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穿透(T2 shine through effect)效应
DWI是目前唯一能对活体内水分子弥散进行定量分析的无创性MRI检查。DWI的成像原理:两次相同的成像参数,分别选取不同的B值(B=0时,不施加对称弥散敏感梯度脉冲;B=特定值,施加对称敏感梯度脉冲),将所得到的两组数据相减计算比较,而后将相应的梯度脉冲方向上的弥散运动的质子信号差异重建出相应的图像,即得到组织间的弥散系数不同的图像。DWI常使用的序列是SE EPI T2WI序列,扫描参数为长TE,长TR,弥散的权重主要取决于B值,当B=0时,将得到普通的T2WI(或T2*WI)对比图像,随着B值选取的增大,图像的T2权重逐渐减轻,弥散权重逐渐增加。如图所示,在B=0时为T2对比图像为主,B=800时为弥散对比图像为主。如下图:
B=0时为T2对比图像,B=800时为弥散对比图像DWI图像对比主要有两种组织对比:1.组织本身的ADC值不同所形成弥散权重对比。2.组织本身T2时间不同所形成的T2权重对比。在DWI成像时所形成的T2权重对比影响DWI图像对比称为T2穿透(透射)效应,主要针对长T2病变。如下图的囊性病变(长T2)对DWI的影响:囊性病变T2高信号对比引起DWI图像上的明显高信号对比。
FSE T2序列表现为高信号,DWI图像也表现为高信号,DAC图像并不弥散受限T2穿透效应引起的图像对比较复杂,如下表所示:T2信号弥散受限DWI信号影响长T2信号明显受限高信号使DWI图像上表现明显高信号,有利于病变的显示长T2信号轻度受限,正常高信号使DWI图像上表现明显高信号,很难判断是病变本身弥散受限引起的高信号还是T2对比引起的高信号长T2信号不受限,弥散加快高或等信号使DWI图像上表现高信号或稍高或等信号,此时有:1.呈长T2,不受限的病变在DWI上会表现高信号,造成弥散受限的假象。2.呈长T2与弥散加快的病变相抵消呈等信号短T2信号受限,不受限,加快稍高或等或低信号使DWI图像上信号降低,也称T2暗化效应。此时有:1.呈短T2,受限的病变在DWI上表现为稍高或等信号,造成本来弥散受限的病变在DWI上表现弥散不受限的假象,不利于病变的显示。2.呈短T2,弥散不受限或加快的病变在DWI上表现低信号。如何避免T2穿透效应?主要有两种方法:1.指数图像,通过DWI/SE EPI T2WI 获得,目前很少应用。2.ADC图,ADC=In(SI低/SI高)/(b高-b低) ,式中SI低为低b值DWI上组织的信号强度(b值可以是零);SI高为高b值DWI上组织的信号强度;b高为高b值;b低为低b值。重建的ADC图能如实反映质子的弥散情况。ADC图能真正区分DWI上高信号是因弥散受限引起还是T2透射引起的,目前此方法较常用。由于DWI信号受T2对比的影响,通过ADC才能真实反映弥散情况,如图1所示,病变在T2WI上表现为稍高信号,DWI为高信号提示病变弥散受限,ADC为低信号,测定ADC值明显减低,证实病变确为弥散受限,非T2透射效应所引起。
图1 T2WI为稍高信号,DWI为高信号提示弥散受限 ,ADC证实弥散受限当 DWI高信号时应该注意观察ADC图,在DWI表现为高信号,ADC低信号,ADC值下降才真正反应水分子弥散受限。如常见的囊性病变,如图2所示,在B=0时(可视为T2WI)为高信号,在B=800时,DWI上提示弥散受限,在DAC图像未见弥散受限。
图2 B=0时(可视为T2WI)为高信号,B=800时,DWI上提示弥散受限,在DAC图像未见明显弥散受限再如图3的病变在T2WI表现为高信号,DWI表现为高信号及稍高信号,提示明显弥散受限及受限,但很难辨别是弥散受限引起还是T2权重引起的,但在ADC图上表现为稍高及等信号,提示轻度受限及不受限。
图3 T2WI表现为高信号,DWI表现为高信号及稍高信号,提示明显弥散受限及受限,ADC图上表现为稍高及等信号,提示轻度受限及不受限。当DWI高信号时应该注意观察ADC图,在DWI表现为高信号,ADC低信号,ADC值下降才真正反应水分子弥散受限。ADC图和DWI图像并不是简单的反比关系。请勿复制、粘贴。转载请注明出处。请勿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