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特色地名溯源(连载一)
地名,不仅仅表现一个地方外在的名字称谓,溯取其源头,往往包含着一个地方丰富的文化底蕴,反映出这个地方的历史、方位、风俗、传说、地方特色等深层次的内涵,要么为水系要津、要么为交通要道、或者系人文佳话、或者是特定的历史见证。
一、长江埠
最初称作长岭,位于应城市东南边缘,东临涢水与云梦为界,南与汉川县接壤。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年),有位名叫易宜仲的人,为避“宸濠之乱”,由江西流落到应城东乡“长岭”定居,以摆渡为业。易有一子三孙,子名道敏,长孙长江、次孙长发、小孙长宏。后来,长发、长宏迁居外地,长江则留居本地府河边以开饭铺为生,店名“长江饭铺”。易长江在经营之余,见乘客上岸下船不便,就在河边修建埠头一座,方便客人,于是人们将这个埠头和长江之名联在一块,呼之为“长江之埠”。时间一长,长江埠就取代了古称“长岭”而成为这里的地名。
二、 白粉壁
位于应城市长江埠西南,府河西边的一个村湾。亦称白粉壁杨家(音ga)里,现在又叫东西村。自明朝建立以来,战乱平息,社会逐渐安定,江西、湖北黄冈等地的流民在流浪中开始到应城落藉。那时应城地广人稀,来此地者插竿为标,垦田种地。白粉壁始祖和卿公因儿子在湖北军营当差,便携弟一起从江西泰和县来到湖北。其弟在襄樊定居,他自己则选择了应城东面的白陂澥之畔落籍。因为此地土地肥沃,加上他率领全家勤劳耕种,生活逐渐富裕。随着人口日益增多,于是在村中盖起了一幢幢的房子。其建筑青瓦青砖,飞檐走垛,墙壁内外用石灰粉刷得雪白。在当时那种生活水平下,煞是显眼。过往行人咋舌称赞,但不知其村名,只见白粉壁在日光中熠熠生辉,印象深刻,于是称之以白粉壁,便逐渐流传开来,方圆百里之人皆知。 古时的白粉壁,风景很美,村居素有粉壁朝霞、石桥夜月、东冈三浪、西郭五峰、白澥渔唱、古寺疏钟、曲港清泉、横堤晚照等八景。现录一首《粉壁朝霞》诗为证:“扶桑日出赤峰开,紫气重重拱照来,粉壁千家红一抹,参差曙色满楼台。粉壁侵晨一色红,轩轩霞彩照晴空。繁华不厌新妆点,清白犹留乃祖风。” 解放后,白粉壁一直是乡公所、人民公社、管理区等行政机构的驻地,常驻人口5000多人,分为东村西村两个行政村,是云梦、汉川、应城三角地带较活跃的乡间集镇。这里的人们商业意识很浓,商品交易活跃。即使在“文革”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里的商品也是应有尽有。改革开放后,这里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不仅盛产闻名遐迩的白湖莲藕,而且有传统手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各种小工厂;不仅有走南闯北的行商大贾,也有杨德清上将这样的军政精英。
三、伍家山
位于应城市三合镇境内,为大洪山系之余脉。伍家山的得名,传说有二。远在春秋时期,伍子胥率吴军伐楚,曾经过此地,由于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当地居民为纪念他,将此山命名为伍家山。唐后人们还在山上柏林寺供奉伍的塑像。一说为楚平王时伍家山中居住着伍姓人家而得名。楚平王四年(公元前525年),伍子胥叛楚奔吴,楚平王下令缉拿,因伍子胥又名伍员,而这里伍姓中族长也叫伍员,为避免株连受害,族长命族中人等在一夜之间改姓黄,留下了“一夜黄”的传说。不管是哪一说,伍家山因伍姓人得名是无疑的。 伍家山东临漳水,其主峰“求水台”,为三合镇最高峰。山上古木参天,百鸟云集,被应城人誉为蒲阳八景之一,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到此观光吟咏,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解放后,伍家山地区先后成立的人民公社、管理区,都以伍山命名,伍家山之名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这里更加生机勃勃,人们的生活已步入小康。伍家山人正在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将古老的“伍岭樵歌”改写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