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文在线」书法大家任政——砚边絮语

闻是文化2021-01-13 06:18:00

闻是文化启用《昔文在线》,在于掘地三尺,把往昔的好文、好字、好画,挖掘出来,呈现给各位文友分享。各位且看且珍惜。一起进入《昔文在线》吧!

再来一篇任政先生的文章,希望对书友有所帮助!

整理编辑_《闻是文化》

砚边絮语

文/任政

盈盈墨池中,我奋力荡浆,常常沉入退想……

水涨船高

那是四十多年前了,全国刚解放不久,沈尹默先生从重庆来上海定居。沈老精于用笔,蜚声书坛,且学识渊博,我早仰其大名,十分兴奋,在笔庄老板杨振华的引见下,趋前拜识。当时我三十五、六岁,临池多年,自知甘苦,故渴求聆听沈老传授之情更迫。

苏轼《渡海帖》,行书,元符三年(1100),纸本,28.6×40.2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沈老对我们青年一辈总是不厌其烦地教导,至其家有如沐春风之感,他谈技法,亦分析碑帖,但涉及多的却是读书。我是黄岩人,沈老是吴兴人,同属浙江,他高兴地说,浙江有个传统,远从元代赵孟頫、明代徐青藤、清代赵㧑叔以至近代诸家,他们的艺术造诣都扎根在学问的基础上。学问和书法,正像古人所说是“水和船的关系”,水涨船才会高,有志学书,得多读书,读书多,积理则富,气质自雅,书法作品才会出神入化。寥寥数语,寓意深刻,似刀一样刻在我的脑海里。

沈老的话,使人想起宋代苏东坡的论书诗:“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 始通神。”这就是强调,学书者通过“退笔如山”的勤学苦练后,还要加上一层读书功夫,然后他的作品方能进入「通神」的境界。从表面看来,书法艺术与读书互不相关,实际这两者有着非常深刻的内在联系。从浩瀚的书海里,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周围,开拓胸襟,提高思想境界,陶冶高尚的情趣,并通过熟练的技法不同程度地将此表现到纸上来,从而获得字外之趣。

读书功夫不足,也就是缺乏学问修养,即使技法再熟练,仍会感到通篇都乏一种韵味,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人思想境界高,学问根底再深,而手上功夫不足,那么再好的艺术构思也难以表达出来。《翰林粹言》有一句十分精当之言:“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此「功」是指技法功夫,此「性」乃学问修养,艺术作品的气息全赖从功、性中来。

张思理草书《鹰》(闻是藏)

牵一动百

天津有位书法家张思理,擅长写大草。一次,他看到牵牛花,凝眸伫足良久,不忍离去,玩味着那弯弯曲曲的茎蔓长势、走向,体味着个中的情趣。又有一次,他焚香默坐,看着袅袅上升的烟柱,打量它的动势与旋律的疾缓。他在打太极拳时,也要从一招一式的伸缩、往来和回旋中,体会其中的韵味,然后把这些体会,运用到大草的字体结构、运笔和整幅的章法布局中去。

怀素《论书帖》局部

历史上这类事例也不少,唐代张旭,看到公孙大娘舞剑器,从而领悟到行草往来的轻重疾徐和优美多姿:“怀素闻嘉陵江水声,而草书益佳”;“文与可亦言见蛇斗而草书长”。

怀素《论书帖》局部2

牵牛花的绰约多姿,烟柱袅娜缭绕,公孙大娘舞剑器的优美舞姿,两蛇相斗时的倏忽进退的情景,在书家看来即是一幅幅生动画面,这种画面触发了书家的灵感,虽有时似电光一闪,却令人神往。

怀素《论书帖》草书墨迹,纸本,38.5×40.5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外,古代书论中说锺繇的字好像“群鸿戏海,云鹤游天”,说王羲之字好像“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唐代怀素草书犹如“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这形象化的描绘和比喻,也都说明了书法与绘画彼此参照,相互吸收的道理。郑板桥以画竹的笔法渗入书法之中,形成了独具面貌的“板桥体”,何绍基写小篆“如兰叶当风披靡”,也都是显明的例证。

不但书与画关系如此密切,书和其他艺术也有「异中见同」的道理。京剧发音,从丹田中发出,即要冲出去,又要从喉咙里把它拉回来,用力控制住,不使它轻飘地滑过,才能收到圆满沉着的效果,书法用笔,也讲究“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有往必收,无垂不缩”,使它在相对抗的运动中产生力量和变化。有的书家还从篆刻艺术中吸取其用笔的铦锐遒劲、古朴厚拙,使自己用笔带有刀刻的意趣,从而增加了一种「金石味」。其他的雕塑艺术造型美,戏曲舞蹈演员的身段、情态,音乐中的旋律节奏,以及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方法、结构布局和某些诗文所提供的境界,都能理通神会,汲收溶化为创作书法作品的养料。

所以我又想,世界上各种知识之间,彼此是紧密联系着的。具有广泛的知识,就能大大增强驾驭某一门专业的本领。我们要想写好字并使它达到较高的书法艺术境地,单靠“字内”之功远远不够,还得重视字外之功的修养,这样才能在艺术的天地里纵横驰骋,跨入自由王国。

东方朔画赞

酿蜜不留花

常常有些书法爱好者问我:你当初临的是什么帖?答曰:学颜。我七岁那年,在老叔祖的教授下,以颜为法,每日悬腕悬肘写二百大字,从不停辍。

颜真卿的大楷,确有许多特点。在体势上改变了前人写楷书的那种欹侧之势,而以画平竖直为律,结体宽博平正,显得端庄、稳重,给人以堂堂正正的感觉;在用笔上使用中锋和藏锋,以腕运笔;笔画上的特点是横轻竖重,左右两竖画的中段各自向外微张,略呈弧形。这种造型能使整个字外现圆浑,内包雄气,具有厚重有力的艺术效果。所以,诗人陆游讲“学书当学颜”,确有见地。

颜真卿《湖州帖》(宋仿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 纸本 纵27.6厘米 横50.2厘米

颜字是书苑中的一朵花,如果把一个勤勉的耕耘者喻成一只蜜蜂的话,它要酿出好蜜,却不能老停留在一朵花上吮取花粉的。

我先学颜,后学柳,故在临习中又领略了柳字的遒劲和清健。这些为我以后学习打下了根基。之后,来到上海,开始遵循老叔祖“一专、二博、三创造”的学书经验,尽可能博览名迹,广泛汲取历代精华,以丰富自己。

我面对卷帙浩繁的法帖,采取了力攻尖端的办法,对各种书法择其优秀。几种,专心攻习,然后由约及博,以期博涉多优。

细细一想,这实际上便是一个蚯蚓式和蜜蜂式的学习过程。儿时学书,就似蚯蚓吃土,仅学了「规矩方圆」;之后,研习众帖,就像蜜蜂采百花之精,酿出了自己的蜜,再加上本身多方面的素养,最终就形成了自己的书体风格。

米芾《新恩帖》 纸本 行书 纵33.3厘米 横4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是我国北宋时著名书家,《志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徽宗命元章(米芾)书《周官》篇于御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其实,这并非他的“妄语”,因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不变则死,变则通的,这是几千年历史告诉我们的客观规律。但是,反过来说,没有继承,也便无创新。清朝王文治在《论书绝句》中赞咏米节“天姿凌轹(lì)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一扫二王'非妄语,只应酿蜜不留花。”蜜蜂酿蜜,必须经过大量的辛勤劳动,采百花而后成蜜,蜜出于花而又不着花的痕迹,内中还包含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哲理。

米芾《真帖》 纸本 草书 纵28.6厘米 横2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我也不由为之叹曰:米芾是有气魄的!“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多么强烈地反映了他在「集古」的继承基础上,力图创新的可贵愿望啊!

〖昔日佳文今再现〗《闻是文化》整理编辑不易,转载请标明出处

(0)

相关推荐

  • 书铭心,茶禅境。

    茶与书法不可分 茶动书静 一动 一静 静中有动 动则生 动中有静 静则境 一静一动 一阴一阳 则为太极 夏日里 喝茶消暑 赏书悦目 -- 书 以铭心 茶 以禅境 -- 赏书吃茶 吃茶赏书 书茶对话 茶 ...

  • 「昔文在线」书法大家周慧珺——谈谈行书的用笔

    「闻是首发」谈谈行书的用笔 文/周慧珺 整理编辑_<闻是文化> 行书简介 行书是始于东汉末年.介于真.草之间的一种书体.相传是颍川人刘德昇创造的.当然,一种书体的产生,一定与当时社会的政治 ...

  • UC头条:「昔文在线」尹连城: 吴玉如论书法简注——论技法

    吴玉如论书法简注 辑注/尹连城 点击加载图片 编辑_<闻是> 点击加载图片 吴先生 吴先生名家琭,字玉如,中年号茂林居士,晚署迂叟.是我国著名学者.书家.毕生作育人才,曾任天津南开大学教席 ...

  • 「昔文在线」张树侯《书法真诠》注译(节选二)

    张树侯<书法真诠>节选 整理-卫毅,注译-味琴,编辑-闻是 张树侯(一八六六--一九三四),名之屏,安徽寿县人.擅诗文,工书画.篆刻,又能刻碑.早年曾与宋教仁.商震等同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 ...

  • 「昔文在线」尹连城:吴玉如论书法简注——论技法

    吴玉如论书法简注 辑注/尹连城 编辑_<闻是> 吴先生 吴先生名家琭,字玉如,中年号茂林居士,晚署迂叟.是我国著名学者.书家.毕生作育人才,曾任天津南开大学教席,津沽大学文学系主任.一八九 ...

  • 「昔文在线」费新我:书法

    闻是启用「昔文在线」,在于掘地三尺,把往昔的好文.好字.好画,挖掘出来,呈现给各位文友分享.各位且看且珍惜.一起进入「昔文在线」吧!网友们如有好文,请推荐给我们! 书法--谈分布 文/费新我 编辑_& ...

  • 「昔文在线」费新我:书法——谈分布

    书法--谈分布 文/费新我 编辑_<闻是> 费新我先生 我习字之初,只知追求架子站得住,结体匀称而好看.后来才知道一点一画也有讲究,就是用笔要有质量.再后来学书了,又渐渐知道写一篇还得有个 ...

  • 「昔文在线」袁继先:秀美与雄强(书法)

    书法--秀美与雄强 文/袁继先 整理编辑_<闻是>文章来源_<书法> 中山王 ▄鼎 秀美与雄强,是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它们似乎是互不相干的,然而却都因对方的存 ...

  • 「昔文在线」杨泽:孙过庭的书法本质论(附译文图册)

    孙过庭的书法本质论 文/杨泽 整理编辑_<闻是文化> 书法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呢?在当代书坛上,还众说纷坛.在我国书论中,唐人孙过庭在其辉煌的名著<书谱>中,有非常深刻,精辟的见解 ...

  • 「昔文在线」赵春青:北魏正光五年《侯掌墓志》简介

    北魏正光五年<侯掌墓志> 闻是启用「昔文在线」,在于掘地三尺,把往昔的好文.好字.好画,挖掘出来,呈现给各位文友分享.各位且看且珍惜.一起进入「昔文在线」吧!网友们如有好文,请推荐给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