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梁架和斗栱关系

中国古建筑大都是以木结构为主的结构形式。其中,梁架是古建筑中的主要结构部分。斗栱是位于柱与梁之间的,既有结构上的作用,又具有装饰作用。

斗栱种类繁多,关于斗栱的基本内容,哲匠之家有专门介绍,下面介绍几种特殊样式的斗栱。

1

把头绞项造

把头绞项造外视图

最大的特点是简单,没有出跳。

把头绞项造后视图

把头绞项造是一种特殊的柱梁结合方式(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斗栱),没有出跳。具体做法是将内部伸出的梁栿端部砍成挑尖梁头或者耍头或昂的形式,与泥道栱直接相交于柱顶的栌斗上。泥道栱上再置两个散斗和一个齐心斗(类似于清的一斗三升),然后直接承接撩檐枋、檐檩等。该种形制出现较早,在唐宋前就有出现,宋元后基本没有出现。

山西晋城西溪二仙庙东梳妆楼一楼廊柱斗栱(金)

山西博物院藏品屋形石龛(北魏)

2

斗口跳

斗口跳正视

斗口跳侧视

斗口跳后侧视

这是一种特殊的斗栱样式,斗口跳,即栌斗口内向外出一抄(华栱)出跳,跳头上置交互斗以承撩檐枋。

华栱跳头上置斗,斗内置替木以承撩风槫,实物见于山西平顺王曲天台庵大殿(唐)。

平顺龙门寺西配殿柱头斗栱

最早的悬山顶木建筑,五代,它的斗口跳较特殊,栌斗内置实拍栱,上承华栱和泥道栱。

3

单斗只替

北齐义慈惠石柱(河北省定兴县)

是最简单的斗栱,在柱头栌斗上加一替木以承梁枋或槫。若为补间斗栱,亦用大斗一枚。目前遗存极为少见。实例仅见大雁塔门楣石线刻图(唐)中,而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小殿斗栱为最早实物遗存。

大雁塔门楣石线刻图中的单斗只替

4

斜栱

山西平顺龙门寺天王殿外檐明间补间斗栱(金)

斜栱45°、60° 并用

栱是水平放置的构件,一般沿进深方向水平放置(如华栱)或沿面阔方向水平放置,如令栱、泥道栱、瓜子栱、慢栱等,斜栱就是既不沿进深方向也不沿面阔方向水平放置的栱,多与面阔方向呈45°或60°。初期斜栱内外多对称,受力平衡,后期斜栱出现内外不对称,(跟斗栱出跳一样)多为外多里少。同时逐步由(辽金时期)结构件演变为(明清时期)装饰件。

山西陵川礼义镇南吉祥寺中殿(北宋)当心间补间斗栱 内檐斜栱

这是目前中国现存最早的斜栱实例,呈45°,建于北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个人观点,认为转角铺作的角华栱不算真正的斜栱。

山西陵川礼义镇南吉祥寺中殿(北宋)当心间补间斗栱 外檐斜栱

斜栱,作为古代木结构铺作的一个构件,从未给出过明确的定义,《营造法式》中也未提及。但现存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实物却经常出现。“斜栱”是指:铺作中的某些栱是水平斜置的,即与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呈非90°角度的栱,多为45°或60°。斜栱始于宋,鼎盛于辽金,金以后衰落,逐渐消亡于清。现存实物中,辽金时期是“斜栱”出现最频繁、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时期,比宋时期出现的多,因而一般称“斜栱”为“辽金斜栱”,我个人认为应为“(宋)辽金斜栱”。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宋)

“(宋)辽金斜栱”名称形成的原因:在我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斜栱”1、最早出现在转角铺作中的实例是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建于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2、最早出现在补间铺作中的实例是山西陵川礼义镇南吉祥寺中殿建于北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3、最早出现在柱头铺作中的实例是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这其中,斜栱(确切说此处为角华栱)出现的最早时间是辽代,出现时间稍微的南吉祥寺中殿(北宋)是真正意义上斜栱的最早实例,而宋代的隆兴寺虽然时代三者中最晚,但摩尼殿是转角、柱头和补间铺作中全部出现了斜栱,因此最具代表性。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宋)

转角、补间及柱头铺作均作斜栱,这是迄今唯一的遗存实例。

基于实际考察和综合判断,久之形成“(宋)辽金斜栱”的印象。迄今没有发现更早的实例,我们基本可认定“宋辽之前没有斜栱”。

在了解斗栱的基本知识后,我们再来学习斗栱计算和描述方法:

1、宋式斗拱形制的表示方法为:几铺作几抄几下昂。

算法:每朵斗拱的铺作数为出跳数加3。

即n(铺作数)=m(出跳数)+3(常数项)。常数项可以理解为栌斗、耍头和衬方头。

2、清式斗拱形制的表示方法为:几踩几翘几昂(以“单”、“重”表示一、二)。

算法:清式斗拱每拽架都有横拱,故每攒斗拱里外拽架数加正心上的一道正心拱枋,即每攒的踩数。

即n(踩数)=m(拽架数)×2(常数项,里外的拽架)+1(常数项,一道正心拱枋)。

下面分别描述

单抄双昂六铺作里转双抄五铺作

由此图可以计算斗栱的铺作数:

首先,判断出跳数,出跳的部件只有华栱和昂,一般有几个就出几跳,数呗!注意昂式的耍头不要计入,如上图外跳一个华栱和两个昂,则为出三跳;里跳出两华栱,则为出两跳。斗栱每增高一层为一铺。出一跳为四铺作(至下而上层叠为栌斗、华栱、耍头木、衬方头共四铺,故称四铺作)出两跳为五铺作、出三跳为六铺作…以此类推;一般出跳数不超过六跳。

最后描述方式,出几个华栱则为几抄miǎo,出几个昂则为几昂,如上图里跳斗栱出两跳,两个华栱,则里跳斗栱为双抄五铺作;外跳斗栱出三跳,一个华栱两个昂,所以斗栱为单抄双昂六铺作。如果出跳的华栱上有瓜子栱(横栱),则该跳为计心造;如果出跳的华栱上没有横栱,则该跳为偷心造。从目前遗存的唐代建筑看,未发现唐代建筑的斗栱使用全计心造的。这是宋式斗栱的算法,里跳和外跳处理和出跳数多不一致,故里跳、外跳分别计算的。

而清式(包括明代)的斗栱基本从结构件,转为装饰件,且昂多为假昂,里外出跳多一致,故清式的斗栱多用踩来描述,同宋式的一样,出跳的也只有华栱和昂,不过清称华栱为翘,斗栱一般描述为几翘几昂几踩什么科,出几个翘(华栱)称几翘,出几昂为几昂,踩数=2m+1,m为拽架数也就是出跳数即总的出翘和出昂的数目。

如下图

长治南宋玉皇观玉皇殿 单翘五昂十三踩平身科 清

出六跳,其中出一翘,出五昂,补间斗栱,故名。踩数=2x6+1=13

这估计是目前发现遗存最多出跳的斗栱,一般斗栱出跳多在六跳之内,如果你发现出跳多余六跳,恭喜你,你发现国宝了。

长子法兴寺碑廊 单翘三踩斗栱

出跳数为1,仅出一翘(华栱)没有昂。踩数=2x1+1=3

重昂五踩柱头科

出两跳,不出翘,出两昂,假昂。踩数=2x2+1=5

凡构屋均以材为单位,也就是说一个建筑修多大几间那么对于的材用几等就决定了,同样斗口(斗栱)的大小也决定了。斗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高宽比为3:2。栔(音自zi)两层栱之间填充的木件断面尺寸,"一材一栔"为足材。其中材高15分,宽10分,栔高6分,宽4分;可见一足材为21分,材分八等。一等材6寸×9寸,相当于四个八等材。如柱径大小为2足材~3材,即42分~45分之间。足材拱高21“分”,宽仍为10“分”。

《营造法式》(宋)和《工部工程做法》(清),分别记载了用“材分”和“斗口”为模数设计单体建筑的方法。自梁思成、刘敦桢二位先生创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这一学科以来,数十年间,经过两三代学者的研究,对这两部书中所载模数制度已基本了解。但因这两部书是为工程验收而编著,详于构件断面尺寸,而对建筑物的面阔、间广、柱高等大的比例关系较少涉及。如在《营造法式》中只有“若副阶、廊舍,下檐柱虽长,不越间之广”一句,即柱高等于或小于间广;《工部工程做法》则记载一般建筑下檐柱高为0.8面阔,也是柱高小于间广。但二者都属于控制数宇,并未涉及更具体的比例关系。由于在古代典籍和建筑专著中迄今尚未发现有关记述,我们要探讨古代木构建筑在外观设计中大的比例关系问题,只能通过研究现存的实物来进行,这就需要对有精确实测图或实测数据的建筑物进行深人的分析,用综合、归纳寻找共同点的方法逐步把它们反推出来。

欹qī, 倾斜,歪向一边

斗栱的栱上有内䫜则表示斗栱的年代不会晚,至迟不会晚于宋。䫜(凹的异体字,音义同)。

下昂前端通常制成尖嘴状,宋人称之为昂尖(清式称“昂嘴”),是集结构功能与艺术造型为一体的特殊部位。历史上各时代的昂尖体现出不同的时代风尚和艺术追求,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的东大殿柱头铺作中有国内现存已如最早的批竹昂实例,宋代建筑除此之外还广泛地使用琴面昂,元代出现象鼻形昂,但盛行于明清。明末清初盛行龙头、象鼻形昂,后期又出现云卷头及各类雕花昂,是刻意追求华丽,片面强调装饰的产物。

昂的演变是从大至小、由简至繁、由真变假,同时也从唐宋时的结构件演变到明清的装饰件。自宋起,有将华栱栱头做成昂式的,其结构作用与栱无异,此种昂称为假昂,与上述真昂并用。元代起假昂渐居统治地位,清代则已全部用假昂。昂的外观,又有批竹、琴面及象鼻多种。也有将耍头作成昂状的,称昂式耍头。

(0)

相关推荐

  • 韩城木结构---弥陀寺

    [弥陀寺] 在晋国以外的其他地方,大约残留着不足50座元代木结构建筑,她们主要分布在蜀国和秦国,其中以秦国的韩城境地内最为密集,大约占这总数的一半以上.位于韩城市西庄镇寺庄村的弥陀寺就是这些元代木结构 ...

  • 晋地古建|偷心造

    宋<营造法式>卷四"大木作制度一"整卷都在阐述斗栱形制.其中,"总铺作次序"一节有如下记载:"凡铺作逐跳上安拱,谓之'计心':若逐跳上不安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0)

    本篇要目: ************************************* 791.高平嘉祥寺 金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 792.尹西东岳庙 金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10)

    本篇要目: ***************************************** 91真圣寺 金至清        山西省太谷县 92清源文庙 金至清        山西省清徐县 93南 ...

  • 营造法则―古建筑梁架和斗栱关系

    几种特殊样式斗栱: 1.把头绞项造 把头绞项造外视图 最大的特点是简单,没有出跳. 把头绞项造后视图 把头绞项造是一种特殊的柱梁结合方式(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斗栱),没有出跳.具体做法是将内部伸出的 ...

  • 中国古建筑梁架结构之抬梁式构架

    中国古建筑大都是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梁架结构的构架形式最常见的是抬梁式.穿斗式.抬梁穿斗结合式.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木构架形式,即干栏式和井干式.建筑的规模大小.平面组合.外观形式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结 ...

  • 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八-梁架结构」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建筑没 ...

  •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国古建筑中的梁架结构

    俗语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凝结着先辈们的智慧和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是一句俗语,最初是来自古代建筑房屋架梁结构部的严谨态度,后一般指长辈或者领导 ...

  • 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六)梁架

    梁架: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骨架.一般在柱间上部用梁和矮柱重迭装成,用以支撑屋顶檩条.梁也叫做"柁",宋则称之为"栿" ,是古建筑的主要木作构件,多指按开间 ...

  • 古建筑梁架构件图解 | 枋子的形制和种类

    枋类构件有很多,有用于下架,联系稳定檐柱头和金柱头的檐枋.金枋及随梁枋.穿插枋:有用在上架.稳定梁架的中金枋.上金枋.脊枋:有用在建筑物转角部分,稳定角柱的箍头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特殊功能的天花枋. ...

  • 古建筑木构架知识扫盲:何谓桁、檩、枋、椽?

    中国古代建筑大都是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形式,梁架結构的构架形式最常见的是抬梁式,穿斗式,抬梁穿斗结合式.除了抬梁式.穿斗式和抬梁穿斗结合式的木构架外,还有两种木构架形式就是干栏式和井干式.建筑的规模大小 ...

  • 故宫古建筑梁柱榫卯连接的智慧技术

    故宫(明清时期称为紫禁城)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作为我国木构古建的典型代表,故宫古建筑的构造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而其构造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木构件之间采用榫卯节点的连接方式.所谓 ...

  • 东北历史(55):长春鸽子楼的名字咋来的?和梁思成有关系!

    在长春建设街,有一座鸽子楼.那么,这座楼为啥叫做鸽子楼呢?原来,这事和梁思成有关系. 鸽子楼 这座鸽子楼位于长春市建设街2199号,隶属于吉林大学朝阳校区. 为啥叫做鸽子楼呢?我们看上面的图片,墙壁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