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48杜甫五古《冬到金华山观…》读记
杜甫五古《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读记
(小河西)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
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
雪岭日色死,霜鸿有余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
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冬,时杜甫客居梓州。从梓州沿涪江向东南约三十公里,即到射洪县。射洪有两点吸引杜甫。一是金华山观。该观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二是陈子昂读书台。
金华山:川中名山,道教圣地。位于今射洪市城北二十公里金华镇涪江西岸。《元和郡县图志》卷33梓州:“射洪县,上。西北至州六十里。……涪江水,西北自郪县界流入,在县东一百步。”《方舆胜览》卷62潼川府:“金华山,在射洪县。有陈拾遗学堂。”《蜀中广记》卷29射洪县:“子昂读书台在金华山。《志》云:上拂霄汉,上瞰涪江。有玉京观,在本山上。《方舆》云:东晋陈勋学道山中,白日仙去。梁天监中建观。”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
涪右:涪江之右。
紫:紫宫(神仙居室);紫府(仙人所居)。此借指金华观。《云中白子高行》(晋-傅玄):“见紫微绛阙。紫宫崔嵬。高殿嵯峨。双阙万丈玉树罗。”《道士步虚词》(北周-庾信):“五香芬紫府,千灯照赤城。”
崔嵬:高耸貌。《紫芝歌)(汉-四皓):“皓天嗟嗟,深谷逶迤。树木莫莫,高山崔嵬。”《行者歌》(魏晋):“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
垂光:光芒俯射;喻普施恩泽。《琴赋》(魏-嵇康):“冬夜肃清,朗月垂光。”《芙蓉池作》(魏-曹丕):“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
琼台:玉饰楼台;泛指华丽楼台。《送罗道士》(唐-方干):“积翠千层一径开,遥盘山腹到琼台。”《琼台》(唐-柳泌):“崖壁盘空天路回,白云行尽见琼台。”
大意:涪江之右群山之内,金华观高耸崔嵬。上面是蔚蓝的天空,天光俯射环抱道观华丽的楼台。
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
雪岭日色死,霜鸿有余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
萦回:盘旋往复。《驰射赋》(汉-应玚):“尔乃萦回盘厉,按节和旋。”《游泰山》(李白):“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层巅:高耸重迭的山颠。《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澹然:恬淡貌;安静貌。《韩非子-大体》:“澹然闲静,因天命,持大体。”《古风》(李白):“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答冯鲁秀才》(唐-韦应物):“澹然山景晏,泉谷响幽禽。”
日色死:日色暗淡无光。《过淮南湖》(宋-吴龙翰):“黄尘茫茫北风起,黄芦萧萧日色死。”《汉铜弩机歌》(宋-吕祖谦):“朔风惨惨随旗尾,角声满天日色死。”
霜鸿:霜雁。《鸿雁》(诗经):“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江行寄张舍人》(唐-灵一):“月高星使东看远,云破霜鸿北度迟。”
大意:将舟系于绝壁之下,拄着杖不停地向高处盘旋。到了山颠四下俯看,安静的川谷豁然在眼前展开。远处的雪岭显得日色沉沉,川谷的霜雁也似有余哀。女子跪在地上焚香,道人从云雾中走来。
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仄:通“侧”。侧面。《汉书-段会宗传》:“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宫槐陌》(唐-王维):“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
悲风:凄厉的寒风。《古诗十九首》:“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冬歌》(魏晋):“寒鸟依高树,枯林鸣悲风。”
大意:陈子昂的读书台,石柱侧面满是青苔。忽然吹来一阵凄寒的风,俺情绪激烈感伤天下雄才。
诗意串述:这首诗共16句。首4句写金华山观。涪江西岸,群山巍峨,金华山上,道观高耸。上面是蔚蓝天空,天光笼罩道观楼台。中8句写登山所见。观在江边,系船观下。拄杖攀登,层层萦回。也不知转了多少圈,总算到了山巅。站在山巅,四下俯瞰。首先看到一条开阔的山谷,顺着山谷向远遥望,雪岭的日色也显得暗淡。又看到飞过几只霜雁,因山高天寒,似也“哀鸣嗷嗷”。走进观中,有女子跪在地上焚香,又有道人从云雾中走来。末4句叹学堂遗迹。杜甫对金华观的印象是紫宫崔嵬,天空蔚蓝,阳光普照,川谷开阔,香火也旺。然而,看到荒凉的学堂,看到学堂石柱上布满青苔,恰好一阵寒冷的山风吹过,杜甫心一下“激烈”起来。道观的香火,学堂的青苔。唉!人们不会忘记道观焚香,谁还记得那些天下“雄才”?
附:《春日登金华观》(唐-陈子昂)
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
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注:白玉仙台即杜诗的琼台。丹丘:神仙所居地。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