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活成《都挺好》,却差点教育出苏大强式的孩子,这6点父母该注意

1

嫌贫爱富,爱慕虚荣

苏大强不愿意住苏明城家,死活要去美国,苏大强要名牌服装,出门坐车挑名车,点名要喝手磨咖啡等等一系列表现。

有人说不是富二代的命,绝不给孩子养成富二代的病,一定让孩子知道生活艰苦,赚钱不易,给适度的零花钱,让孩子懂得安排和节制,而不是想要多少父母就给多少。其实也有人说最后悔把孩子养成富二代病的家长们也许恰恰是富一代,最能体会钱也是符合辩证法的人,也往往是富一代,所以为了尽力发挥“钱”的正面积极作用,千万别用它来代替陪孩子、教育孩子的时间,它能买的往往不是亲情,而是无情。

2

自私自利,消费亲情肆无忌惮

苏大强买了理财产品上当受骗,不思己过,反倒装腔演习糊弄子女,推卸责任。为了去美国,霸占在苏明成家里撒泼哭闹,就像没长大的孩子。

故意上厕所不冲水、不洗澡,家里都是味道、乱用朱丽的毛巾。惹的夫妻反目,他在一旁看热闹。

有人说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其实绝对的包容换来的往往不是感恩,而是肆无忌惮的理所当然和变本加厉,一定让孩子知道亲情不是全部的包容,互相理解才能获得真心。

3

过度消费欲望,没有节制

苏大强同志,晚年忽然翻身农奴把歌唱,死活要买三室一厅的大房子,不仅要求房子地段好,周围生活配套齐全,还要求家具全部买新的,旧家具一样都不要,而且要写自己一个人的名字。一线城市的大房子不是小数目,成为子女的经济负担。

有人说人一旦成为欲念的奴隶,就永远也解脱不了了,所以绝对不能无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家庭消费一定要理性,否则孩子长大了一迷上一件事物就可能摆脱不了,比如赌徒和酒鬼。

4

不理智的爱情观

晚年的苏大强渴望情感空白被填补,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在感情和金钱上迷失了双眼,与儿女发声争执。

有人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多,但前提是爱情还代表一种美好事物的时候,其实我们有两种极端,一个是极端的限制,一个是极端的不管,不如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爱情是和谐,不仅是两个人,或者一家三口,两个与之相关的家庭也会因和谐的爱情更加美好,而这种和谐美好,其实也是爱情需要肩负的责任,世界上也许没有哪种权利是不需要责任支撑的。

5

撒谎骗人,没有担当

苏大强把房子给卖了,拿着剩下的30万块钱去找保姆比翼双飞,却被她冷嘲热讽。苏大强颜面尽失,无地自容,闹着投河自尽来威胁子女。被骗6万投资,威胁自尽,逼迫儿女道歉补偿等行为,就是胡搅蛮缠、恣意妄为,没有担当的表现。

有人说,过而改之,善莫大焉,有些家长会在孩子认错的第一时间选择原谅,如果哪一方态度强硬不肯原谅,甚至还会造在“阶级内部”的矛盾。

这里只能奉劝一句,不要那么轻易原谅犯过错的孩子,因为他可能是在骗你,不要以为做了亲子鉴定,孩子就会父母小时候一样“傻”,能影响智力发展的,除了基因,还有环境,而且起更大作用的也许是后者,现在的孩子精着呢。

6

挑拨离间,添油加醋,惹是生非

苏大强成功的把3个子女玩儿的鸡犬不宁,反目为仇,挑拨离间乱搬是非颠倒黑白,功夫了得。这也是为啥全国人民痛骂的原因了。

有人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那些坏人变老了,最好这一点艺术夸张得有点大,但其实现实生活中确实可能存在这种类型的人,我们往往很难理解他们的这种思维方式以及形成这种思维方式的过程是怎样的。

但可以确定的是再老的人,也都有童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怎样成为一个三观不扭曲的正常人类,主要还是看成长过程。

就以我们那个年代很多初中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做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与君共勉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