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越好,买东西越贵!无耻的大数据杀熟,3·15失声,那就我来扒!

作者:net百晓生

来源 :TOP互联网(hulianwang-top)

今年央视3·15既曝光了360、福特等企业的倒行逆施,也让人们看到了瘦肉精、虚假广告等行业性的严重问题。

然而,还有一种令人发指的现象却在3·15眼皮子底下逃过去了,它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大数据杀熟。

1.

区别对待,专杀熟客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今年初,复旦大学一名副教授发布了一份《2020打车报告》,他在过去一年带领团队在全国多个城市实地调研,收集了800多份有效打车样本,最终得到了一组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

结论一:苹果手机打车最贵

一般来说,我们打车的时候都会使用“一键呼叫”功能。统计数据显示,用苹果手机打车,叫来的都是价格更贵的舒适型车辆。

结论二:安卓手机价格越高,打车越花钱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安卓手机也被分为三六九等,手机价格越高,叫来舒适型车辆的可能性越大。

事实证明,用旗舰机打车明显比低端手机贵不少。

结论三:老用户打车价格高于新用户

两部相同手机打车,同样的目的地,熟客价格明显高于生客,而且生客更容易打到车。

为什么不同手机和用户之间差距这么大?

各位想一下,我们买手机时,大数据早已对我们做过人物画像,什么样的人群买什么样的手机,用什么样的手机有什么样的消费习惯。

平台根据用户粘性和手机类型匹配他的大数据,计算出哪部分用户付款爽快、对价格不敏感,那么这部分用户的价格就更高。

区别对待,专杀熟客,这就是无耻的大数据杀熟!

2.

臭名昭著的大数据杀熟

马云曾经说过,未来30年最贵的不是石油,而是大数据。

当互联网巨头们彻底掌握了大数据,获取超额利润就易如反掌。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它们的套路有多深!

第一,千人千面,个性化推荐

央视主持人朱广权曾经说过,个性化推荐就是大数据将消费者分为三六九等,不是顾客在挑商品,而是商品在挑顾客。

也就是说大数据推出了一种千人千面的消费模式,说得更直白一点,淘宝京东给每个人推荐的商品都不一样,这就为杀熟备好了天时地利的条件。

它是怎么操作的呢?

互联网平台获取用户基础数据和个性化数据进行分析后,就能给每个用户贴上成千上万的标签,这就是用户的数字画像,里面记录着所有人的身份信息、收入高低、消费习惯等等,机器就能预测用户行为,进行针对性推荐。

对甲是一种A算法推荐,对乙则是另一种B算法推荐,你连比价的机会都没有。

什么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看看,这就是!

只要有个性化推荐,就一定存在大数据杀熟。

第二,差异化定价,看人下菜碟

个性化推荐打开了杀熟的潘多拉魔盒,千人千面卸掉虚伪的外衣,露出千人千价的狰狞面目。

比如典型的“看人下菜碟”:平台对新顾客展示的是低价,对老顾客的价格却高得离谱。

这是因为新顾客会在不同平台比价,而老顾客已经养成习惯不会货比三家。

再比如“新人插队”:打网约车时,大数据会判断你是不是忠实用户,如果是,自然会忍受更长的等待时间,算法就会把新乘客插队排在你前面。

老用户一直打不到车,还以为是高峰时打车人多。

这种基于欺骗达成的交易没有任何公平性可言!

第三,变种化杀熟,防不胜防

要想精准锁定消费者,对平台来说易如反掌,它们越玩越高级,一个个全新的套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们做不到。

比如说根据你的地理位置来定价,如果你附近的商场少,大数据就会认为你买东西不方便,然后给你看到的商品加价。

再比如根据你的消费记录来定价,如果你买过的东西价格普遍较高,大数据就会认为你不差钱,给你加价。

还比如根据你的搜索频率来定价,如果一件商品你在短时间内搜索了很多次,大数据就会认为你急需这件商品,给你拼命加价。

当然,还有最无耻的——控制商品的可见性,直接把价格低的商品屏蔽掉,逼你买贵的。

这就是大数据杀熟的套路,夺笋啊!

3.

警惕无处不在的大数据杀熟

21世纪什么最值钱?

不是人才,而是数据!

差别对待,专杀熟客,你永远不知道互联网巨头们的底线在哪里!

第一个出来挨打的应该是阿里

阿里对数据的重视无人能出其右。

事实上,在马云治下,阿里巴巴将数据看成是它的生命线,通过其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国人的一举一动及行为偏好都尽在其掌握之中。

2017年淘宝推出千人千面,他们造出这个高大上的新词,实际上就是每个人的淘宝界面都不一样,都基于算法进行“量身定制”。

千人千面极大避开了用户之间的比价行为,大数据杀熟从此畅通无阻。

举个例子,去年3·8节,淘宝大数据杀熟翻车,一款洗面奶,5个用户5个价,花88块买的天猫vip会员价竟然最高。

不交会员费便宜,交了钱反而更贵,这特么是耍猴呢?
第二个出来挨打的是美团
去年底,一篇《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的文章刷屏,甚至被《人民日报》搬上了头条。
一个美团用户付费开通会员后,发现同一地点、同一商家的外卖配送费从2块钱悄悄变成了6块。
匪夷所思的是当他用另一部没登陆会员的手机点餐,同一时间、同一店铺配送费又回到了2块。
增加配送费只是美团大数据杀熟的冰山一角,当受害者想要投诉时,却发现美团会员权益只承诺了红包优惠,并没有说配送费更低。
你看,巨头面前,普通人维权都维不了。
第三个出来挨打的是携程
携程宰客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同一张机票,金卡会员比普通用户贵几十块,钻石会员比金卡又贵几十块。
这只是它的常规操作,还有更狠的。
当你在网上订票的时候,它会监测你的浏览器。如果你用的是谷歌浏览器,价格凭空要贵几块到几十块不等;如果你改成360浏览器,价格又回到了正常水平。
为什么?
因为它会根据不同浏览器的用户画像,对价格进行动态调整,你说这气不气人?
第四个出来挨打的是优爱腾
苹果税不只在网约车中有,视频行业同样是重灾区,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一个都逃不掉。
以优酷视频为例,苹果手机的价格至少比安卓手机贵出5%-10%不等。
滴滴、淘宝、美团、携程、优爱腾……中国人衣食住行各个领域都被大数据包围。在大数据杀熟方面,中国互联网公司没有最狠,只有更狠。
大数据杀熟除了鱼肉消费者,同时还污染了中国的创业生态。
借助这些杀熟“刀法”,最早进入赛道的互联网巨头凭借其数据资源,不断演变算法,强化竞争护城河,获取利润优势,垄断地位进一步固若金汤。
这是一个死循环的过程:垄断地位带来大数据杀熟,大数据杀熟巩固垄断地位。
这就给市场管理和监管部门带来一个思考:新兴企业如何破局?新兴经济如何出头?
每当有一波新的创业机会出现时,垄断巨头都会要求站队,要么用资本打压新企业,要么彻底收购这些创业公司,最后吸干他们。
这些公司的投资人打了水漂,就不会再投新兴公司,创业公司资金不够,就永远站不起来。
你看,巨头的江山就这样稳如泰山,创业公司还搞个毛线!
最后,我们希望国家雷霆出击,扑灭互联网大数据杀熟的歪风邪气,千万不要让让它拖成了行业潜规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