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不会选择比亚迪,总是觉得低端”
“我还是不会选择比亚迪,总是觉得低端”
2021年01月13日 《财经》杂志 文|《财经》记者 李阳 编辑|赵成
随着股价一飞冲天,比亚迪也高调了起来,继刀片电池意图颠覆锂电产业后,比亚迪又将颠覆对象瞄准了汽车工业的灵魂——发动机。
2021年1月11日晚间,比亚迪发布DM-i超级混合动力系统,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用“供给侧改革”来形容这套系统:“比亚迪超级混动将扮演燃油汽车颠覆者的角色,直面和燃油车的竞争,在红海中杀出一篇蓝海。”
▲图片源于比亚迪官网
与过去以内燃机为主的插电混动不同,新一代比亚迪超级混合动力系统是以电为主,主要依靠大功率高效电机进行驱动,汽油发动机的主要功能是在高效转速区发电,在适当时候也可进行直驱。
在新的构架下,发动机的结构和功能大幅简化,因此比亚迪DM技术总设计师杨东生表示,“比亚迪超级混动技术,改写发动机教科书,重新定义了发动机。”
发布会现场,比亚迪还同步发布了三款搭载DM-i超级混合动力系统的新车型,分别为秦PLUS DM-i、宋PLUS DM-i和唐 DM-i,三款车型将作为比亚迪意欲颠覆燃油车的先驱。
既要颠覆燃油车,又要改写发动机教科书,比亚迪的野心总算配得上其市值了,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套混动系统是否真的如发布会所言如此神奇,还有待进一步考究;同时比亚迪过去十几年根深蒂固的品牌形象也将成为“丰满”理想的最大阻力。
如何理性看待DM-i超级混合动力系统
尽管三款车型同步发布颇为拉风,但其产品核心其实是比亚迪最新的DM-i超级混动系统。
可油可电的插电混动车型仅从产品构架而言,它能兼容燃油驱动和电驱动的优势,理论上是最完美的动力模式,虽出道多年,却一直在市场上难以取得突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燃油、电驱两套完整的动力系统过于复杂,且相互干涉,不仅难以调校出优势互补的完美状态,甚至体验还不如单纯的燃油驱动和电驱动。
于是,比亚迪做了取舍: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最大的特色,是在构架上简化了发动机功能,更加依靠电驱动部分。
大部分时候,DM-i超级混动主要依靠大功率高效电机进行驱动,汽油发动机的主要功能是在高效转速区发电,这种动力模式可看作增程式电动车。理想汽车已经用充分的市场数据论证了增程式的真实价值,长城、吉利、东风等车企也都相继走上增程式的路线。
不过,DM-i超级混动比增程式更有优势的是,除了发动机和电池串联的增程模式外, 它还有更多的排列组合,同时发动机还可直接作为动力输出。这意味着,DM-i能在更复杂的路况下(例如高速、亏电状态),进行高效驱动。
▲图片源于比亚迪官网
实际上,“高效”正是DM-i超级混动的最大卖点,据比亚迪官方数据显示,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3.04%,刷新了发动机热效率记录。
当然,发动机如此高的热效率,其实与混合动力的动力模式息息相关,并不是发动机技术本身领先全球。不过从战略角度来看,国产发动机一直是“扶不起的阿斗”,DM-i超级混动简化发动机功能未尝不是一种扬长避短的“聪明”。
需要指出的是,DM-i超级混动“高调”背后,有两大不可忽视的逻辑。一是比亚迪长期钻研插电混动的技术底蕴,如前文所言,插电混动最大的难点是两套系统的匹配,这需要车企用无数次试错来积累数据,而截至目前,DM车型累计销售超过42万辆,占中国市场插电式混动车型总销量的44%。
本次发布会的另一看点,是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所搭载的混动专用刀片电池。之所以称专用,是因为其与比亚迪汉EV搭载的刀片电池并不相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改性,历来有两大方向,能量型和功率型,前者注重能量密度,后者注重功率提升。
据现场技术人员向《财经》记者介绍,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所搭载的混动专用刀片电池为功率型电池,能量密度虽有所下滑,但高功率使得整车动力性有更好的体验。
从构架上来看,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理论上可行,账面数据也非常亮眼。但国产车的特色一向是配置华丽、体验一般,这套混动系统究竟能不能“颠覆燃油车”,还有待市场充分检验。
比亚迪产品提升迅速,但“颠覆”可能为之尚早
基于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比亚迪在发布会上一口气发布了秦PLUS DM-i、宋PLUS DM-i、唐 DM-i三款新车,并启动预售。其中秦PLUS DM-i补贴后预售价格为10.78万元-14.78万元,宋PLUS DM-i补贴后预售价格为15.38万元-17.58万元,唐 DM-i补贴后预售价格为19.78万元-22.48万元。
▲图片源于比亚迪官网
博纳咨询研究总监闻文向《财经》记者表示,“从新的唐、秦车型开始,比亚迪的产品设计,进步显著,现代化、科技感的元素符合当前潮流。从产品布局看,宋,元等SUV的分布,与自主品牌主流SUV的产品层级分布的路线一致,摆脱了多年前S6等尺寸大价格低的产品印象,使品牌属性趋于主流路线。”
不过,产品力飞速提升的同时,比亚迪品牌建设却未能跟上。有消费者向《财经》记者表示,“比亚迪自从招募了德国设计师( Wolfgang Josef Egger)后,车子好看很多,也开过朋友买的汉,感觉很不错,但我还是不会选择比亚迪,总是觉得低端。”
确实,汽车品牌历来就有着“固化”属性,即品牌形象在品牌创立之初就已经定格,后续极难通过产品的升级来提升。闻文也向《财经》记者表示,“我们调研中发现,消费者对比亚迪品牌印象,依然停留在7-8年前的低端、廉价、做工不精,这说明比亚迪产品进步了,但并没有传达到消费者身上。”
今年元旦期间,比亚迪推出了全新的LOGO设计,提升品牌认知之心肉眼可见,但新车标依旧是B、Y、D三个字母组成,单从车标来看,或许品牌提升的作用不会太明显。
拔高品牌如果不另立山头,就注定是一场慢工细活的持久战,需要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产品来熏陶,而在此期间,长期积累而来的低端品牌形象将是市场开拓的最大阻力。
反观新发布的三款车型,造型、内饰、驱动方式、技术参数都有抢眼之处,或许能取得不错的市场效果。但换个角度,燃油车其实正在向油电混动(发动机直接驱动,电机只起辅助作用)发展,同价位的燃油车,例如雷凌双擎、凯美瑞双擎等车型,在驾驶体验上其实并不逊色。
此外,燃油车还有其独特的驾驶乐趣,尤其是手动档,一位长期试驾的汽车爱好者向《财经》记者坦言,“承认电驱动的价值,但在燃油车禁售之前,都不会考虑购买新能源车。”
姑且不论DM-i超级混动系统出众的数据,在跨过新车阶段后是否还能长期真实有效,单从品牌力和驾驶体验来看,比亚迪DM-i超级混动车型颠覆燃油车或许还言之尚早,哪怕新能源已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