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丨保持仪式感,做用心的教育!
什么是仪式感?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在生活中仪式感无处不在。法国童话故事《小王子》一书中描述到,小王子第一次遇到狐狸时,狐狸告诉他,相识是需要一定的仪式的,这非常重要。小王子问狐狸:“仪式究竟是什么?”狐狸告诉他:“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生日吃蛋糕,结婚走红毯,浓浓的仪式感让我们倍感幸福。
中国人向来是注重"仪式感"的。一说到春节,大家可能就会想到除夕夜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还有压岁钱。吃团圆饭、收压岁钱,这就是仪式,而年味就是仪式感。
为什么需要仪式感?
01 因为我们需要一些有仪式感的东西来提醒我们,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02 仪式感未必是某个特定的日子或时刻,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态度。每天的认真工作或学习,都是一种让自己变得更好的途径。
03 所以在追求仪式感时,不要拘泥于某一种方式,也不用拘泥于某一天或者某一时刻,更重要的是通过追求仪式感,让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变得更好。
那为什么家庭教育需要仪式感?
在学校中:上课前的铃声,把课间热闹的教室很快的冷静下来,同学们都开始进行上课准备;上课前的师生问好,当行礼完毕就代表着这节课正式开始了。
尽管这些仪式日复一日,但效果依然显著,它通过一系列的规范营造了庄严的氛围,让人有秩序感和认同感。
正是有着这些仪式,学生会认识到某一时刻或事物的重要和珍贵,内心充满敬畏,进而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
反观家庭:熟悉的人和环境,轻松的氛围,没有同伴的互助、互促,没有了代表权威的老师,很容易让孩子沉浸在休闲的家庭氛围中。
在家庭教育中通过适当的仪式,可以让孩子及时调整心态、转变角色,克服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影响,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家庭教育中的仪式本身也是一种体验式教育,孩子在参与仪式的过程中感受、强化爱与意志。
如何营造家庭教育中的仪式感?
一、创造属于自己的家庭小仪式
生活中一些很简单、很小的事,如果你郑重地、坚持地做下去,这些事就会成为属于你们自己的家庭小仪式。
早上起来和孩子互道“早上好”,睡觉前互道“晚安”;出门说一声“我出门啦”,回到家说一声“我回来啦”。
这些都是在上学时代父母要求我这样做的,当然他们自己也是这样做的。至今我将这些习惯保持着。
这些小仪式会将父母的爱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孩子,也会让孩子感受到爱,并去学习和传递!
二、过有仪式感的纪念日
之前有看过很多类似的新闻:
有位父亲,每年儿子生日都会给他拍一张照片,连续二十多年。父亲从20多岁的青年小伙到60岁的老人,儿子从1岁小家伙到二十多岁的大小伙。这一张张照片不仅留下了美好回忆,还见证了父子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父亲的爱,就在拍摄的瞬间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儿子。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纪念属性,把握好教育契机,让那天与其他日子有所不同,让温馨时光深深烙在孩子的心里。
三、珍惜孩子的第一次
孩子成长中的每个第一个时刻,都弥足珍贵。第一次站起来,第一天上学,第一张奖状,第一次见到大海……在这些宝贵的时刻,设计一些仪式,不管是拍一张照片、写一封信,还是举办一次庆祝活动,都能带给孩子一次难忘的体验,给予他们一份面对人生历练的勇气和力量。
在家庭教育中培育仪式感,要注重以身作则。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父母做什么孩子就会做什么,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一定要以身作则,举行仪式严肃认真,教育活动要立定规矩。
最后要注重仪式方式形式的与时俱进。孩子成长自有规律,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客观情况,仪式主题也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针对孩子成长阶段的需求,这样才能在重要的人生关口起到引导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