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捋心理学上几个常用的概念

我来捋捋心理学上几个常用的概念:一,移情。(transference)也翻译成‘转移关系’。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以人度人’。你看到你家的狗喜欢吃屎,你会以为所有的狗,都可能会喜欢吃屎。这很正常。
如果你父亲对你很严格,那,你见到长辈、领导,都可能害怕,觉得他们对你严格。这里,因为父亲,跟长辈、领导,有很多‘相似、象征’,所以,你无形中,把新遇到的长辈、领导,给移情成父亲了。
二,投射。projection.‘以己度人’。你喜欢吃白菜,你无形中觉得别人也喜欢吃白菜。
当你遇到一个人,你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内心‘暴露’出来:你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憎恶,认为别人也一样。
只是,当投射一些缺点、毛病时,投射者会掩饰自己,不承认自己有。
像对配偶有疑心病,总怀疑配偶出轨,这有两种可能,可能是投射,也可能是移情。‘你们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都花心。’这显然是移情。而投射,就有可能,是他(她)‘以己度人’。
三,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identification.我觉得这个翻译不大好,因为原意,有‘投射的认知、投射的等同、鉴定’等等含义。因为identification,有‘通过一物,鉴定另一物、认识另一物,通过比较来认知、鉴定’的意思。所以,翻译成‘投射性比较、鉴定’也行。
投射性认同,就是,把一个东西,试探性地投射到你身上,然后还会跟你‘纠缠’。看你的反应,投射者再通过你的反应,来进行他的下一步反应。投射者,已经在试图控制你、利用你了。
投射性认同,是两个人的‘共舞’。
这个,可以跟移情、投射,做个区分。移情、投射,就是他认为你是什么人,只是认为。可以跟不跟你有什么关系纠缠、互动。
而投射性认同,就是两个人的‘交互反应’了。
比如,一个朋友认为你‘花心’,那可能仅仅是投射,因为你花心与否,不干他多少事。而如果配偶认为你‘花心’,他( 她)不可能就完事了,那,就会出现‘投射性认同’的‘交互反应’了。

既然有‘投射性认同’,怎么没有‘移情认同’?这也是很怪的。有可能,专家们的‘投射性认同’概念里,广义地包含了‘移情性认同’了。

投射性认同+移情性认同’,在病理心理学上,就是讲,对方给你施加一种压力,让你按照他限定的方式,来反应。
‘凭空的情绪’,是我在前面博文中,感悟出来的。当我‘还不都怪自己’时,发现了自己的一些缺点:‘急躁、害怕、强迫’等等。可是,仔细品味,这些情绪,有相当的成分,是给‘逼出来’的,是老九‘给我制造的’,并非我‘原来固有的’。
所以,我可能出现了被‘投射性、移情性认同’了。我的情况,又叫‘反移情’。(就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绪,很大成分,是来访者带给咨询师的。)(反移情?怎么没有‘反投射’?counter-projection?反正,别被概念、用词,给限定了你的思维。)

老九给我‘扣帽子’,用专业的词,不就是投射、移情,强加于我吗?那我就不是‘投射、移情认同’了?我就拼命地给老九解释、摘清自己,但‘反对无效、解释无效’。
我被弄得‘困惑、痛苦不堪’。
最近接触了自体心理学的‘自恋’概念,那我通过明白老九的自恋,相对地,摘清了自己,解放了自己,心里踏实、安生了许多。

如果我早明白科胡特提到的‘自恋患者’,我就不会卷进去,老早就把自己‘摘清’在观察者位置上。
‘进去了,再出来,就不容易了’。为什么?因为,你有情绪了,你被害了,你要不到补偿,你心不甘。
所以,最好,别进去,在门口,就把那些过来的‘投射、移情’给拒之门外。
小时候,我是老三,父亲(老九)没有重视我,所以,我就是个很好的观察者(onlooker)。可是,后来因为我成绩突出,父亲开始关注我,参与进来,我就不再只是个观察者了,我被他‘卷进去’了。
小时候,我能观察到小朋友的学习不好的原因,不好的学习心态,这些,都可以让我‘取长补短’。但我并不跟他‘纠葛、纠缠’,我只是‘观察学习模仿、调整自己’。我可能也看到了父亲的缺点,但我并没有什么情绪,只是可以‘吸取教训、调整自己’。可是,父亲参与干涉进来了,我就被牵扯了。我就进入了他‘投射、移情性认同’体系里了。

哦,还有,我努力地想弄懂老九,这不免,会让我出现‘投射、移情’,也就是,我困惑于老九,努力想认知他,那我不免会‘以己度人、以人度人’,这些瞎猜测,害我不浅。
我们‘事后诸葛亮法’,来看,科胡特,对‘自恋人格障碍’有了系统的研究。而我,以前所有的猜测,都不怎么沾边,反倒是弄得自己‘困惑、迷惑不已’。让我卷入很深,并且是‘瞎参和’,害人害己。
我跟老九不是一种性格的人,我‘以己度人、以人度人’的方法,很局限,很误导我。作为普通人,恐怕也就这两个法子了。
‘观察者’态度,是把老九看做一个‘新事物’,不去‘定势思维(比如移情、投射)’。特别是对老九投射移情来的东西,先不要拿到屋里去,先放在门口,‘冷眼观察’。
这也是心理咨询师的‘方法’,虽然咨询师是治疗来访者的,但咨询师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保护好自己’,别弄得没有疗愈好来访者,把自己也给‘陷进去’(都落水了)。

我的意思,如果你没有能力跟‘投射者认同’的投射者玩,最好是‘我不跟你玩了’。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小学里,班霸试图控制人,许多人屈服了。我当时的策略是‘不跟你玩’,逼急了,我就采取严格界限,发毒咒。让投射者觉得我‘没意思,不好玩’。
不过,高手,也可以跟他玩,‘小样,跟我玩?我玩死你。’(我的意思,心理咨询师高手,可以玩,玩的过程,是反制,是疗愈对方的过程。)
(如果你一开始,就觉得对方是个骗子,可以适度周旋,但要保证不把自己陷进去。如果你是高手,不妨反利用。)(电视剧中,有这种‘将计就计’的例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