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江南|翻书党

(武进港桥镇印象。画据说是原港桥小学校友聚会时一位当年的学生凭记忆画的,我记忆中离我家3华里的港桥大致就是这样。如今,那里旧印象已尸骨无存,是著名的瑞声科技园区。)

【故乡在江南。2013年,我在江南老家买了套小房子。许多朋友好奇,我回说,故乡的旧江南风景,虽然已经或正在消亡,但恐惧将至,故乡仍是唯一可以托庇的地方,从肉身到精神,我甚至谋划过在江南开过茶楼,为将来托身故乡准备。因为我信服苏东坡对我自小生长之处的评语——“此乃君子之邦”。5年之间,我向许多朋友解释过,5年后的今天,故乡当年与我探讨的一些朋友惊讶于我对大势的判断,而我唯一遗憾的,是当时房子买小了,以至于无法摆放我想托付在江南的书,而今天我又已老无力。幸运的是,这五年间,我在江南故乡,又结交了许多新朋友。世网幸疏,鱼归江湖。若到江南,有酒有茶有诗书,更有说不尽的人物风流。

2016年秋,当时旅居郑州的作家杜君立兄,建议我在江南旧闻录之外,写一本谈江南文物旧邦的书,虽未动笔,但我后来设计了一个书名,故园不堪回首月明中,出版界的朋友都摇头不许。其实我觉得,如果要写,杨念群先生的《何处是江南》为题为名,最是合适。《何处是江南》,是杨念群老师的一本学术著作,我在2011年9月底读的,后来我在地铁偶遇我曾经的旧部当时已是名记者的冯翔,他举着手中在读的《何处是江南》说,朱老,您推荐的。这篇小文,就是当年阅读后随手涂鸦的。读者或可以通过这本书,对我表面柔弱内里坚韧的江南故乡有更多的理解。】

何处是江南?

这是杨念群老师的一本学术著作书名。

在西单图书大厦一看到这书名,我就莫名的喜欢上了。

也许因为我就是江南人士。

江南是我故乡,是我最初感知世界至今犹常牵挂的故乡。

江南是个地理概念。

无论是在狭义的地理概念上,还是广义的地理概念上,我的故乡常武地区,既是江南的核心地域,也是江南文化的重镇。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用在我过去的江南故乡,实在般配。

曾经有朋友跟我交流什么算鱼米之乡,我回之,春天就地挖条沟,秋天满沟小鱼虾。没见过这个,就不懂得真正的鱼米之乡。

至于读书致仕,更不用说了。

龚自珍说常州是二百年来东南士林第一家,学界泰斗也多有出自常州的。

早在唐朝,韦应物就有诗道: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自第三次衣冠南渡后,南宋而朱明王朝,数百年经营,江南一直掌握着帝国的财政命脉。

晚明清初的江南文人领袖钱谦益不无自豪地说,中原根本自在江南。

甚至到了民国,也是江浙财阀掌握着经济命脉。

富庶为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也为士人之间的酬唱应和文化消费主义,以及奢靡放荡的生活提供了物质条件。大藩之地,岂止财赋,更在群彦汪洋文史隆盛!

所以,在杨老师看来,江南既是个地理概念,也是个文化隐喻,象征着自南宋以降的道统。

所以,江南也就成了士林的心灵地图,文化故乡。

所以,鼎革之际,江南士人对故国山河的残山剩水感远远高于其他地方的士人。

江南士人投身武力抗清,也最为激烈,超越了人们对江南士人懦弱的传统认知。

杨老师这本书,谈的是明末清初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以及清朝正统观念的最终确立过程。

作为异族政权的满清,在攻城略地消灭南明之后,要想从精神上征服明朝遗民,实现法统与道统的合流,慑服收拾江南士林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杨著中,我们可以读到,康熙、雍正、乾隆前后三代,或武力,或怀柔,不遗余力地收服江南士人,最终消除了对抗性最为强悍的江南士人中残存的夷夏之辨的意识形态,将江南士人收归王权意识形态,从此,清朝的一系列大一统行动合法性的确认,也是在江南士人的配合下得以完成的。

杨著中谈及帝王与士林思想趋同和合流时,有这样一个判断:

“江南的传统奢华往往表现在对亭台楼榭、歌舞丝竹、月夜泛舟等旧景的依恋与记忆上,完全是士人品位的再现,并通过一个个地理景点把这些记忆缀连起来,构成独特的文化景观。因此,景致旧观的保存往往与诗文表达的内涵彼此链接锁扣,最终变成维护记忆的一种最优雅顽固的手段,要改变这个格局,一要财力,二要心力。”

果然。

我在阅读此书时,每每有恶俗的联想。

晚明清初鼎革之际,政权对于前朝士人的态度,以及士人被收服之后竭诚效忠,与后来转身过程的情景,又何其相似!

《何处是江南》是一本学术著作,我非专业人士,无法判断其学术水准,但对于我这样的读者的阅读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著作。

书中引用文献之多,让我的阅读时断时续,颇多障碍。

以至于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读完,读的书都卷边翻毛了。

其旁征博引,让我深感自己学识之浅陋。

不过,这也让我通过对文献的关联学习,长了很多知识。

关于老朱煮酒

(0)

相关推荐

  •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推进和深化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推进和深化 --评张法著<中国美学史>(修订版) 学术成果的呈现方式,既有令人震惊的奇观,如德国哲学家康德十年磨一剑,写出<纯粹理性批判>,一举奠定了康德在哲学 ...

  • 蒋寅|文学思想史:视角与方法——重读罗宗强先生《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一部优秀学术著作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提出一整套思想方法和认知模式,在知识更新的同时给人以思维方式的启发.一部学术著作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者而不是前者 ...

  • 杨救贫堪舆著作《地理点穴撼龙经 辩论30篇》

    杨救贫堪舆著作<地理点穴撼龙经+辩论30篇>340页

  • 听曲与地理

    听曲与地理 ◎在苏州的园林里听昆曲才会挑动人的神魂(神魂颠倒一词此处用来雅致的合适),园林概括了富足士人生活的精致,昆曲咏唱的正是他们的生活.昆曲的词是士人写的和士人听的,属小众,读书少还真难得听懂. ...

  • 世纪奇书《读史方舆纪要》与它的作者顾祖禹

    反清复明一直是武侠影视剧中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先人,他以著书立说为手段,以图反清复明,匡复大业.他编纂的<读史方舆纪要>,被后人推崇为清初"三大奇书"之 ...

  • 读书,能告诉我们过去人做了什么,昭示我们人是什么|翻书党

    朱学东的4月书单   4月读书,算上书稿,有9本之多.都是好书,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 所谓我个人理解的角度,就是一本书,所能带给我的新知,回响,共情和震荡. 与他人的命运,或有耦合:或者,在他人的命运 ...

  • 澎湃翻书党 | 重构三千多年前的汉语:为何重构?如何重构?(书摘)

    <上古汉语新构拟>绪论 摘录 重构三千多年前的汉语的语言特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历史语言学家的好奇心,事实上,它更是解读中华文明基本典籍的锁钥.希腊或罗马的古文献因为是用拼音文字写下来的,辨 ...

  • 开卷皆有益|翻书党

     朱学东的五月书单 经过职场和生活的锤炼,作为一个在文字边缘游走的人,深切感受到记录的意义和价值.毕竟,随着年华老去,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记忆总会衰退,曾经以为海枯石烂永志不忘的誓言,也会如一缕青烟 ...

  • 书卷多情似故人|翻书党

    朱学东的2021年6月书单     2021年的6月,与以往的月份略有不同,因为姑娘考大学.我的任务就是做好后勤服务,并随时针对姑娘的情绪进行心理辅导.但我也因此牙疼了好几天,疼到靠阿莫西林支撑.即使 ...

  • “我的生活离不开图书……”—朱学东的七月书单|翻书党

    7月,苦夏.照例与往常一样忙乱,读书会,呼朋唤友买醉,等等. 相对比较轻松的,是姑娘的事已不用太过操心,可以开始安排自己和家人的旅行,以及自己的新书<人民的饮食>的分享安排,并为此作了计划 ...

  • 用阅读对抗堕落|翻书党

    每个人的阅读都是私人的,每个人的成长都与个人的阅读习惯相关.我自己就特别强调个人的阅读. 有很多书,很多人不会去读它.一开始我问书入法,这一期分享的主题是什么,他们说是"被低估的书" ...

  • 展画身疑在故山| 翻书党

    (乡邑周一鸣女史的画集<轻描淡写一画间>已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我和一鸣女史是故乡朋友介绍相识的网友,迄今未曾见过面.她的技法,承袭自武进前辈大画家恽寿平先生集大成的没骨法.画册出版前, ...

  • 好读书,不求甚解,总胜过不读书—6月书单|翻书党

    6月,北京疫情复发,出门诸多不便,虽然酒局依旧,但毕竟大势之下,收敛了许多,剩下的,只有在杂乱无章的阅读路上狂奔. 所谓狂奔,就是忙完日常固定的活计,就是埋头读书.当然,出门的时候在地铁上,我依旧跟过 ...

  • “有益的忽视......”| 翻书党

    (图片来自网络) "有益的忽视",我是在拉塞尔·柯克<美国秩序的根基>一书中读到这一个概念的.柯克在书中以此为题专列一章(第九章,"有益的忽视:殖民地秩序&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