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炉——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据记载,整个铸造工期分为两期,第 一期制作数量计一百一十七款,三千三百六十五件。第 二期于当年十一月间,根据需要补铸一万五千六百八十四件,合计一万九百零四十九件,件件著录,这些才是我们传说中鼎鼎大名的宣德炉。全部这些铜器,除部分归宫廷留用外,还奉敕分与诸王 府。(这个数据是来自宣德彝谱,无从考证,但符合情理,可信)
历代工匠制作香炉均以宣德炉为范本,并不以本年书款,却在炉底留下宣德年制的款识。宣德炉“走入”了寻常人家,成为文人墨客的新宠。在今天的艺术市场上,便出现了各朝各代所制的宣德炉,也使得鉴别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
从清宫旧藏器看,大部分带“宣德”款的铜炉都是明中叶以后铸造的,但在年代和工艺上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虽然尚不能确认哪件是宣德三年铸造的“真宣”,但是宫廷旧藏器中宣德炉作为一类器物是客观存在,不容置疑的。所以到底有没有宣德炉的争论可以就此而止了。
真品包浆温润,宝气内蕴,长时间不变。伪品包浆枯槁,有的象油漆,越放久越难看。旧说有五色,分别为佛经纸,栗壳,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经纸色为第 一。上海朵云轩95年拍品中有一铜炉(高19.2厘米),其色泽就能达到佛经纸色。此外,一些使用了特种工艺制造的洒金、错金铜炉,其价值要比一般的铜炉高数倍。
中国铜炉文化历史悠久,在用香习俗的推动下汉代既已诞生中国铜炉的鼻祖博山炉,至明朝宣德皇帝御制“宣德炉”推动了中国铜炉文化的二次复兴,并成为“明代文房珍玩之首”,600余年来受到历代藏家的极大追捧。
大明宣德炉孤品横空出世,揭开了近六百年古今收藏家对它悬而未解的神秘面纱,而今现身于春拍的现场,可谓是当今收藏界的一大幸事,此炉何为精中之极,极中之孤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1,从器型大小而言,现存世宣德炉尺寸8到12厘米的居多,15厘米的少有,大于20厘米的实属罕见。2,从宣德炉的色泽而论史籍中有明确记载,佛经纸色为最 佳。如有通体满鎏金并镶嵌金片不是宣德三年的炉。此炉为清式炉。3,宣德炉的底款“大明宣德”四字篆体和六字方款“大明宣德炉”为皇 家御用款识。流传至今标准的鉴别方法如下:明炉用铜极少所制作的铜炉以型好为主,款为刀刻款。清炉主要厚重霸气,款多为铸款。一句话说明炉重韵,清炉霸气。
真炉的颜色传说,也让不少藏家跟随传说的养炉方法不断尝试和追寻,如此也如盲人摸象无以为是,明朝300年历史,宣德三年皇 家制作了不超过8000件,由于材质的特殊性,国 家 级监制,国 家 级机密,其尊贵的血统是无法仿得出来的,也许可仿其形,却无法仿其质,当年的皇 家秘制配方不可能流传民间,除非不要命了,故民间后仿随时代的发展皆有不同时代的特征,却也无法超越真宣的古雅,朴实,浑厚,与内部成分比例,后仿者均不可能加金加银等贵重金属徒增高昂成本,而豪门私款炉财大气粗为显示高 贵富有而加入大量黄金,成为独特风格的贵 族仿炉。香港苏富比2008年春季在香港会展中 心拍卖尊贵明清御制金器中,宣德炉金胎錾“赶珠云龙”以1.168亿港币成 交,其品相尊贵,但也没有肯定是否含金银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