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消斑汤配合外敷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100例

   【关键词】  黄褐斑;消斑汤;中药面膜

 “黄褐斑”中医称之为“面尘”、“酐斑”、“蝴蝶斑”等,是一种发生于颜面的色素增生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面部呈“蝴蝶”状或局限性淡褐或褐色斑片为特点,局部多无自觉症状。本病西医学认为与内分泌失调相关,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中医认为本病主要因于肝脾肾三脏功能不调,肝郁气滞血瘀、肾虚精血不足、脾虚痰湿凝聚,或感受风热之邪,络脉受阻、气血淤滞于颜面,使面部气血失和而发病。治疗应以调理肝、脾、肾三脏功能入手,或疏肝理气活血、或健脾祛湿化痰、或滋补肝肾、或肝脾肾三脏同调。近年来,笔者以自拟的“消斑汤”配合外敷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10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于下以供同道参考,冀收抛砖引玉之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0例均为门诊女性患者。其中年龄18~24岁28例,24~49岁72例。病程在1年以内者30例,2~4年者68例,4年以上者2例。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为治疗期限。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与治疗手段。

  1.2 方法

  1.2.1 消斑汤

  柴胡10g,全当归10g,益母草25g,紫草12g,墨旱莲30g ,紫丹参20g,赤芍10g,大生地12g,熟地黄12g,炒香附10g,枸杞子10g,红花5g,香白芷10g,菟丝子20g。 临床运用,视病情加减。如: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夜交藤、合欢皮;腰酸痛者加桑寄生、川断。高血脂者加生山楂、制何首乌、泽泻;有乳腺增生者加入连翘、山甲、生牡蛎;有慢性盆腔炎腹痛者加入醋元胡、红藤、败酱草等。

  1.2.2 中药面膜

  白芨60g,白芷(去边)60g,白附片30g,白蔹40g,白茯苓40g,白僵蚕30g,炒杏仁(去皮)30g,炒桃仁(去皮)30g,西洋参30g。上药研成极细末,过60目筛后放入干净干燥的容器内待用。用法:先用温水洗脸,取适量中药面膜粉于干净容器里,加入鸡蛋清适量(或蜂蜜)充分搅拌成糊状膏。把此膏均匀地薄薄地敷于面部(口周、眼周不用),40min后用温水洗净,然后涂维生素 E霜护肤。隔日一次。治疗期间停用其他相关口服药物及辅助祛斑手段,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心情愉快,最好每天1次大便。夏天外出戴草帽、涂防晒霜、避免阳光暴晒。

  2 疗效标准与结果

  治疗一个疗程判断疗效。痊愈:面部皮肤正常肤色;显效:面部黄褐斑消褪50%以上;有效:面部黄褐斑消褪30%以上;无效:无明显好转。疗效最好者2周显效,4周完全消褪。100例中治愈68例(占68%),显效20例(占20%),有效10例(占10%),无效2例(占2%),总有效率98%;在治疗“黄褐斑”的同时,患者之月经不调、痛经、神经衰弱、附件炎、盆腔炎、乳腺小叶增生、便秘、腰肌劳损等随之不治而愈或明显好转。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38岁,蒙城县某医院小儿科医生。患者家庭欠睦,生子数月以后面部出现黄褐斑,曾在某医院皮肤科诊治(具体用药不详),复在某美容院做祛斑护理,效果皆不理想,经别人介绍来诊。刻诊:中年女性,体质一般,颜面之颧、颊、额处有较深的黄褐斑,呈对称分布,边缘清楚,不痛不痒。每次月经来潮前双乳胀痛不适、失眠多梦、经血色黯、有血块。平素腰膝酸软,二目干涩。舌质淡红,有瘀斑点,舌苔薄白,脉弦细涩。治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滋补肝肾。

药用:柴胡10g,全当归12g,白芍12g,旱莲草20g,益母草20g,紫丹参12g,制香附10g 大生地10g,熟地黄10g,炒桃仁10g,红花10g,菊花10g,枸杞子15g,薄荷6g,橘叶8g,菟丝子20g。取10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各1次,饭后30min温服。另配合“中药面膜”外敷,隔日1次,每次40min,洗去面膜后患处涂维生素E护肤霜。10天后复诊,面部黑褐斑明显变浅、消褪。再用以上处方略作加减,继服20剂而愈。后随访得知其失眠、乳胀痛等亦随之而愈。乃嘱其心情愉快,尽量不让阳光暴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防黑褐斑再现。

  4 讨论

  面部“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虽然多无自觉症状,但却影响患者形象之美,造成其心理负担与伤害。纵观当今社会上干预(治疗)“黄褐斑”方法如外敷、涂“祛斑剂”、“光量子嫩肤”等种类繁多,惜无可靠之效。而采用本文论述的方法内外并治、标本兼顾,确可取得较好疗效,不失为一种效佳、价廉的好方法。笔者随访观察经治愈的患者四年多,无一例面部再现黄褐斑。当然,此法治疗周期相对偏长,外敷面膜略显麻烦,此乃不足之处,还需再做修正,以至完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