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麦哨》课堂教学实录(一)
《麦哨》课堂教学实录
乡村孩子的快乐生活,通过文字凝结成了《麦哨》。这种快乐,与自然与孩子的天性融为一体,但却是城里孩子不可“望”也不可“及”的。于是,我想把文本、课堂甚至我自己变成桥梁,或是渡船——载着这些孩子,去触摸文字,去体验“吹麦哨”与“品尝茅茅针”的快乐——尽享原本属于乡村孩子的、独有的快乐。
【文本简析】
《麦哨》一文,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快乐情形。这是一篇文质皆美的课文。一为意境之美:文章展现了儿童在田园无忧无虑玩耍嬉戏的欢快场面,让读者感受到田园风光的动人,田园生活的惬意。二为语言之美:文中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读来颇有韵味。许多语句都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三为结构之美:文章首尾呼应,开头和结尾所表达的意思相近,但措辞有异。特别是结尾,意蕴深长,催人遐想。所以,本文是陶冶学生情操,丰富语言积累,进行阅读实践的好文章。
【目标预设】
1.初步学会“凭借快速浏览,用'圈关键字’”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概貌;初步树立学生的预习意识,提升预习能力。
2.重点探究“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这两件事,感受乡村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初步体会作者独特的选材角度。
3.初步了解课文“首尾呼应”、“选材独特”的写法特点。
【过程实录】
一、揭示课题,抛出话题
师: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陈益一起去乡村走一走。我们一起来学习24课,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需要我们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发现。预习过课文的请举手。(生举手)
师:真好!学习就是从预习开始的。认为自己是预习高手的请举手。我特别欣赏自信的孩子。(生举手)那么今天这堂课我们就重点聊聊预习好不好?(生点头)
师:话题一——预习的时候已经将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的请举手。(生举手)
师:你看,小手如林。拿起笔来,在课题的上方给自己打上一个五角星。标上自然段的序号,会方便阅读。
师:话题二——预习的时候已经把这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请举手。(生举手)
师:再打上一个五角星。这是读好一篇文章的基础。
师:话题三——这篇课文的课题是麦哨,预习的时候你已经想办法了解麦哨是什么玩意儿的请举手。(生部分举手)拿起笔来,打上两颗五角星。虽然不知道麦哨是什么,但是已经把它变成问题,在课题上边打上问号的,请举手。(生部分举手)也请打上一颗五角星。预习的时候,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学会打上问号,然后想方设法把这个问号变成句号和感叹号。这就是会预习,会学习。谁来说说看,什么叫麦哨?
生:麦哨就是一段麦穗儿。
生:麦哨是麦秆做的哨子。
师:到底哪种说法正确?(生指第二位)
师:麦哨就是麦秆做的哨子。到底对不对呢?请看大屏幕。
【课件呈现】麦哨,麦秆做的哨子,将麦秆儿截断,削孔,能吹出清脆、悠扬的声音。
师:想见一见麦哨的庐山真面目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麦哨图片)这就是麦哨,有点儿像什么?
生:笛子
师:只不过比笛子要细一点儿,要少很多孔。麦哨可是乡村孩子都会做都爱吹的小玩意儿。(课件出示图片:小孩子在做麦哨)你瞧,这个小男孩就在做麦哨。
二、概览文本,初知大意
师:你们不愧是预习高手。我们继续交流话题四——预习的时候已经初步了解了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请举手(部分举手)。请打上两颗五角星。谁能说说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你说——
生: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乡村孩子美好、快乐的生活。
师:跟他了解的是不是一样?(生:差不多)每一篇略读课文之前都有一段这样的文字(课件出示“略读提示”),这叫什么?
生:导读提示
师:对,这叫导读提示。导读提示里边,有一个短语其实就在提示我们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哪个短语?你说---
生:主人描写的乡村生活多么富有情趣。
师:这句话是对前面这篇文章的总结。继续看,哪一句话里面的哪一个短语提示了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
生:孩子的生活。
师:没错。(课件中红线划出“孩子的生活”)这个短语就在提示我们即将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孩子们,我们在学习略读课文的时候要学会关注导读提示,明白了吗?
师:根据你们的预习,你们觉得哪个词语来形容乡村孩子的生活,比较合适?
生:无拘无束。
生:无忧无虑。
生:自由自在。
生:丰富多彩。
生:快乐。
师:你们真会阅读。如果让你们选择一个词,你们会选哪个?(生:快乐)
(师板书:快乐)
师:《麦哨》这篇课文就是想告诉读者乡村孩子的生活是快乐的。你们对这样快乐的乡村生活向往吗?
生:向往。
师:一般的向往还是非常向往?
生:非常向往。
师:不要说你们小孩儿了,就连虞老师这样的大人对这样的生活也特别特别向往。想体验一下这样的生活吗?
生:想。
师:老师认为,想体验这样的快乐生活,咱们必须得弄明白这篇文章当中写到乡村孩子的哪些活动。有没有道理?(生点头)
师:拿起笔来,请你用圈关键词的方法去梳理梳理课文写了乡村孩子的哪些活动。(生读课文,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梳理得差不多了,我们交流一下,课文中写到孩子们的哪些活动?
生:吹麦哨
师:同意吗?(生:同意)(师板书:吹麦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吹麦哨?
生:一、二自然段和七、八自然段。(师板书:1、2、7、8)
师:开头两个自然段,结尾两个自然段都写了吹麦哨,这叫什么?
生:首尾呼应。
师:真厉害,这就叫首尾呼应!继续交流。
生:割草(师板书:割草)
生:采集茅茅针。(师板书:采集茅茅针)哪个自然段写到的?
生:第6自然段(师板书“6”)继续交流。
生:第五自然段写到了翻跟头、竖蜻蜓、摔跤。(师板书)
师:你们真会读书。都圈下关键词了吧!(生点头)我相信你们圈出“割草、翻跟头、竖蜻蜓、摔跤、采集茅茅针”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你们是怎么圈“吹麦哨”的?文中有这三个字吗?
生:第八自然段有“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
师:第八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里边儿有“吹麦哨”这三个字,这三个字是挨在一起的吗?
生:不是。
师:那怎么圈啊?
生:我先圈“吹”,然后再圈“麦哨”,最后用一条线将两个圈连起来。
师:怎么连起来?(同桌拿书给老师看)
师:嗯,这个办法不错,值得推广。跟他一样圈的孩子请举手?(生部分举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