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居民有购房意愿,央行释放了什么楼市信号?
每一个季度央行都会针对居民对房价的反应做调查,2018年第二季度,央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了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下季房价,36.5%的居民预期“上涨”,44.7%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8.5%的居民预期“下降”,10.3%的居民“看不准”。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基金 信托产品”和“股票”,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 48.7%、21.9%和 18.4%。
被问及未来3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按照居民选择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为:旅游 (32.2%)、教育(27.3%)、医疗保健(23.9%)、购房(23%)、大额商品(21.1%)、社交文化和娱乐(16.9%)、保险(14.5%)。
由此可见,购房依然是人们选择的一项重要支出。
不过安家融媒发现,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层层深化,房地产黄金十年的结束,人们对于房子的投资需求也在慢慢发生改变。记得2014年,那是个节点,很多开发商开启了转型之路,购房者心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当时央行的调查是这样的,2014年第3季度同样的调查显示居民投资房地产的热情降温。居民偏爱的前三种投资方式分别是“基金及理财产品”、“债券”和“实业”。这也是房地产投资2014年以来首次未出现在居民投资意愿前三之中。
房地产黄金十年的发展,买房成了人们相继追逐的投资方式,似乎很难找到其他更好的投资产品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随着限购等调控深入,2014年购房者预期发生了改变。终于历史性把房地产排除在前三位投资方式中。未来3个月内准备出手购买住房的居民占比为14.2%。
再来看如今的调查,实际上我们的房地产大环境已经大大不同,在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全新定位指导下,人们的观念在发生变化,包括调控的思路,购房的逻辑都在变化。
购房依然没有排在前三位,这说明房地产大势已去,但是居民对房子的需求依然存在。
2014年占比14.2%,2018年央行第一季度显示,未来3个月准备买房的居民下降至22.9%,第二季度显示,未来3个月准备买房的居民下降至23%,应该说跟上季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
但是这个数字到底算不算高呢?也就是说老百姓打算购房的意愿是不是依然很强烈呢?安家融媒认为,不用调查,居民购房的意愿自然是很强烈。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心态是有变化的,但是对房子的需求仍然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央行释放出的信号很明显,这么多年房地产调整的累积效应已经进一步体现出来,一些城市的房地产高峰期已过,逐步进入平稳期,增长空间有限,需求更是被透支。
但安家融媒相信,别说23%的居民打算未来三个月买房,即使你说80%我都相信,只是现实残酷,2014年占比14.2%,2018年则成了23%,购房者购房意愿绝对数提高了很多,除了房地产短期波动外,另一方面也说明近段时间,大家对当前市场有点恐慌了。
回顾前几个月,很多刚需依然期待着房价下降买得起房。就拿最近的抢房大战来说,全国各地都在上演,然而据说买到房子的都是什么人呢?似乎并不是我们认为的刚需。杭州楼市出现万人摇号盛况,大量市民在开发商指定银行排队等候购房诚意金冻结,很多人为了增加中签率,动用了父母、子女的名额前来抢房。武汉也由于新房低于二手房10%~40%而遭疯抢。这不是抢房,分明是“抢钱”!如果有幸能摇到一套房子,适时出手能轻松赚个100万到200万。
可见,一方面让刚需更加紧张入市,另一方面,一些投机客也趁机而入。
之所以想买房的人还有很多,就说明还有很多人缺房住。但你们必须接受现实,越来越买不起了。意愿是一方面,实际会不会买又是另一方面。安家融媒建议,该不该买房不是问别人,而是问自己,问自己的买房目的是什么。刚需必须清楚未来买房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大城市有资格又有钱的就没必要过多担心和犹豫,而是抓住机会能买则买。这是我的观点。但我从来不鼓动大家倾家荡产去买房,我更不会反对大家买得起还不买。这就是樊纲“六个钱包买房”理论的真谛。
长
按
关
注
了解《全球金牌置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