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欣赏】董卿:爱读书的人,不会被时间辜负

46岁的董卿依然很美,这种美不会随着年龄增加而衰减,因为它是学识带来的优雅从容。看着舞台上她的举止笑谈,我们才明白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

听她主持,是一种享受,如沐春风。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董卿鼓励五年级的小选手时,她引用了《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在《朗读者》中,当有一位选手告诉董卿,自己的父亲是一位盲人,十几年来口口相传教他读诗时,动情的她脱口而出博尔赫斯的诗:“上帝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除了主持,作为节目的嘉宾,她深刻的点评也让人眼前一亮。在《主持人大赛》上,她在点评姚轶滨时说:“医生是在看人的病,记者是在看病的人”。这句话,值得反复回味。

说到主持的艺术,她引用生僻的古籍《文心雕龙》:主持人的主持稿最重要的就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所有的一切,是为了让人听出你在说什么意思。在点评中谈到欲望,她金句频出,“低级的欲望通过放纵就可获得;高级的欲望通过自律方可获得;顶级的欲望通过煎熬才可获得。”这些“教科书式”的评论,不仅让选手醍醐灌顶,也直戳观众的“灵魂深处”。惊叹董卿怎么这么有料。除了这些,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她在紧急关头从容应对的勇气和能力。

在“欢乐中国行”元旦直播节目里,现场出了意外状况,突然多出2.5分钟的空档,这考验着出主持人随机应变的能力。董卿马上紧急救场,她落落大方走到舞台前,用“欢乐的笑”、“感动的泪”、“奔波的苦”这样的排比句式,即兴创造优美句子和观众互动,刚好填补了空当。在场的人无一不为之鼓掌。

在惊叹董卿是“央视一姐”,被她的才华和能力征服的同时,我们心中很容易冒出一个问题:都是主持人,她为什么这么厉害?深厚的底蕴、专业的素质,离不开长期扎实的积累。但董卿不仅是一名主持人,同时还是央视的编导和节目策划,在策划《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时,甚至连地面材质都要跪在地上亲自比对,她这么忙,哪儿有时间学习?在一次访谈中,董卿说出了自己的秘诀:每天睡前读一个小时书。这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因为她已经坚持了几十年。但是,当记者问她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时候,她的回答却让人恍然大悟。她说:“我这个好像无所谓坚持不坚持,这是我的一个习惯,就自然而然地、安安静静地看书,然后接着就可以睡觉了。”

年轻的时候,小鲜花小鲜肉出名很容易,但仅仅靠颜值,他们的舞台生命力就很短暂,稍微上了年纪, 颜值不如更年轻的人,再卖萌就有些尴尬,会慢慢被追求新鲜刺激的观众忘却。相反,那些时刻注意提升专业素质的人,也许年轻时并不起眼,但日积月累,总会被观众记住。董卿正是这样一个人,在初登舞台时,她毫无名气。1999年,她在上海卫视工作,收视率一塌糊涂,她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但她没有虚度光阴,而是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研究生,工作期间,不忘充电。

猛一看,作为主持人的她学习古诗词似乎南辕北辙,毫无用处,但如今看来,这带来她后来策划《中国诗词大会》的灵感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后来,她被央视聘用,就在所有人都羡慕她端上了稳定多金的铁饭碗时,她没有停下求学的脚步。2007年,她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攻读MFA艺术硕士学位。2014年4月,年过不惑的董卿,在父母的反对中,毅然在事业高峰期急刹车,暂别央视赴美国南加州大学留学。因为她知道,以自己目前的水平,已经不足以在这个舞台长久地立身。面对中年危机,她拿起书本作为最有力武器。

果然,2016年,董卿带着《中国诗词大会》重返央视,节目开播就掀起流量高峰。接着,她策划的《朗读者》带给了人们更大的惊喜,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这两期节目将传统文化和观众喜爱的表演形式结合在一起,在流量和口碑上获得双丰收,离开没有让她被忘却,反而让她更耀眼。董卿说:“主持人应该是文人而不是演员,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她从不标榜读了多少书,但有内涵的灵魂,自己就会发光。就连“毒舌”金星都忍不住说:“真正的美人,有闻过书香的鼻,吟过唐诗的嘴,看过字画的眼,董卿的再度走红,让我们看到了不显山不露水的古典美。”她的美不在容貌,在岁月沉淀下的智慧,随着时间流逝愈发迷人,没人可以夺走。爱读书的人,不会被时间辜负。文章来源:罗曼读书会(若侵权联系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