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大庆油田,深度1350米,亚欧大陆只有巴库油田50米左右,钢铁、橡胶、有色金属、石油

问:堂主,如果当初日本人发现了大庆油田,抗日战争难度会不会上升一个档次?

大庆油田第一口井是松基三号,油层深度是1357到1328.5米深,这个深度在30年代比较难实现。而我们是在1959年在苏联专家帮助下把这口井打出来的。

图:大庆松基三井纪念碑。日本1928年开始在东北找石油,直到1940年彻底放弃。他们打的井最深是800米,离大庆最浅的油层还有200米。

美国英国技术上还行,其他国家恐怕就很难实现了。尤其是生产井基本都要这个深度,那更难组织生产。意大利在利比亚长期没找到可以工业生产的井,也是因为深度不足。

图:1930年代,旧大陆最重要的油田是苏联巴库油田,它的钻井深度只需要60-500米就够用。如果全世界都搞1000多米的井,日本也会不惜代价去打很多这么深的井,但它没这个认识,也就没大规模深钻。

而且日本也没有石油大规模开发的经验,就算凑合打出了井,要开出足够产量也需要很长时间。等到大庆产量出来的时候,日本也因为禁运和硬通货不足扛不下去了。

41年日本缺的也不止是石油,废钢铁、有色金属、橡胶等都依赖进口,所以都面临着禁运。而且当时日本外汇和黄金已经严重不足,不打已经撑不下去了。

图:日本当时的钢铁工业依靠进口美国废钢维持产能,重新冶炼废钢比从铁矿石提炼省事得多。美国对日本禁运废钢铁,使日本工业失去了粮食,要么接受美国的条件要么与美国开战,最终日本选择了后者。

图:在东北发现油田只能解决燃料供应,解决不了军火匮乏的问题,毕竟这还需要钢铁、化工、机械加工工业的配合,所以日本坦克和炮兵部队仍然无法扩张。不能大量编入重武器,日军的战斗力也就没法倍增,仍然会被游击战拖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