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常识(二)“重宴鹿鸣”匾
前段时间友人参观汕头永宁古寨,见正厅悬一“重宴鹿鸣”匾额,问我何意。因为经常“下乡”在古建大宅中见到且有一次见此匾额被忽视,刚好匾额是古建筑特别是大屋经常见到的文化建筑尝试,故在此做一普及。
所谓“重宴鹿鸣”即再次参加“鹿鸣宴”。鹿鸣宴始于唐,有科举一世一直沿袭,到八股文巅峰的明清也同样达到了巅峰。唐朝时,州县一级的考试称为解试,得中者称乡贡,亦称举人。鹿鸣宴就是为新科举人所设的宴会,因宴席中要唱吟《诗经·小雅》中的“鹿鸣”之诗:“悠悠鹿鸣…”而取名为鹿鸣宴。宴席设于乡试放榜次日,由地方官吏主持,宴请之人除了新科举子之外,还有考场工作人员(称为内外帘官)等。明清两代沿袭唐例,清代时鹿鸣宴由省内巡抚主持,席间不仅唱《鹿鸣》诗,还跳魁星舞。
武则天开辟了武举制度。所以,除了鹿鸣宴、琼林宴为文科宴;我们还可以听到鹰扬宴、会武宴为名的武科宴。宋代殿试文武两榜状元设宴,同年团拜,亦称“鹿鸣宴”。北宋,鹿鸣宴还相对普及;南宋则更多地强调鹿鸣宴古礼仪制和政教功能的恢复,缺少改造和更新,其繁文缛节又加重了地方的经济负担,使之难以为继,故几成废礼。因此,南方地区特别是江西和温州福建地区若遇到鹿鸣宴的记录,如果是南宋时期的文武官员,很难界定其匾额,如果有,极为珍贵。
重宴鹿鸣,一般是中举之后满六十年再次被邀请参加鹿鸣宴。这是很大的荣耀。古人中举特别不易,《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都已经是白花花老头一个了,但作为明清时代的读书人,成为举人就意味着有功名在身,是个“准官儿”,身份尊贵。虽然说书生是臭老九,但是只要中举,立马翻身,有望晋升“士农工商”的士,而且是“仕”(做官)。古人本身对于六十花甲的长寿很尊敬,何况还是一个甲子年的进士。因此,能“重宴鹿鸣”者在当地身份都很尊贵。
来说几个“重宴鹿鸣”的名人。徐棻,字芸渠,他曾经是岳麓书院山长,为曾国藩对抗太平军筹集过粮饷。光绪十一年(1886)蒙诏嘉奖,以“耆儒硕德,成就后学”晋三品卿衔。光绪甲午年(1894),徐棻自1835年中举后60年后,清光绪皇帝命重宴鹿鸣,恩赏二品顶。梁同书在85岁那年也在嘉庆皇帝应许下重宴,最后还活到了93岁。
梁同书90岁和93岁写的对联
温州也有擦边的重宴鹿鸣的名人。他就是瑞安名人,“三孙五黄”之一的孙鏘鸣。他当年就是道光十五年中举人,二十一年又中进士科,官翰林院侍让学士,以重宴鹿鸣加侍郎衔。
上海三大亨之一的张啸林资格最老,他曾经在前清太湖水师飞华营做过官带,有一年送礼给他的老上司,曾任江苏巡抚的陈夔龙一枚“重宴鹿鸣”的银盾。三大亨之一的黄金荣送的银盾落款为“愚弟黄金荣敬贺”,而张啸林的落款则是“旧属张寅敬贺”。这是为了凸显自己的地位和资格。这里,张寅就是张啸林,张啸林原名小林,乳名阿虎,后来改名“寅”,啸林是他的号。而陈夔龙是在同治十一年(1872)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中举人,十二年(1886)中进士。虽起于寒士,当官运亨通,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当过顺天府尹、河南布政使、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直隶总督。宣统元年(1909)调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张勋复辟时任弼德院顾问大臣。直到1948年才去世,而且葬在杭州三台山这样的风水宝地。这样一个有势力有实力还高寿的政客在清末民国时期是不多见的,张啸林借他抬高自己也不奇怪。刚说过张的这位老上司,1875年中举,1948年逝世,可谓高寿。虽然科举制度已废,但对于前清遗老来说,这种举人身份还是特别尊贵的。(若按照重宴鹿鸣规矩,1875+60=1935年)。主宰人的三观对人的影响有多重要,即使是如远在平阳这种偏远之地的徐介眉都要坚称自己为“大夫”人家,何况及第的士林人家呢?每个时代都有他“虚伪”的年代,好似春秋无义战的春秋善称义,到战国你还玩这套,就有人骂你傻了。
其实很多乡绅都有过“宦”的背景,他们保留下的大屋有很多牌匾。这些匾额本身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除了这次提到的“重宴鹿鸣”,还有很多祝寿为主的匾额,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和熟悉。
最后,推荐大家去看两本书,一本书《夜航船》,他是张岱因为对士人普遍对文化常识不熟悉而写的文化百科全书式的一本书;另一本书是王力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先生是诗词方面的大家,了解诗词就要了解背后的一整套系统的文化常识。王力先生所编写的这本书经过了好几次修订,也是为了让读者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