这幅在日本留学期间创作的小风景画见之难忘,

悠然神往。

他的人物像作品,
裸女像模特后来成为她的妻子,
跟他回国。

展好看,好看在弘一法师和学生刘质平的师生情谊:

弘一法师临终前遗书赠予两人,一个是影响他从断食到出家的同事兼好友夏丏尊,一个是他的学生刘质平,除了称呼,内容一样。

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学生刘质平为何是法师在临终前牵挂的人?

弘一法师生前通信,给刘质平的内容多是这样:

要出门缺盘缠,问刘质平,收到三十金后,

说:“我辈至好,决不客气也”。

要修庙缺装修费,问刘质平,收到二十元后说:“屡次琐求,叨在至好,谅不见异”。弘一法师给刘质平的遗书写了什么?很简单: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信件中他称刘质平为“仁者”,自称“朽人”。

学生刘质平家贫以致无法继续学业,出家前的李叔同作为老师,慷慨资助他直至毕业,成为音乐家。

无弘一法师,君可知刘质平?

师生情谊,不可不说木心与陈丹青。

陈丹青整理纽约五年跟着木心学世界文学的上课笔记,出版《文学回忆录》,以一己之力让举国上下知道了木心这个文学的散步者。后奔波筹措,在乌镇建木心美术馆,安放他一生作品,一生心血,为木心安排好人生最后归宿,病床前陪伺,为他送终,人间多少父子也不能如此!

这样的师生情谊,直追高古,现在不多见了。

最近手头在读《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作者万绳楠,整理老师陈寅恪先生当年在清华开讲的上课笔记,学生有心,让无数我等后学晚辈受益;

战乱年代,叶嘉莹先生跟随丈夫逃难台湾,随身带的也是老师顾随先生讲课笔记,半生风雨飘摇颠沛流离,这些笔记就一直跟着她辗转台湾、美国和加拿大,直到后来回国交给顾随先生后人整理成书。

我们不能重返那个年代,不能回到民国,不能回到八十年代的纽约,但因为这样的情谊,传承,我们也有幸跟随这几位回到了大师们的课堂亲聆教诲,名师出高徒,高徒也出名师,一生能有一位这样的学生知己,做老师也堪慰平生。

好看,还在弘一法师的学佛心志之坚,做什么都来真的。

这些年,身边也听说有人学佛,皈依,甚至出家,旁人或为之惊讶,或为之叹息,但大多数皆为小我,个人悲欢失意而已,弘一法师出家,只为一件事,了生死。

“余以道业未成,精力日衰。”因为道业未成,所以真正闭门谢客,回归内心,回归初心。有多少人知道自己“道业未成”?

当然,最好看,是弘一法师的字,字是人体生命阶段的对应,是书者心志的外化、意境的呈现、情感的温度,见字如见人,他的字,见他一生心路历程。

李叔同聪慧过人,六七岁时《昭明文选》琅琅成诵,13岁时书法和篆刻远近闻名,15岁写诗“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瓦上霜”,这是他18岁应试考卷的字,是英气少年,也是谦谦君子,已是上品:

他的魏碑,楷书,苍劲雄浑,大开大合,庄贞古穆,那时,他还是李成蹊。

一入佛门,他的心性变了,不再是一掷千金的贵公子,他是一床被子一件袈裟即可的弘一沙门演音。

字,当然也变了,锋芒一点点收起来,从世间到出世间,一点点做减法,除去前半生染污,还我本来面目。

他出生时,有喜鹊衔松枝飞来,这松枝他一直带在身边。

他的字,洗尽铅华,褪去烟火,简到极致,从丰腴到疏瘦,气定神闲,锋芒尽收,回到清风明月,回到不争,回到从容,回到天真,回到宁静,回到淡远,回到悲,回到欣,回到柔,回到慈。

他此时写字,不怕略显孱弱,不怕以弱示人,以拙示人,以轻示人,曾经束缚、捆绑住他的种种,都已解脱。

他不再是那个得意到写诗自诩为“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少年,他终于自由了,他只以明净,平和,安详示人,可亲可敬,他现在只想让人”见我字,如见佛法”,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干干净净,安安静静。

每一个字,都是心里极安静,极干净,极慈悲的人,才能写出来,每一笔,都不逾矩,又都随心所欲,举重若轻又令人见之忘俗,每一字,都是他的修行,都是他的持戒,他的律。

叶圣陶先生评他的字为什么教我欢喜?

“因为蕴籍有味,好比一堂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从容论道“。

写字要从生到熟,又要从熟到生,他回归赤子心,“能婴儿乎?”他二者兼有,是熟了以后的生,他随心所欲又不逾矩,是素之以绚,是徐志摩最爱陆小曼”穿那一件最简单的蓝布旗袍“。

以极坚定不移之心性,勇猛精进之意志,写出了看上去弱弱的弘一体,在他的字面前,忽然想起叶嘉莹先生的“弱德之美”。

“在强大之外势压力下,所表现的不得不采取约束和收敛的属于隐曲之姿态的一种美。凡被传统词评家所称述为“低徊要眇”“沉郁顿挫”“幽约怨悱”的好词,其美感之品质原来都是属于一种“弱德之美”。对“弱德之美”的欣赏和体认出于她自己平生之天性与不渝之持守,学术与人生相融合而闪现出来的幽美与光华。”

什么叫‘弱德’?德有很多种,有健者之德,有弱者之德,它是一种持守,一种道德,而这个道德被压抑,不能够表达,所以我说这种美是一种弱德之美 。翻译成英文——The Beauty of Passive Virtue。是美,The Beauty;of Passive Virtue是弱德的谦让的这种品德。

看她的传记电影《掬水月在手》时不是很明白“弱德之美”到底如何解释?站在弘一法师的字前,从他十八九岁的字看到他圆寂前的遗墨,看他字的风格一点点变化,忽然就懂了,他们二位哪里是弱者呢?这样的人,唱戏便是名角,出家即为高僧,他们皆以一己之力做了多少豪杰都未能开创的事业,温暖了多少孤寂迷茫的心?

多年前,在人生最低潮的时候,有朋友送我一本他的书,书名忘了,是弘一法师自述为何出家,那本书帮助我走出低谷,从此见到他的作品就觉得亲切,但我并不真的了解他,我只是一直希望更多了解他。

具足大悲心

临终遗墨,悲欣交集。

只有人生真正的勇者,真正的高贵者,真正的君子,真正的内心干净安静的人,纯粹的人,百炼钢成绕指柔,以平常心跟生命的丰饶和坎坷对话,才能从容跨过生死,具足大悲心,于内心的碧天芳草之间,修炼出这“弱德之美”。
2021.1.9三山于温州
(0)

相关推荐

  • 天下去得

    □南台人 武术界有句古话:"初学三年,天下去得:再学三年,寸步难行."初学武者,学了一个时期后进步明显,便很有成就感,觉得凭这点本事闯荡,"天下去得":然而,再 ...

  • 弘一法师:这样的书法家是可耻的!

    主讲:一痴,本名周明华,"书法网"总编辑,创始人:"让书法回家·全国公益大行动"总发起人:现为:江西省书法院副院长,中国道教协会道家书画院副院长,北兰亭艺委会委 ...

  • 叶嘉莹先生的“弱德之美”

    明月照积雪,夜深千帐灯 --论叶嘉莹先生的"弱德之美" 文 | 吴子桐 01 庚子盛夏,淫雨霏霏. 我在京西大觉寺与傅莹大使饮茶.是日恰逢农历六月初一,是叶嘉莹先生的生日.我提到即 ...

  • 弱德之美

    我喜欢听情路坎坷的弱女子唱的歌,如于台烟.林慧萍.堂娜. 王菲.那英大概也情史复杂,但她们不"弱",是所谓的"天后"("天王""天 ...

  • 教育的“弱德之美”

    教育的"弱德之美" 文/蔡朝阳 前段时间<小舍得>热播,因为讲的是一线城市小升初的教育话题,很真实,也很带感,于是引起热议.毕竟,当下,说到教育这个话题,很多家长也挺焦 ...

  • 弱德之美才是大美———2021年长春市中考材料作文解析与试作

    ■作文解析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叶嘉莹先生创造了一个新的名词:弱德,叶先生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 ...

  • 读懂叶嘉莹,从“弱德之美”开始

    清初词人朱彝尊,祖辈在明代做过很大的官.身为前朝遗民,朱彝尊不愿参加科举去为清廷效力,那个年代,读书人不走科举之路就没有出路,所以他家里非常穷困.朱彝尊十几岁的时候,当地有个冯姓人家,有几个女儿,没有 ...

  • 叶嘉莹:何为弱德之美?

    文:文汇网2021.1.11. 近日斩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的<掬水月在手>,以独特的影像语言,诠释了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提出的 "弱德之美".不少读者.观众. ...

  • 何为“弱德之美”? 叶嘉莹

    . 叶嘉莹尤推崇近代词人石声汉先生的<荔尾词存>,认为无论是词人还是词作,均完美体现了"弱德之美" . 日前斩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的<掬水月在手>, ...

  • 盘点《红楼梦》里,那些具有弱德之美的女生

    文/百合 1 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曾经创造了一个词:"弱德之美".她特别解释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 ...

  • 一代才女叶嘉莹:诗词之美,更是弱德之美

    民国是一个极具魅力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名家,虽然和我们的时代远隔千山万水,但提起总是令人津津乐道. 民国时代的女性,尤其是那些才女们,更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传奇. 最近看了一套专门介绍民国才女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