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不清楚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当心你的宝宝“语言饥饿”
说话不清楚的孩子什么样?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小学,教室里肯定有这样一个学生,每次他只要一站起来回答问题,就很紧张,一开口就会引来笑声,平时不爱说话,怕暴露自己语言的缺点,不主动回答问题,也不主动向老师提问,学习成绩总是会受到各种影响。
在平时的社交方面,也很难合群,一切关于讲话沟通的活动,都与他无关,失去了很多自我表现的机会。
相信没有哪位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因为语言缺陷引人注目。而是希望孩子以出口成章,字正腔圆的表现,提高自己的“收视率”。
当心你的宝宝“语言饥饿”
案例1、
来自江西的菁菁已经4岁多了,一句完整的话也不会说,只会发一些简单的音节,而且还不清晰,经常把爸爸叫成“袜袜”,妈妈叫成“哇哇”。
3岁前家里人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焦急的父母沉不住气了,带他去医院检查,先查五官科,听力正常,口腔和声带、舌系带发育都正常。再查神经科,神经系统也与正常儿童无异。菁菁的妈妈疑惑不解。“宝宝好好的,怎么就不说话呢?”
通过对菁菁的成长史和语言发育史,我们发现,宝宝问题可能出在语言发育初期的抚养方式上,菁菁很小的时候是在老家长大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耳朵不灵光了,平时说话很少,也听不清,3岁前,菁菁一直在这种少语言环境中成长,几乎没有语言的刺激。缺乏必要的交流需求和动机。
案例2、
6岁的萱萱明年就要上小学了,他聪明可爱,动手能力很强,幼儿园老师说,萱萱非常聪明,很多儿歌读几遍就能牢牢记下来,唯独语言能力差、很多发音含糊不清,说话的语速很快,除了妈妈,别人很难听得懂。
语言康复师评估发现,他的言语清晰度只有60%,存在很明显的发音错误,如把“大小”说成“啊小”,把“小鸡”说成“小西”,发音中“d”与“t”不分,“j”“q”“x”相互替代,L音以及平翘舌都很难说准。
通过对萱萱的呼吸系统、发音系统、共鸣系统等方面的测试和检查发现,萱萱的舌头没有力量,不灵活,能伸出唇外一点点,而且不会上翘。
妈妈说,萱萱是颗独苗,家里人都很溺爱,方方面面都照顾得很好,吃的都是最精细的食物,平时有什么要求,一伸手,大人就提前满足了。
分析:
在我们看来,菁菁和萱萱的语言问题都表现为发音不准,是“语言饥饿”,即语言功能发展障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如唇舌运动训练、交流能力训练、理解和表达训练等——才能一定程度上康复。
0-6岁育儿最怕两种错误方式
错误的抚养方式:
最怕老人溺爱孩子,整天抱在怀里,怕磕到怕碰到,睡觉靠哄,吃饭靠喂,这样的孩子缺少运动,缺少自理能力,缺少兴趣爱好,也就不会有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有表达动机,那么宝宝的语言又从何而来呢?
另外,很多落伍的育儿经验,也在影响着宝宝的发展,尤其是怕宝宝消化不良,多喂食一些糯软的流食,影响了宝宝的咀嚼功能发展,很容易造成构音功能障碍。
还有,当宝宝出现一些发育异常时,总是自我安慰,不愿面对,期望孩子大一点自然好。很多早期语言障碍的预防良机,就这样被错过了。
错误的教育方式:
有些家长容易忽视与宝宝的互动和游戏,一方面可能是工作忙,另一方面可能是沉浸于个人娱乐。总以为孩子自己玩儿就可以了。
父母是孩子的语言启蒙老师,宝宝的第一次发音,第一个词汇,都来自于对父母的模仿,如果缺少对宝宝的语言信息刺激,那么宝宝的语言中枢大脑,就会严重营养不良,出现“语言饥饿”。
另外,对于早期语言发育初期,语音不准,语言节奏异常等现象,也没有进行过正确的引导和纠正,以至于逐渐养成了错误的语言习惯。
如何打开宝宝的“话匣子”?
1、语言前期要早说,不停地说,别怕宝宝听不懂,任何语言信息都会储存在幼儿的大脑里,成为准备开口讲话的“语料”。
2、多带宝宝体验亲子活动,哪怕做家务时也不要冷落宝宝,让宝宝看到父母的眼神、动作,甚至还要体会情绪,多互动,宝宝才能理解事物发展的联系,这对语言启蒙很有帮助。
3、不要过分满足,过早满足宝宝的需求。贴心呵护宝宝是每个家庭的必修课,但是过分满足就会减少表达动机,过早满足就会减少积累表达经验,这些都会延迟宝宝的语言发生机会。
4、少给宝宝玩电子产品,有研究证明,幼龄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超过15分钟,不但会损伤视力,还会对语言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一些卡通、游戏等,会让宝宝的理解和表达发展失衡。
5、注意其他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0-6岁是语言障碍高发时期,做好语言障碍的预防很重要,很多语言发育异常的苗头,都能在早期被发现,而父母则是最佳的观察者和“吹哨人”。
最后,儿童语言能力发展障碍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认知发展等影响巨大,不仅妨碍学习和社会交往,还容易被同学朋友孤立,导致其出现恐惧、自卑、自闭等心理症状。所以,家长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