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朕不只会杀开国功臣,还会搞经济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年号洪武,是明清时期最著名的四大皇帝之一。但是大家更多的是记住他的军事传奇生涯,以及建国之后的心狠手辣,一个一个地干掉曾经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开国元勋。有一种说法是,全部开国功臣,除了三个都被老朱杀光了,导致后来朱棣发起靖难之役,老朱的孙子朱允文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被朱棣夺去了江山。

虽然朱元璋有受人诟病的地方,但往往很多人忽略了,他在经济上的成就。实际上,这成就可不是一丁半点的,并不比后世清朝的康熙、雍正这两个实干家差。

朱元璋出身于穷苦人家,当过和尚,深知民间疾苦。正当元末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四起,割据军阀互相之间又相互攻伐,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不仅如此,战后也是瘟疫横行,死难的百姓数不胜数。有一种说法,元末明初的人口损失的主要在北方,大约在35-70%之间,平均损失近一半左右。

所以建国之初朱元璋马上实行了与汉唐初年类似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好几次大规模减税甚至免税。

看历史上的朱元璋是如何玩转经济的

1368年,外地州县官进京,朱元璋对他们说: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唯廉者能约己而利人,贪者必损国而厚己。有才敏者,或尼于私,善柔者,或昧于欲,此皆不廉政之也,尔等当深戒之。

在说这句话的两年后,他便开始了实行他的土地政策,鼓励开垦荒田

上面说过,当时主要是北方人口损失多,因而荒田现象比较多,所以他所制定的第一道策略就是,下旨北方的荒田,全部免税三年,是全部没错。这个举措对生产力恢复是很有帮助的,也会增加农民的积极性,关键这项政策也会吸引逃难至南方的农民回流,有助于北方人口的恢复。中原地区地势比较平坦,是主要的农业区,所以朱元璋优先恢复这里不难理解。

又因为南方人口损失比较少,朱元璋还实行了他的人口迁徙政策,比如将山西的人口迁往人少的地方,史称洪武大迁移。同时为了避免农民外逃,他还制定了严格的户籍制度,禁止农民随便自由迁徙,这在初期对生产的恢复有帮助,但时间久了,不利于劳动力的解放,对商业发展其实有害的。

另外他还颁布了很多奖励措施,比如朝廷奖励耕牛、农具、种子给垦荒者,并且将所垦荒之田归垦荒者。又规定农民有田五至十亩的,必须栽种桑、棉、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加倍种植。这些对于农民积极性的提高很有帮助,大大缓解了明初的农业生产压力。

除了开垦荒田,朱元璋还利用起军队与商人,实行军屯和商屯

军屯主要是指派军队屯守,由朝廷提供耕牛跟农具,这是军民结合的一个重要举措。屯守比例一般是遍地高于内陆,边地是三成守城,七成屯田;内陆是两成守城,八成屯田。

商屯是让商人在边境雇人屯田,丰收了直接交粮给屯田附近的军队或者官府,省去运输贩卖费用,商人获利更多。

不管是军屯还是商屯,解决了明初军粮问题,实现了自给自足,开发边境,亦对边境有稳定作用。后世说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他们的底气主要是朱元璋给的,军粮问题解决了,后勤得以保障,对于明朝的边境稳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研究明史的人都会发现,明朝初期、中期很少出现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入侵的事件,有也可以很快可以解决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军粮有保障。可以快速组织反击或者长期防御。

即便是在明末,国力衰弱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边境也撑了很久,主要也是因为内部被突破(李自成攻灭北京)才导致边关出现缺口,满清入关。

虽然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但他仍不失是一个杰出的“经济改革”能人,在这方面建树颇多,对明初社会的稳定,生产力的恢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家不要只看到他擅杀的一面,其实他在经济上的贡献影响也是很深远的。

即便是今天,朱元璋的这些经济改革措施,仍然对我们有启发,有帮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