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平定一地,宋高宗却命令他屠城:你看皇太后遭遇了什么

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江西虔州、吉州爆发的起义波及两广多地,声势不小,宋高宗赵构命岳飞领兵平叛。

岳飞到虔州,首战擒获了叛军首脑,叛军部众纷纷投降,虔州恢复了秩序。按照岳飞的方略,其部将徐庆很快也平定了周边地区的叛乱。

岳飞画像

不料,接到捷报的宋高宗却给岳飞下了一道密旨,命令岳飞屠虔州城。当时岳飞的职务还不高,时任武安军承宣使。尽管宋高宗的旨意里讲明了原因,岳飞显然也吓了一大跳。他怎么可能去做屠城这种残忍至极的事,只好抗旨不遵,上书请求宋高宗收回成命。

宋高宗为何如此怨恨虔州百姓呢?《宋史》记载,原因是“以隆祐震惊之故,密旨令飞屠虔城。”

事情还要从隆祐太后说起。

配图

隆祐太后是宋朝第七位皇帝宋哲宗的皇后孟氏,一生经历颇为传奇。她知书达理,性情贤淑,但年轻的宋哲宗另有新欢,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孟皇后被废。没几年,宋哲宗英年早逝,他的弟弟宋徽宗继位后,孟氏又恢复了名位,被尊为元祐皇后。

宋徽宗年间,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新旧党争还在持续,孟皇后恢复地位得益于向太后及旧党的支持。向太后去世之后,以蔡京为首的新党又迫使孟皇后二度被废。

公元1127年,身在冷宫的孟皇后经历了靖康之耻。金军攻陷汴京之后,徽、钦二帝、六宫中有名位的嫔妃都被掳走,整个皇族几乎全军覆没,而孟氏因为被废反而逃过一劫。鉴于她的身份,已经成为宋朝危亡之际的主心骨,被金国扶持的伪皇帝张邦昌迎入宫中,以皇后的名义垂帘听政。

在孟氏的支持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登基为帝。所以南宋的建立有孟氏的一份功劳。赵构当了皇帝,把孟氏尊为太皇太后。为避其祖父的名讳,改称隆祐太后。

由于金军的追击,南宋皇室逃往南方。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派兵一万人护送隆祐太后去洪州。驻防江州的大将刘光世不敢和金军交战,导致金军直扑洪州,隆祐太后一行只好连夜乘船去虔州避难。

可是,护卫太后的部队半路被起义军击溃,随行的宫女大部分失散,卫兵只剩下不到100人。狼狈不堪的隆祐太后坐着当地农民抬的小轿赶路。

宋高宗画像

屋漏偏逢连夜雨。好容易到了相对安全的虔州,由于当地物资匮乏,隆祐太后的卫兵买不到东西,在市集上和百姓打了起来。当地一土豪趁势造反,附近百姓纷纷加入,包围了虔州城,连虔州的乡兵也跟着反了。判军四处放火,抢劫财物。

所幸一个卫兵将领带人奋力抵抗,隆祐太后才没有落入乱军之手。她听从身边人的建议,命人登上城头,宣布赦免造反的民众,虔州城才暂时安定了。随后宋高宗派的救兵赶到,将她接走。

相关剧照

隆祐太后已经年过半百,逃难的路上屡受惊吓,回去后生了一场病。宋高宗非常孝敬隆祐太后,因此痛恨虔州人。到绍兴三年,虔州又爆发了叛乱,岳飞奉命平定叛乱之后,宋高宗就密令岳飞屠城。

当时隆祐太后已经去世两年了,宋高宗还窝着这么大的火。而岳飞作为一个冉冉升起的顶级将星,平叛的方略一向是以迫降为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连抓到的叛军头目也都被岳飞赦免了。

接到宋高宗的密旨,岳飞有多吃惊可想而知。他只好上书请求赦免虔州百姓,只处死叛军头目。对岳飞而言,这已经够违心了。可是宋高宗不听,仍然催促他屠城。岳飞只得三番几次上书苦苦相劝,终于说服高宗皇帝特赦了虔州。

相关剧照

当时,南宋在金军的进攻下颇为窘迫,内部叛乱四起,宋高宗却想屠城泄愤。有人说,这就是典型的“窝里横”。如果当真屠城,势必大失人心,可能激起更多的叛乱。而其他地方的叛军被吓到,横竖也是死,只有选择顽抗到底,接下来的平叛也会更难。

如果不是岳飞,换做其他的将领,虔州人就不一定有这么好运了。后来虔州百姓闻知此事,纷纷把岳飞的画像供在家里。虽说岳飞违拗了宋高宗的旨意,君臣关系还比较和睦。皇帝也正用得着岳飞,随后袁州发生的叛乱,也是岳飞的部将王贵平定的。

同年秋,宋高宗召见岳飞,亲笔书写了“精忠岳飞”四字,并制成旗帜赐给他。那一年岳飞30岁,正式成为一方镇将。

参考资料:《宋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