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末代王朝的存续之道

  帕列奥列格王朝(1261—1453)是拜占庭帝国的末代王朝,也是最为孱弱的王朝。然而,它却是拜占庭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以往史学界常常以衰亡视角审视该王朝,但对其何以能够长期存续则关注不多。在该王朝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外有强敌环伺,内已困窘不堪,逐渐成为地中海世界的“二等小国”。因无力进行有效的军事抗争,帕列奥列格王朝经常运用外交手段制衡外敌,傍人篱壁不失为其图存之道。

  首先,王朝初期借篷使风以巩固政权。1261年,拜占庭—尼西亚流亡政权成功夺回了被拉丁势力占据长达57年的君士坦丁堡,开启了帕列奥列格王朝以该城为中心的统治。在王朝初期(1261—1282),尤其是开朝君主米哈伊尔八世统治时期,地中海世界存在多个以颠覆拜占庭或从拜占庭攫取利益为目标的政治体。鉴于立朝之初根基不稳且国力有限,米哈伊尔八世主要以外交斡旋应对外部威胁。

  从君士坦丁堡逃走后,拉丁帝国皇帝鲍德温二世积极谋求西方势力的支持以图复辟,并最终促成了以西西里国王安茹的查理为核心的反拜联盟,拜占庭的宿敌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等也纷纷参与其中。这直接关系到帕列奥列格王朝的安危和存亡。起初,米哈伊尔八世着眼于寻求教皇和查理的兄长即法国国王圣路易的帮助,以约束查理。例如,为获得教皇支持,米哈伊尔八世派代表在1274年里昂教会会议上承认了教皇的至高权,并接受了后者提出的关于教会合并的其他条件。于是,在法王和教皇的干预下,安茹的查理暂时延缓了反拜联盟的军事计划。但当法王去世以及亲查理的教皇马丁四世上台后,查理全面开启反拜军事行动。为彻底摧毁反拜联盟,1282年米哈伊尔八世为阿拉贡国王彼得三世提供大量资助,支持其借晚祷事件进军西西里。这最终瓦解了安茹的查理在该地区的统治,使其无力再用兵拜占庭。

  同时,米哈伊尔八世还分别与金帐汗国和匈牙利联姻结盟,从而有效牵制了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缓解了它们对拜占庭的威胁。他也巧妙地周旋于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使之互相制约,令任何一方都无法垄断拜占庭商业贸易。在地中海世界的多极政治格局中,米哈伊尔八世依靠高明的外交手腕,成功化解了新生政权被颠覆的危机,为王朝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王朝中期以敌制敌以存续政权。在米哈伊尔八世的继任者安德罗尼库斯二世至约翰六世统治时期(1282—1354),塞尔维亚和小亚细亚的突厥势力羽翼日丰,逐渐成为决定东地中海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力量。在此期间,为争夺皇权,安德罗尼库斯二世和孙子安德罗尼库斯三世之间爆发了“两安德罗尼库斯之战”,约翰五世和岳父约翰六世之间爆发了“两约翰之战”。这两次内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帕列奥列格王朝皇帝们的外交策略。尤其是在后一内战期间,敌对双方都积极寻求塞尔维亚和突厥势力的支持。

  为笼络巴尔干半岛上日益强大的塞尔维亚人,安德罗尼库斯二世曾将女儿嫁给塞尔维亚国王米卢廷,并把已被后者占领的大片土地作为嫁妆。至米卢廷统治结束,双方一直保持着相对友好的关系。但在斯蒂芬·杜尚登基后,塞尔维亚全面开启了大规模扩张。因忌惮约翰六世在塞萨利有巩固势力之嫌,斯蒂芬·杜尚放弃与其联盟,转而支持约翰五世。至第一阶段内战结束之际,塞尔维亚已征服了除塞萨洛尼基以外的整个马其顿地区,成为巴尔干半岛的霸主,兵锋直指君士坦丁堡。

  与此同时,在罗姆苏丹国故土上涌现出的诸多突厥政权正加快推进对小亚细亚地区的征服。为应对小亚细亚危机,安德罗尼库斯二世聘来了颇具战斗力的加泰罗尼亚佣兵团。但这最终不仅没能为拜占庭解困,反而使其深受佣兵之害。此后,突厥人逐渐成为拜占庭小亚细亚领土的新主人,拜占庭的布鲁萨、尼西亚和尼科米底亚等重要城市相继成为其囊中之物。之后,在内战中,约翰六世曾倚重艾丁埃米尔乌穆尔对抗约翰五世及其支持者塞尔维亚势力。而在乌穆尔难以继续给予支持后,他又积极寻求与奥斯曼土耳其人结盟。在将女儿嫁给奥斯曼苏丹奥尔罕并奉上丰厚的嫁妆后,约翰六世赢得了其支持。此后,奥斯曼土耳其人开始自由出入色雷斯地区,成为影响该地区局势的重要因素。

  这一时期,帕列奥列格王朝的外交策略无异于开门揖盗,为塞尔维亚和突厥势力左右拜占庭内政、蚕食拜占庭领土提供了可乘之机。然而,尽管此时奥斯曼土耳其人已显露出夺取拜占庭欧洲领土的野心,但由于塞尔维亚势力尚强,他们还不能完全主导巴尔干局势。故而这两大势力在极大地压缩了拜占庭生存空间的同时,又因相互牵制,任何一方都无法颠覆拜占庭。这便为帕列奥列格王朝苟延残喘提供了可能。

  最后,王朝末期多方求助以延缓灭亡。在约翰五世真正掌权至君士坦丁十一世统治时期(1354—1453),由于塞尔维亚在斯蒂芬·杜尚去世后陷入内乱,巴尔干半岛的政治格局随之发生改变。奥斯曼土耳其人在逐步吞并小亚细亚其他埃米尔国的同时,还在巴尔干地区大举扩张。帕列奥列格王朝的皇帝们以寻求其他基督教势力的支持为御敌的主要方式,他们也曾与中亚霸主帖木儿联系,以解燃眉之急。

  在进军欧洲的过程中,奥斯曼土耳其人不仅积极推进对拜占庭巴尔干领土的征服,还占领保加利亚、大败塞尔维亚,逐渐形成了对君士坦丁堡的包围之势。拜占庭皇帝在向其他基督教政权寻求援助但所获甚微后,便希望借教皇之力发起新的十字军运动。为达此目的,约翰五世甚至以个人身份皈依天主教,但这并未给拜占庭带来期望中的十字军。之后,为保全政权,他被迫承认了奥斯曼苏丹的宗主权。然而,尽管其他基督教政权大多并未施以援手,但拜占庭皇帝的吁求以及奥斯曼土耳其人称霸巴尔干的势头,引起了他们的警惕。1396年,在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的带领下,一支兼有诸多西方势力参与的十字军前去对敌。虽然它于尼科波利斯被击败,却有效地牵制了奥斯曼土耳其,使其暂时放松了对君士坦丁堡的封锁。之后,奥斯曼土耳其人开始全面围攻该城,别无他法的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二世为争取更多实质性支持,亲自出访意大利地区、法国和英国。

  在前往西方之前,曼努埃尔二世可能已与帖木儿联系。当他不在君士坦丁堡时,主掌朝政的约翰七世曾直接遣使与帖木儿谈判,若帖木儿能击败奥斯曼土耳其人,则将呈交奥斯曼苏丹的贡品转交给他。这些外交举措可能也是促使帖木儿进军安纳托利亚的重要因素。正当拜占庭孤立无援的紧要关头,1402年帖木儿率领大军在安卡拉击败了奥斯曼土耳其人,并俘获其苏丹巴耶济德一世。这使命悬一线的拜占庭绝处逢生,获得了喘息之机。随着苏丹穆罕默德一世和穆拉德二世继位,奥斯曼土耳其人逐渐恢复元气并重启战略进攻计划,对此毫无招架之力的拜占庭皇帝约翰八世不惜亲自前往西方达成教会合并。最终在教皇的倡议下,1443年波兰、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等组成十字军,讨伐奥斯曼土耳其人。尽管这支十字军转年在瓦尔纳被击溃,却在很大程度上转移了苏丹穆拉德二世的注意力。战后,他开始忙于惩罚此次十字军的支持者或乘机起事者。这使得拜占庭的帕列奥列格王朝有了残存之机。

  然而,1448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在科索沃大败匈牙利军队后,再无势力或势力联盟能够与之争锋,帕列奥列格王朝再无篱壁可傍。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大军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总体而言,在地中海世界碎片化的政治格局中,江河日下的帕列奥列格王朝多借外交化解危机。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存续政权、延续国祚提供了可能。然而,该王朝以外交途径解决困境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常以割地、赔款、臣服、纳贡等为筹码。这极大地削弱了拜占庭帝国从内部实现救亡图存的可能,其灭亡之势最终难以逆转。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孙丽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