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古镇,遗风逸韵亦精彩
高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古镇临江频海,三面是水,扼长江和黄浦江之咽喉,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依水而居,临河建街,散发着浓厚的江海文化韵味。
1990年,外高桥保税区在这片区域诞生,2013年,以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的上海综合保税区,又成为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外高桥的每一步都让中国“离世界更近”。昔日的古镇滩涂荒地如今已成为高速发展的新城,以广阔的胸襟,接纳八面来风,以勃勃英姿展示着中国开放的新形象。历史上的高桥古镇已经浓缩成了文化符号,仅存的一条老街和几处典型的建筑,经修复和抢救成为了高桥古镇文化的载体。一座座老房子被保护起来,一户户大宅门被挂上牌子辟为陈列室,半条老街也已就有了明清年代的味道。
游览高桥古镇,沿着高桥的母亲河——高桥港(界浜)步道,从东街至西街一路走过去,即可对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
万寿桥与桥畔的老建筑长兴菜馆是古镇标志性建筑。三孔石桥东西两面的对联高度概括了古镇的历史和文化:
“物阜民丰界浜流金水,风和日丽青浦载诗船”;“接北通南一桥连血脉,开来继往千载续人文。”
高桥特殊的地域,形成了高桥人海纳百川的文化意识,所以古镇在建筑上就有了各种风格。它们既有本地的观音斗,又有徽派的马头墙,既有传统的几进深、几开间格局,又有西式洋房身影。特别是中西合璧建筑成为高桥独特的亮点。
高桥仰贤堂就是典型的例子,原为沈晋福旧居,有优美的傍水观景阳台和亲水建筑。建筑为中西合璧的两层砖木结构,正面看是中式宅院,从背面隔河相望,又像是一座建在水上的西式别墅。现在,这幢楼房已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文物无声,记忆有痕。
出了仰贤堂西行即是“江东书院”,门前的对联“若江入海,如日方东”,寓意深远,遒劲有力。这是融合清代、民国和当代建筑为一体的三进大院,中堂是清代建筑,后院为民国的二层小楼,室内陈设书墨飘香,意境优雅。
高桥黄氏民宅建则是一栋仿徽式砖木结构民居,现为“高桥绒绣馆”。房屋门廊、栏杆和落地长窗也都是做工精巧。门窗、廊檐、门罩、屋檐尽头处都有雕刻装饰,题材丰富,驻足观赏,回味无穷,整栋建筑极具观赏价值。
室内陈列的绒绣作品极具艺术感染力,具有形象逼真、色彩丰富、层次清晰、立体感强等特点。进门走进宅子的大厅,就能看到绒绣馆的镇馆之宝,绒绣的法国大卫的油画作品《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被誉为“东方油画”力作。
高桥绒绣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桥既是中国绒绣的发祥地,更是闻名的绒绣之乡。在历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屡获大奖。
凌氏民宅又名“三德堂”,是当地民居的典型代表,现为“高桥人家陈列馆”。浓缩了高桥人家生活场景,生产以及乡风民俗等各个方面。老街还保留着许多旧宅,如钟氏民宅、杜月笙家祠、敬业堂、印家花园等。
有人说高桥古镇“沒东西看,沒东西吃,沒东西买,是三无古镇”,这恰好说明当地政府在古镇开发保护上新颖思路。他们将老宅修复后设立专题展馆,免费开放。这些展馆犹如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悬挂在浦东华丽的现代殿堂之中,将游客带入岁月深处,去追寻古镇的前世今生。一处处陈年旧宅,满载故事,保护中有传播,文化传播为了更好的保护。
“万里长江口,千年高桥镇。”高桥是从一个海岛演变而来,它因海而生,因海而兴。他见证了长江口千年来的历史变迁,具有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江海文化特色,这正是高桥区别于其它江南水乡古镇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我们有理由相信,高桥一定能在踏着时代步伐的同时,重展历史文化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