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脉法:六脉】2
六脉为纲诊法
浮脉和沉脉是诊断表症和里症的纲领。迟脉和数脉为诊断寒症与热症的纲领。滑脉和涩脉是诊断实证和虚证的纲领。
一、浮脉(见四脉为纲,此处略);
二、沉脉(见四脉为纲,此处略);
三、迟脉(见四脉为纲,此处略);
四、数脉(见四脉为纲,此处略);
五、滑脉
1、脉象与分析:
滑脉的形象,好比圆珠似地,一来一往一前一后,总是持续不断地、极其流利地波动着。切不要把滑脉与数脉混同起来,因数脉显然是至数的增加,而滑脉只是搏动的流利而已。
(1)滑脉本为阳气有余的脉象,但亦有元气衰少,不能摄持肝肾之火,以致血分有热,故脉见滑象的。
(2)至于痰饮内盛、风痰上壅、饮食停滞,诸种病变,或者上逆而为呕吐,或者下瘀而成蓄血,亦往往出现滑脉。惟有妇女经停,无病而见滑脉的,多是受胎的征象。
(3)胸膈间痰饮内盛,心阳和肺气都不能下降,以致发生呕吐、吞酸、舌强、咳嗽等症的,寸部脉多见滑。
(4)肝热脾困,宿食不消,关部脉多见滑。
(5)肾或膀胱、大小肠湿热下注,而为消渴、痢疾、癫氙、淋病等,尺部脉多见滑。
2、主病:
(1)病脉:
滑而兼浮,为风痰;滑而兼沉,为食满;滑而兼数,为风火痰热,热毒壅盛;滑而兼实,为积滞.
(2)平脉:
滑而和缓,健康之象;滑而经闭,为妇女受孕之征。
3、病位:
左寸滑:心经痰火、心烦热、头眩、心悸、气短、失眠、多梦;
左关滑:头痛目眩、胁胀痛、心烦、喜怒、食少、脘闷等;
左尺滑:腰痛、小便赤涩、淋痛、小便频、尿急;
右寸滑:胸满痛、咳嗽、痰多、喘逆、气短;
右关滑:脘满腹胀、宿食不化、呕吐、腹痛、消化迟钝;
右尺滑:淋痛、尿血、小便赤涩、下肢肿痛等。
4、按语:
诊察滑脉事项,除了它的“如珠圆活“的特点而外,指下搏动往往有力。一般都属于阳气盛,稍有热的征象。脉滑为阳,故“滑”为阳脉。由于气虚不摄肝肾之火,以致血热脉滑而外,元气衰的病人,是不可能出现滑脉的。
张石顽说:“气虚则鼓动之力先微,脉何由而滑?”,故元气虚衰的人,是不可能出现滑脉的。
六、涩脉
1、脉象与分析:
涩脉的形象,细小而短;涩脉的搏动,往来又极迟滞,即不流利;甚至还三、五(指错综的意思)不匀。
涩脉特征:涩脉指下触到它,应与“散”脉,和“歇止”脉,相仿佛,但它
既不是慢无根蒂的“散”脉,又不曾间歇(止),只是有些“如雨沾沙”和“病蚕食叶”的样子,是极其迟慢,而不流利,说明脉气散漫不聚的样子。
前人诊察涩脉,有多种比方:
(1)如有的比做“轻刀刮竹”,是形容滞涩不前的样子;
(2)有的比做“如雨沾沙”,这是形容涩而不流利的状态;
(3)有的比做“病蚕食夜”这是形容迟缓艰涩的形象。
2、涩脉造成的主要原因:
总是由于营血虚少、精液损伤的结果。故严重的反胃,及大汗伤津亡阳以后
,往往能见到涩脉。也有寒湿邪气入于营分,血行阻滞难通。
(1)如血痹一类的病症,脉象也常见涩。
(2)如妇女有孕而见涩脉,便为血不足以养胎;无孕而见涩脉,则为精血枯竭,难以受胎。
3、主病:
涩而浮细,为汗多亡阳;涩而兼浮,为表虚;涩而兼沉,为里虚血少;涩而兼弦,为气滞血瘀;涩而沉搏,为瘀血。
4、病位:
左寸涩:心悸气短、胸满痛、心虚怔忡;
左关涩:肝血虚少、胸胁胀满、心烦喜怒、脘满不思食;
左尺涩:伤精、月事不调、少腹胀痛;
右寸涩:上焦冷痞、气短、臂痛、虚咳自汗;
右关涩:脾弱食少、脘满腹胀、消化迟钝;
右尺涩:便燥液枯、腹寒足冷。
5、按语:
涩脉而不能濡润经脉的病变,惟“一止复来”是结脉的特征。涩脉不可能有这种现象。漫无根蒂的又叫“散”脉,涩脉也绝不同于无根之脉。涩脉往来迟难,有类乎止而实非止;浮多沉少,有类乎散,而实非散。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涩脉诊法与疾病:因涩脉而心血虚损,症见胸部疼痛的,寸脉多见涩。脾胃虚弱,而两胁气滞胀满的,关脉多见涩。下焦精血两伤,而见肠结便秘、小便淋沥、肠风下血等证的,尺脉多见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