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十:)升降散冶糖尿病并发症头痛发热咳嗽
作者:张佳扬
单位:张佳扬(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广州市机场路12号大院(510405)
关键词:升降散;中药疗法;@彭胜权▲
新中医000102 彭胜权教授系广东省名中医,从医从教30余年,勤于临床,精于辨证,用药灵巧,疗效显著。现将老师运用升降散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咳嗽
雷某,女,30岁,1999年3月21日初诊。患者因感冒而咳嗽,感冒愈后,咳嗽迁延1月,曾服中西药均罔效。诊见:咳嗽频作,说话则咳,声高气急,咽喉痒亦易咳,痰白而粘,纳呆少饮,大便干结,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数。咽部检查见充血,咽后壁粘膜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淋巴滤泡增生,腭弓充血。双肺听诊有散在性少量干湿罗音,X线胸透诊为支气管炎。西医诊断:咽炎,支气管炎;中医诊断:咳嗽。辨证为脾虚痰湿,肺有郁火。治宜健脾化痰,宣郁散火。方用二陈汤合升降散加味。处方:大黄8g,姜黄、蝉蜕、僵蚕各10g,黄芪、茵陈各30g,法半夏12g,茯苓、生薏苡仁各20g,陈皮6g,黄芩15g。服3剂后,咳已大减,喉不痒,痰易咯出,大便已通,胃纳欠佳。原方去大黄、姜黄,减黄芩为10g,加麦芽、山药各30g,续服5剂而愈。
按:本例咳嗽,由外感风热之邪,痹阻咽喉,故喉痒难除,咳嗽难平。又因用抗生素和寒凉中药太过,损伤脾胃,湿浊积滞内停,故纳呆,大便干结,痰白而粘。用升降散升清可以解表利咽,降浊可以清里之积滞,加用二陈、黄芪、薏苡仁健脾祛湿以治本。
2 发热
彦某,女,25岁,1999年4月28日初诊。发热、咳嗽、胸痛1周。诊见:发热(T 38.5℃),恶风,咳嗽剧烈,干咳少痰,汗出,左侧胸部疼痛,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口渴,胃纳差,大便数天未解,舌红、苔少,脉细数。摄X线胸片示:支气管肺炎(左下)。血WBC 20×109/L。西医诊断:支气管肺炎(左下),中医诊断:风温。辨证为气阴两虚,邪热灼金。治以益气养阴,疏解郁热,润肺止咳。方用生脉散合升降散加味。处方:太子参30g,麦冬、五味子、姜黄各10g,大黄、僵蚕各8g,蝉蜕、薄荷(后下)各6g,紫菀、白前、百部、款冬花各12g。7剂,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后第2天热退,咳嗽大减,大便已通,仍有胸闷、口微渴。上方去大黄、太子参,加丝瓜络20g,枳壳12g以宽胸通络。治疗3周后,诸症悉除。X线胸透:心肺无异常;血WBC9×109/L。
按:患者素体气阴两虚,形体消瘦,面色苍白,语声低微,适感风热病邪,袭于肺卫,故见发热、恶风、咳嗽,肺热郁而不宣故胸痛。方用升降散升清降浊以疏散肺之郁火,用生脉散益气养阴以护本,配紫菀、白前、百部、款冬花等润肺祛痰止咳。
3 糖尿病并发症
吴某,男,70岁,1999年2月14日初诊。自诉患糖尿病10年,体胖,视朦,耳鸣,四肢麻木,以上肢为甚,右肩皮肤如蚁行感,口渴喜饮,四肢乏力,短气懒言,舌略红瘦小、苔少有裂纹,脉细微。空腹血糖 13.5mmol/L,尿糖(+++),BP20.0/12.3kPa。西医诊断:Ⅱ型糖尿病,中医诊断:消渴病。辨证为气阴两虚,肺热伤津。治以益气养阴,泄热存津。方用玉泉丸合升降散。处方:黄芪、葛根各30g,生地黄25g,天花粉15g,蝉蜕、石菖蒲、僵蚕各10g,姜黄、麦冬、谷精草各12g,大黄8g。7剂,每天1剂,水煎服。配合用消渴丸。服药后自觉口渴减,皮肤蚁行感消失,四肢麻木感减轻。继续服药3个月,视朦、耳鸣均有减轻。复查空腹血糖 7.1mmol/L,尿糖(-),BP20.5/12.0kPa。
按:肥胖而患糖尿病者临床多见气阴两虚型,一般用玉泉丸加减合并升降散,既可使肺之郁热得以疏解,又可通降清窍之浊邪。而僵蚕祛风化痰;大黄活血祛瘀;蝉蜕祛风解毒,明目止耳鸣;姜黄走肩臂,祛风通痹,有降血脂作用。因此对糖尿病合并视朦、耳鸣、周围神经炎者有效。
4 荨麻疹
吴某,女,28岁,1998年12月11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出现全身风疹块,曾在某医院诊为荨麻疹,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可减轻。此后遇风又起,以头面、颈部为甚。局部皮肤灼热、红肿、干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口干欲饮,舌红、苔少,脉弦细。西医诊断: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辨证为血分郁热,风邪袭表。治以清热凉血散郁,疏风止痒。方用升降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味。处方:大黄8g,僵蚕、姜黄、荆芥穗、蛇蜕、蝉蜕各10g,水牛角、生地黄各30g,赤芍、牡丹皮、防风、蒺藜各12g,玄参15g。3剂后痒大减,12剂后余症悉除,观察半年未见复发。
按:本例荨麻疹责之血分伏热,复感风邪。用升降散散血分之郁火,驱在表之风邪;犀角地黄汤加玄参,清热凉血养阴以治本;防风、荆芥穗、蛇蜕、蒺藜助僵蚕、蝉蜕以祛风止痒。
5 头痛
陈某,男,55岁,1999年3月初诊。1年前因患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诊治好转,无肢体后遗症,但时觉头痛,眩晕,性情急躁,便秘,舌红、少苔,脉弦细。BP 20.0/12.0 kPa。中医诊断:头痛,辨证为阴虚阳亢,升降失常。治以滋阴潜阳,调和气机。方用升降散合羚角钩藤汤加减。处方:生地黄25g,白芍、山茱萸、蒺藜、蝉蜕、天麻各12g,女贞子、钩藤、菊花各15g,大黄(后下)8g,姜黄、僵蚕各10g。服药7剂,头痛除,眩晕减,再服14剂诸症悉除。
按:本例头痛,证属虚实夹杂,肝肾阴亏,肝阳上亢,用生地黄、白芍、山茱萸、女贞子养肝肾之阴,天麻、钩藤、蒺藜、菊花以清泄肝火,升降散散郁热,升清阳,降浊邪,标本兼顾,虚实兼治。
6 体会
升降散出自清代名医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方由4味药组成,既有一升一降调畅气机之功,又有气分药(蝉蜕、僵蚕)、血分药(姜黄、大黄)并用,使气血调和,升降畅通。临床上外邪束表,里有郁热,以头、面、体表、肢体症状为主者均可用本方治疗,其辨证要点以咽红、口干、便秘、尿黄、脉数者为宜。运用本方时,可在辨证基础上配合其他方药。如脾虚痰湿化热合二陈汤;气阴两虚合生脉散;肝阳上亢合羚角钩藤汤;血分有热合犀角地黄汤加减,以求标本兼顾,收效更速。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僵蚕有抗惊厥、镇静、抗血凝、降血糖、血脂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蝉蜕有抗惊厥、镇静、解热作用,有明显抗过敏作用,能治疗慢性荨麻疹;姜黄有抗炎、利胆、护肝、降血脂、抗血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大黄药理作用广泛,对消化系统有导泻、利胆、保肝、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作用,对病原微生物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等作用,还有抗炎止血、降血脂血糖作用,说明升降散用于治疗上述疾病,具有一定的现代药理依据。■
修改日期:199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