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脚出汗

学习经方心得体会及几种常见眼病治疗

作者/李彦超

首先,我先说一个事。今天讲的内容,全部是自己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如果讲错了,责任全由自己承担,与我以前跟诊学习过的各位老师无关。

我很喜欢陆渊雷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学问与年俱进,今日以为是者,安知它日不以为非?”我觉得,自己学习中医的过程,就是不断否定自己前边认识的过程。每过一段时间,就把前期的部分认识否定掉。

在以往学习过程中,有两家的学术思想对我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一是黄煌老师,另一个就是胡冯经方医学体系。大约在2007年的时候,我读到了黄煌老师的《经方一百首》第一版。这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这本书在经方方证层面写的非常细致。在2014年,有机会随冯老学习。这段学习经历,对我提高也很大。

胡冯经方医学体系最大的优势在于辨六经。我以前常和其他人说,把这两家的优势结合起来,则日常门诊中常见的病种都可以解决了。我一开始听冯老讲课听不懂,后来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才听明白,冯老在讲什么。

要想听懂冯老讲课,首先要看懂两篇文章。一个是老版的《经方传真》的序言,另一篇是胡老《辨证施治概要》。这里头有很多基本概念要学明白了,才能理解胡冯经方医学体系。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之后,再看日本人写的《中医诊疗要览》的时候,就觉得比较简单了。

明确一些基本概念

表,指体表。即由皮肤、肌肉、筋骨等组成的躯壳,若病邪集中的反应于此,便称为表证。里,指人体的里面。即由食道、胃、小肠、大肠等组成的消化道,若病邪集中的反应于此体部时,便称为里证。半表半里,指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两大腔间,为诸脏器所在之地。若病邪集中的反应于此体部时,便称为半表半里证。

下面是阴和阳。阴,即阴性;阳,即阳性。人体得了病,必定要影响人体机能的改变。这种改变不是较正常太过,就是较正常不及。如果太过,出现了亢进的、兴奋的这些表现,这类太过的病症,即称为阳证。如果不及,出现了衰退的、消沉的、抑制的这样的病症表现,便称为阴证。

下面是寒和热。寒即寒性,热即热性。如果病理反应为寒象者,便称之为寒证。反之,反应为热象者,便称之为热证。

下面是虚和实。虚,指人虚;实,指病实。如果病邪未愈,而人的精力已有所不支,病体所反映出一派虚寒之象者,亦称为虚症。若病势在发展,而人体的精力未衰,病体所反映出一派充实的征象,便称之为实证。

这里要说明一下,胡老讲的这个八纲与咱们中医院校教材的八纲含义是不一样的。胡老认为,六经来自八纲。在表的阳证为太阳病,在表的阴证为少阴病,在里的阳证为阳明病,在里的阴证为太阴病,在半表半里的阳证为少阳病,在半表半里的阴证为厥阴病。

你先理解了以上内容,才能够理解胡老的学术体系。

对我辨证思路影响比较深刻的一次对话

这是2014年11月份的事。那个时候,我和宋哥等等河北经方班的学员,还在北京进修呢。那天我就跟宋哥聊天,我就问宋哥:“六经的本质是什么?”宋哥说:“我现在还不能说。”宋哥反问我:“喜马拉雅山在哪儿呀?”我当时就愣住了,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如果我们身在北京的话,喜马拉雅山就是西南方向;如果我们身在印度的话,喜马拉雅山就是东北方向。接着宋哥说:“人很聪明,在地球上画了六条线来定方位。那么在人体上画六条线就是六经。”

后来回了宿舍我就想,有了经线还不能完全定位,还得有纬线才能完整定位。那么人体上的纬线又是什么呢?人体疾病的纬线不就是《中医诊疗要览》上讲的气血水说吗?不就是胡老说的宿食瘀血痰饮吗?现在胡老传人中,有人把宿食瘀血痰饮也称为“三毒”。

有了这种思路之后,就可以在头脑中画一个坐标系,横轴就是六经,纵轴就是气血水。正常人体呢,就是在坐标原点上的人;生病的人,就是偏离坐标原点的人。或者偏热证,或者偏寒证,或者病在气,或者病在血,或者病在水。我们治病,就是把偏离坐标原点的人给他拉回来。

我讲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大家在辨完六经之后,一定要再辨下气血水。或者是,按胡老的原意,再辨一下宿食、瘀血、痰饮。这样相对来说就比较完整了。

关于六经的判定,有两方面

首先一方面是条文,一方面包括六经病的提纲条文。比如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除了提纲条文之外,还有辅助提纲条文。详见冯老的“黄皮书”。辨完六经之后,再辨一下宿食瘀血痰饮,或者叫辨一下气血水,都可以。

瘀血判定我现在找到了相对比较肯定的证据,就是看舌头。舌质暗,或者舌下络脉迂曲、紫暗等,一般就是有瘀血。痰饮和宿食,我还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特别肯定的证据,请各位老师指教。

所以我个人认为,胡老的辨证思路的完整表述应该是“提八纲,辨六经,辨痰饮瘀血宿食(三部),辨方证”。这种辨证思路的优势在哪里呢?这种辨证思路,就是使动因素少,不容易出错。教材上讲那个脏腑辨证使动因素就比较多了,五脏和六腑加在一起就是十一个使动因素。使动因素越多,越容易在辨证过程中出错。胡老说的这种思路,使动因素就是表、里、半表半里,使动因素只有三个,所以说不太容易出错。

就“学习胡老辨证思路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难点”做一下解答

第一个,学习胡老辨证思路时,要把脏腑辨证思路全部忘掉。好多同学在学胡老辨证思路的时候,刚一开始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感受,脑子乱了,不会看病了。这个时候,坚持学下去,反复研读咱们刚才提的那两篇文章,并且参看一下胡老冯老的医案及解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当八纲六经的辨证思路建立起来之后,头脑中的诊治思路就会相对清晰起来。建立了八纲六经辨证思路之后,还有一项工作必须自己做,就是把常用的中药、方剂及常见临床症状,进行六经或者三毒的判定。只有自己去想了,这些知识才能固化到自己的头脑之中。比如说,大黄有清里实又清里热的作用,可以判入治阳明病的药物,不再赘述了。比如,桂枝茯苓丸为祛瘀血剂,等等。在临床当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当中,比如说吃饭不香,可能是少阳或者太阴。饭量大、想吃饭,可能是阳明,或者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如何问诊及舌诊、脉诊

一个是根据十问歌,逐一问诊。另外一个就是,我现在用的的根据刘保和老师那个“吃喝拉撒睡”的顺序问诊。这个问诊顺序相对来说更简单一些。问诊然后进行一下六经的判定。比如说吃,刚才我举例子了,吃饭不香可能是少阳或者太阴。特别想吃饭,饭量大,可能就是阳明了。口苦,一般来讲是少阳。口干而不思饮水,有可能是里有水饮,或者叫做太阴。口渴思饮,可能是阳明。那么大便急迫、大便臭秽,可能为阳明。大便完谷不化,可能为太阴。这里头有一个经典问题,就是“口苦一定是少阳吗?”答,不一定。口苦是少阳的可能性大,但口苦还可能是阳明或者厥阴。注意这么一个事:任何单一的症状,均无法进行六经判定。必须放到病人身上,综合判定才可以。

问诊的优势在于简单易学,劣势在于患者时常表述不清,或者前后矛盾,或者夸大、或者缩小症状。

舌诊,记住这样一句话就可以了。“舌苔为胃气所化生,舌质为血脉所主。”这样把握舌诊的话,一般的讲不会出大方向上的错误。

关于脉诊,我现在也只是以“有力定为实、无力定为虚”来指导临床。《中医诊疗要览》上有这样一个观点:太阳病主要靠脉诊来判定,少阳病主要靠问诊来判定,阳明病主要靠腹诊来判定。

像太阳病的提纲条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他把“脉浮”放到前面了。那么“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那么这个“胃家实”就主要靠腹诊。“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口苦,咽干,目眩一般的讲,都是患者说出来的症状。他这个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何处理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

我是这样处理的。二者并存,以六经为主。比如说,诊治病人的时候,先以六经辨证的思路为主,从经方中找出合适的方子。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方子,就用脏腑辨证去想一下。如果再找不到合适的方子,就用其他辨证体系,或者用专病专方专药的思路,找一个相对来说靠谱的方子。

如何理解“辨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这个“尖端”是“末端”的意思。这个也是宋哥告诉我的。宋哥就说,这个“尖端”是“末端”的意思。不管辨证思维过程的起点是什么,脏腑也好,六经也好,最后都要落到方子上,都要落到方证上。所以说,辨方证是辨证论治的止点。这种解读,在胡老的讲课录音中得到了证实。而这种解读,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论。

辨外感和内伤

很多病都是外感没好利索而造成的。很多病,其实是有外感因素的夹杂的,所以经方才有比较广泛的使用范围。但是临床上除了外感之外,还有内伤。遇到内伤病时,就要用李东垣的思路。

经方加减或合方

经方加减或合方,遵循两个规则。一是按照伤寒论的本意进行加减或合方,二是遵循前人的经验,尽量不要自创。

经方剂量

一是汉代的实际剂量。不管一两等于16.625克也好,还是一两等于13克多也好,肯定比现在大。但是古人是足量煎,适量服。

二是方中各药的比例关系问题。我的观点是按原方的比例关系使用。比如说,小柴胡汤中,柴胡用八两,黄芩用三两,比例关系就是八比三,尽量不变。我实际工作当中,是按一两等于三克折算。因为我是在医院中工作,剂量太大的话,可能抓不出药来,或者需要双签字,可能会给药房带来不方便。

其实我认为,八纲也好,脏腑也好,都只是解读伤寒论的工具,都不是伤寒论本身。伤寒论就好比一棵大树,站在10米远的地方,我们能看到它,站在100米远的地方,我们也能看到它。

举几个病案

首先说,现在看来这些病案可能有更合适的处方。我举这些病案,是想通过这些病案,说明一些问题。

病案一,咳嗽、牙痛案。米某,女,40岁。2015年5月首诊。这个人是我媳妇的一个同事。她当时是咳嗽,有黄痰,口苦,左下牙疼。她这是一排牙都疼。疼的重的时候连及左上牙疼,再重的时候,连及左侧面部跟左颈部都跟着疼。当时找到我想吃中药治疗一下。当时我看到她这个情况,脑子里想了一下,用大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的这个思路。但是我当时还没有见谁这么用过,所以也就没敢用。用的是小柴胡汤加半夏厚朴汤加全瓜蒌,大概是这么一个方子,用了五剂。五剂之后,6月2号二诊,咳嗽、黄痰这两个症状是完全消失了,但是牙疼丝毫没有变化。二诊给她用的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水蛭粉,六剂。六剂之后,她这个牙也不疼了。她这六付药吃完之后发现还有一小袋药粉还没吃,这才发现水蛭粉并没有随前面的汤药吃进去。后来我又给她买的胶囊,把水蛭粉装胶囊吃了。2016年年初的时候,她有两次也是发作左下牙疼,都用的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水蛭粉这个思路。

病案二,妊娠呕吐案。吴某,女,23岁。这是我们院的护士,她婆婆是我们医院职工办主任。吴某是体型娇小,肩窄肤白这么一个体型状态。2015年8月15号的首诊,那天是个周六。当时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她当时大概怀孕三个多月了。她从怀孕一个月左右时就开始呕吐。一开始还比较轻,吐完之后还能存住一点东西。后来发展到吃完即吐,直到吐出血丝。光补液治疗,就补了三次了,输液就输了三回了。其他的中医大夫也给她开过中药治疗,也没有见效。

2015年8月15号的时候我去看了一下。那天她正在我们医院妇产科病房输液呢,因为她婆婆也是我们本院职工嘛 ,找个病房输点液补液还是很方便的。还有就是舌红少苔,问了一下病史就大概如前。就是说,她没有怀孕以前,是手足凉,自怀孕以后,自觉手足热。问她有没有想摸凉墙的感觉,她说没有。我摸了一下她的手脚,当时手脚都是热的。我就问吧!我问她,你是想吃凉的,还是想吃热的?这个护士说,吃点儿凉粥舒服。当时我就觉得,哎呀,有思路了!处方就是黄连10克,苏叶10克,就是连苏饮。告诉她婆婆,你拿回去自己熬吧。因为这么小的量,拿到我们医院煎药室也没法熬。取汁约150毫升,少量频服,就是怕她一次都喝了的话喝不进去。

15号开的方子,17号是个礼拜一,我们这个小吴的婆婆找我去了,她说。16号下午4点的时候是第一次服药。服完之后没吐,没吐之后就喝了一碗豆浆。17号的时候其实他们又自己抓了一副又吃了。然后礼拜二的时候,礼拜二下午一上班,小吴的婆婆又找我去了,说今天早起这顿中药是一次性都喝进去了,喝完之后一点都没吐。特别高兴。说你再给开两副吧!我就给她开了两副,也是黄连10克,苏叶10克。她这四副药连十块钱都没有花上,吃完之后她就不再吐了。

我想说啥事呢,就是说,我跟诊冯老的时候,并没有见过冯老治妊娠呕吐。可能就是我没有机会见冯老治这个病,但是这个病的治疗思路确实是来自冯老。他就是说,“中医治病,正治当下”嘛,当下她就是里有热的状态嘛,所以说她想吃凉的。辨证的话可以辨为阳明病。

另外一个我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下,连苏饮应该是最佳答案,而且很有可能是唯一的答案。

病案三,补中益气汤案。这个是某男,47岁,这个人我论着叫姐夫。他是那天出院办手续的时候上我那儿去了,他在我们医院治高血压,住院治疗。赶到出院的时候也控制的不太理想。

出院的时候也控制的不太理想,为啥要到我那里去呢?因为他这个双眼的眶脂肪下垂,因为我正好是眼科,然后看了看、说了说,他除了这个双眼眶脂肪下垂之外还有其他的这些脾胃不足的表现,包括腹泻啊什么的。我说:“我给你开的中药咱们调调看看吧。”就给他开的上面这个方子,完了第二天他去我们医院取医保卡,我正好在大厅里碰到他了。我说:“姐夫,这个药吃的咋样啊?”他说:“你这个药特别甜,就比糖疙瘩差点。”就是甜度比糖块的甜度略微低一点。我当时心里就是有数了,我觉得这个方子应该基本开对路子了。后来就一直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一直到11月19日,11月19日用的是升陷汤,后来下一诊就到了11月27日了。11月27日的时候啊,当时是给他诊脉的时候发现,他双手脉都是轻触时弦细,重按时好像有上下两层脉似的,当时我那天就给他调了一个方子,改为升阳益胃汤,因为他当时还是内有脾胃虚弱,外有寒邪。这个病案我是想说,我是用外邪里饮的思路来认识升阳益胃汤的。

病案四,针灸治疗牙疼。这个患者是我岳母。去年11月份有一天呢,我岳母牙疼,白天疼了一天了也没跟我说,到晚上还是疼啊,再疼睡不了觉了,把我招过去了。我到那儿一看,表情特别凝重。因为牙特别疼么,在那捂着脸也没说话。我问:“你是哪个牙疼啊?”她说:“左上牙疼。”这个上牙为少阳,下牙为阳明。而且我常年跟她生活在一起,她舌质暗、舌下脉络迂曲,她是个瘀血体质,瘀血挺明显的,而且左边病一般是血病,右边病一般为气病。我就给她扎了对侧的合谷,和同侧的膝关节以下的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我扎的腿上什么穴,反正我就是沿着胆经摸,哪块有坑我就扎那儿。15分钟以后疼痛明显减轻,那天晚上也睡着觉了。后来又连续扎了几天,症状缓解。这个经络的六经和《伤寒论》的六经不是一回事,两者有重叠。

病案五,头痛、右胁下痛。这个是徐xx,女性,38岁,这是2016年1月11日的首诊,她是右胁下痛20天间断发作,医院给她诊断的胆囊炎,让她口服那个消炎利胆片,吃了之后也没什么效果。我就问她:“你啥时候轻啥时候重啊?”她就跟我说:“吃肉的时候右胁下那个地方疼。吃多的时候或者着凉的时候也犯。”看了一下舌头,舌略红舌有猩红点,纳量少,吃饭还香,口不苦,口不干,口不渴,大便有解不净、后重感,大便日一行,质软,小便,饮水后即小便,无夜尿,一般晚上10点10点半入睡,早晨是3-4点就醒了。一醒啊她从后项部大概是斜方肌、肩井外侧缘这个部位,双侧啊往上疼,一点一点往上疼,右边重、左边轻,一直疼到她的头上。右侧能疼到额角、太阳穴这个位置,左侧疼到颞骨部这个位置,但是左边太阳穴也疼。她说的特别清楚,头痛一发作的时候前额冰凉冰凉的,后项部也是冰凉冰凉的。平时不易出汗,手脚凉,脚凉更明显,胃也不能吃凉的只能吃热的。头痛发作时恶心、头晕、呕吐、怕光,这个经常早晨犯。我问:“那你早晨上班呢?”她说:“我有方。我拿开水冲一袋感冒冲剂,喝下去慢慢一会头就不疼了”4点钟疼醒以后就不能再入睡了,然后她6点到6点半这个范围就起床给她闺女做饭,让她闺女上学。其实这个人我以前也给她看过,也给她治过偏头痛,当时就是用的吴茱萸汤的原方,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吧就中断治疗了。这次给她开的是吴茱萸15克、党参15克、大黄10克、附子10克、细辛6克、生姜3片、大枣4枚都是同煎。2016年1月17日二诊的时候,她说:“大夫在这服药的六天里,也没有头痛,也没有右胁下疼。”后来又给她简单的调了一下方子,又给她开了六付可能是,后来她就没再找我。

常见眼病的治疗

首先说我对自己的这个专科的疾病我基本上是从来不记方子,因为我看到病人之后我就大概知道要开的什么方子了。今天选讲的病种都是针对非眼科医生的,而且咱们综合中医门诊能够见到的,也是中医药疗效比较好的病种讲。

第一个睑缘炎,这个就是咱们老百姓俗称的“烂眼边”,西医把它分成三个类型:溃疡型、鳞屑型还有眦部睑缘炎。它这个自觉症状都是干涩不适啊、眼痒啊、磨的慌啊这些症状。裂隙灯下检查,鳞屑型睑缘炎可以看到睑缘充血、睫毛及睑缘表面附着鳞屑,睑缘表面可见点状皮质溢出,皮脂集中于睫毛根部,形成黄色蜡样分泌物,干结后结痂,鳞屑于结痂去除后露出充血的睑缘表面,但没有溃疡及脓点,睫毛易脱落但是能够再生。溃疡型睑缘炎,患者也是会有这种痒啊、磨擦不适的这种感觉,裂隙灯下可见睫毛根部出血性溃疡及小脓包,这个病变达到皮脂腺及毛囊,毛囊被破坏,睫毛易脱落,不易再生,那么这个溃疡愈合后容易形成瘢痕,瘢痕收缩容易造成倒睫和睫毛乱生。这个眦部睑缘炎一般都是内眦角的多见,可见睑缘部的皮肤发红、糜烂、湿润、有粘稠的分泌物,就这个病咱们一般大夫不用裂隙灯检查,外观上看也能看出来,不管西医怎么分,中医治疗都是一样的。

首先是讲一个外洗的方子:苦参10克、黄柏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红花5-10克,常规煎药,用干净纱布浸上上层清液,做冷湿敷,一般一天做2-3次,每次做个15-20分钟。内服药就可以用一个银花、公英、天花粉加上四妙散,西药可以给点抗生素滴眼液或者是抗生素眼膏点眼。这个要嘱其禁食辛辣,主要是禁那种朝天椒,那种红的那种小尖辣椒,一般的葱姜蒜没有问题,另外就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脸等等。

第二个红眼病。红眼病严格的讲西医应该是流行性出血性角结膜炎,但是日常咱们口语中讲这个红眼病范围应该更广一些,还可以包括流行性角结膜炎和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不管西医怎么说,中医治法都是一样的,用加味夏枯草汤。首先说这个夏枯草汤是从郭永来《杏林集叶》这本书中学来的,它的原方是夏枯草、香附、生甘草就这三味药,后来我把它给加味了,形成了夏枯草30克、香附10克、生甘草10克、银花30克、连翘10-15克、薄荷10克、防风6-10克或者是麻黄3-6克。这个方子治红眼病,要是用对了的话效果挺好的。不想用这个方子想要开的复杂一点也可以用银翘散和夏枯草汤的合方。那么这个方子有两个使用注意,就是:一个是夏枯草要重用,要用到30克左右;另外一个就是一定要加防风或者麻黄,就是辛凉的同时要加辛温解表药。而且这张处方对一般的外眼炎症,只要属热性的都有效。

第三个小孩眨眼,这个病有一专有名称叫瞤目综合证,对这个病还是比较有把握的。首先患儿来了一定要给他一个专科检查,在这个裂隙灯下看一眼,他有没有这个倒睫或者异物这些物理因素,如果有的话先解除这些物理因素。这个病有时会伴有结膜或角膜的炎症,但是有时也没有,这个病炎症不是这个病的主因,主因还是一个精神、心理因素,那么在除外这些物理因素以后,第二步这个治疗方案是这样的。这个已经是形成了一个比较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了,你要特别郑重其事的跟家长讲:“第一要装傻,不能说他、不能强化,越说他你别眨了,越不行,更不能打骂。第二个要忌口,忌食辛辣,主要忌的是那种红辣椒,葱姜蒜可以不忌,尤其不能吃辣条。第三个要注意卫生,勤洗手、脸,而且要勤洗小孩玩的玩具。第四个才是用药。”用药要给一点外用的滴眼液,一般小孩都会给托百适,它的作用一方面是缓解他的炎症,但是另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安慰剂,因为他到眼科看病,你不给他开滴眼液的话,很多患者心里会有疑虑的。然后可以配合的吃点药,吃点药就是用甘草锌颗粒,把那个复合维生素b片每次1片碾碎了给他冲在甘草锌颗粒里面日三口服。以上方案坚持一个月,这个方案简便易行,而且效果比较肯定,大家可以试一试。

第四个干眼症和视疲劳,如果患者以眼干涩或者视疲劳来就诊,一般会用到下面几个方剂。一个是一贯煎,第二个是杞菊地黄丸,第三个是《医宗金鉴》的四物五子汤,这三个方子大家酌情选择吧。对这个缓解眼睛的干涩和疲劳都有效。外用的话可以点一点人工泪液之类的东西。眼胀一般是水饮的表现,当然也有可能是火热的表现。

举一个病例吧,前一段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到门诊来看病,她就是双眼都胀同时伴有头痛,给她眼科专科看了,眼压十几也不高,然后前房也不浅,基本上可以排除青光眼,建议她口服中药,然后我就问她:“哪个位置的头痛啊?”我的本意是为了通过位置判断一下六经,但是这个老太太不是很有文化也说的不是很清楚,我也没有再深追着问,就常规问诊,问到大便的时候,这个老太太说她这个解大手憋不住,每天一有大手就得赶紧往厕所跑,北方这个平房,从正房跑到当院的厕所也就是十几米,她连这个距离都坚持不了,她说她经常跑一半就把大手解到裤子里,一天得拉裤子里大手3、4回,也就是说她有很明显得大便急迫,当时诊了一下脉还算是比较有力,给她开了一个大柴胡汤加川芎。这个给她开的是颗粒剂,开了六付。

她来我门诊的时候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有三瓶中成药。她说:“我怕你让我住院,我都把药带来了,我要是真住院还老拉裤兜子屎,跟我一起住院的人得多各应我啊?”我说:“你这个药都是啥啊?”她说:“补中益气、补脾益肠”还有一个她也没记住,药瓶的那个包装都已经掉了。我就跟她说:“大姨,你这个病不用住院,你先吃药去吧。”

这个老太太走了之后,从门诊走了之后我还有点遗憾,我忘了告诉她三中成药先别吃了。过了六天以后一大早这老太太就来了,她找我,她说:“上次你那方子还挺管事,吃完之后眼睛也不胀了、头也不疼了,解大手一般憋不住一天也就一回了。我为了试验你药的作用,那三种药丸我都没吃啊。”我一听就放心了,至少没有受到前面那个中成药的干扰。她又跟我说:“我又不识个字啥的,我从家来坐班车,我还得现跟别人打听、现问,你多给我开点吧。”我又给她开了十剂,就是大柴胡汤加川芎十剂,后来这个老太太也没有再复诊。

来自:雪狼爱国医 > 《6经方在各类病的应用》

(0)

相关推荐

  • 越是疑难杂病,越是从简单的辨证入手

    其实在买这本书前我就已经在中医在线听了马家驹老师的「左手伤寒,右手温病」的课程.马老师是本硕连读毕业,之后又去攻读温病学博士,加强自己对外感疾病的治疗水平.因此我认为马老师出这本教大家认识.走进胡老的 ...

  • 中风病六经辨治初探

                           冯学功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陶有强:有请冯学功老师,给我们带来他的讲课内容-<中风病六经辨治初探>.首先我做简单介 ...

  • 181022少阴少阳阳明合病医案

    181022ag少阴少阳阳明合病医案 我是[胡希恕经方学习坊]群友,本群由太极老师发起,中医爱好者自发组织,自由学习的. 胡希恕体系为六经辨证体系. 先说一下自己对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 1.六经:确定 ...

  • 一种治疗脚出汗的方法.pdf

    上传人:罗明文档编号:5150521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PDF页数:3大小:33.09KB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41517.9 申请日: 2015.07.26 公开 ...

  • 《经方学科》出汗经方治疗

    出汗 <素问·评热病论>云:"汗者,精气也." <素问·举痛论>说:"营卫通,腠理开,汗大泄." 脾乃汗之源,心乃汗之主,肺乃汗之关,肾 ...

  •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39)桂枝加附子汤治疗阳虚出汗

    腹痛,腹满,不大便,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前三天看一个腹痛,腹部胀满的七十三岁患者,朋友介绍而来的,反复腹部胀满疼痛不适已经有三年,前面经过很多中医西医的治疗,效果都不明显,还是反复出现,我看了前面的方子 ...

  • 一种治疗脚臭脚出汗及预防脚气的中药.pdf

    <一种治疗脚臭脚出汗及预防脚气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脚臭脚出汗及预防脚气的中药.pdf(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 ...

  • 止汗,不离心!治疗异常出汗的方子,心好了...

    止汗,不离心!治疗异常出汗的方子,心好了,汗就止住了. 有人会好奇,汗和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心好了,汗就能止住了?是不是我们容易出汗的人都要想到是自己心脏出现问题. 没错,中医讲汗为心之液.汗液为人 ...

  • 马老师治疗产后出汗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夏承芳 初诊: 2015年4月23日.程某某,25岁,因"顺产后6月,胸闷3月余"就诊. 患者于2014年10月足月顺产一胎,断奶1月,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动则出汗,喜叹 ...

  • 马老师小柴胡汤治疗潮热出汗验案  -- 马氏妇科

    高楚楚 初诊:2015年9月2日.朱某某,40岁.因"月经紊乱1年"就诊. 患者既往月经规则,初潮15天,周期30天,经期3天,末次月经7月16日来潮,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月 ...

  • #长沙头条# 学员分享治疗腋窝出汗案例

    #长沙头条# 学员分享治疗腋窝出汗案例

  • 治疗手掌出汗、脱皮妙方,简单有效

    治疗手掌出虚汗.脱皮妙方 作者 / 迎春辑 取老枣树皮少许,晾干后放入干净的瓶子中,再倒入适量的60度白酒.浸泡3天后将老枣树皮取出,用瓶内的酒洗手,洗完后再将老枣树皮放入瓶内浸泡.一天洗三次,连续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