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上海游记):春游古猗园

户外旅行记录

仿佛听见春姑娘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在我耳边轻轻地说:“该去踏青啦”。

连日的春雨绵绵,好不容易周末遇上晴好天气,赶紧带上小孙女来到嘉定的古猗园。

古漪园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猗园”,取自《诗经》中“绿竹猗猗”。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为“古猗园”。

古猗园最早是明朝官宦的私家花园,后来一度曾是城隍庙的庙园,随着年代更迭,历经战乱沧桑,最终成为对外开放的公园。

园内有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园内明代建筑众多,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风景如画。冬天的梅花,春天的海棠,夏日的荷花,秋日的红叶,古猗园一年四季皆可游玩。

圆拱门的青清园景区位于古猗园最东面,是园内最大的景区,面积30余亩。

青清园以猗猗青竹为主,体现了古代猗园“绿竹猗猗”的特色。园内植竹30多种,景色清秀雅致。

龟山位于青清园与鸳鸯湖之间,高7米,面积5亩,四面环水,四周有小桥相通,如巨龟四爪。

远远望去,龟山上凉亭中有古装美女在摆拍,小孙女急不可耐想去看看。

上得山来,果然许多带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特地带着模特来袭啦,我也蹭拍了几张。

没想到小孙女可是一点儿也不怕生,竟然自己上前拉起小姐姐的手,周围的摄影大师们连说“好”,并让她俩“四目相对”。我家宝贝可曾是2019年度全国少儿模特大赛“最佳上镜奖”获得者,所以一点不怯场,表情自然萌萌哒。

亭中“百寿图”的石碑。

古猗园的亭台楼阁多临水而建,与水景配合,体现了“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的意境。

古猗园的园艺布局,自明代起就以戏鹅池为中心。清代至建国后的历次修复和拓扩均注重挖河理水,使水置于园林,以水为主,相映园景。

我们一直围着湖区走,古猗园的湖区是整个园林的灵魂,亭台楼阁、水榭曲廊、池中设岛,中国江南园林的各种元素都与湖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觉得如果没有水面的映衬,古猗园将会逊色不少。

这些水榭曲廊,造型秀美精致,小瓦覆顶,屋脊镂空,飞檐翘角、色彩简朴素雅,具有明代园林建筑艺术风格,体现了江南园林建筑小巧玲珑的特点。

翠霭楼又名玩石斋,原是南市区一火神庙内的打唱台,是一轩典型的清代古建筑,1984年迁于此。据介绍,楼上正厅上部圆形斗拱是由近百只精刻鸟头拼嵌组成,中间是双龙戏珠,四周梁柱雕刻精细,可惜没有对外开放。

一楼内展出百余件奇石,盆景;另有一厅放了好几个哈哈镜,小孙女特感稀奇,拉着我们照镜子。

有了小宝贝,爬假山也成了我们游园的项目。和宝贝一起游园,除了观景之外,还享受着天伦之乐。

宝贝一本正经站在湖边干嘛呢?你看到了什么?这么全神贯注!

突然回头,耶!芊芊倒影,奇妙世界✌️

又遇上一个美女模特了,春暖花开季节,适逢好天气,摄影高手们纷纷出场。宝贝还是主动迎上,又和姐姐混熟了,姐姐竟然把道具借给了她。

鸳鸯湖景区水面约15亩,以长18米,宽4米的九曲桥分隔东西两湖。九曲桥拦腰浮于湖面,与东面柳荫桥遥遥相望,桥面中部是造型玲珑剔透的湖心亭,又名镇蛇亭。

漫步园中,望着眼前的一切,有种进了大观园的感觉。

松鹤园景区位于园区北面,区内轩、塔、厅、阁,配松、荷、竹、梅,寓意鹤寿松龄。湖中小岛上的仙鹤栩栩如生。

绘月廊静卧在湖边,据说建筑师们按月球四季运动轨迹,根据此地形特征,精心运算观月最佳点,故而设计了绘月廊。

冬春相拥的季节,园内美人梅、海棠花、红叶李竞相开放,伴上柳枝抽芽,映在湖中,一池春水惊艳了时光。

微音阁前的庭园中有一座10米高的唐经幢,仰莲基座,四大天王坐立其顶,典型唐代雕饰风格。始建于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建成,1959年移入古猗园内。

古猗园的花石小路也是一大特色,园内路面花纹图案,与周围景观相配合,如梅花厅前后地坪,铺设了梅花形状的图案;小云兜假山地坪,铺设“龙”的图案,有龙云相配意境。

亭廊中的窗棂造型各异,砖雕都很精致,有梅兰竹菊、荷花、竹叶等。

飞檐翘角上还有鸟饰。

古猗园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风花雪月,无疑是古代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最佳场所。最后纳入明代江宏《游猗园》诗一首,以作结尾:

烟花雾植古槎桥,涌出珠宫倚碧霄。

风度猗园竹影静,水依殿霭石幢高。

谢谢观赏!

摄影:培正、陈琍

摄影器材:Huawei P30 Pro,

iPhone Xs Max

文字及编辑:陈琍

部分文字参考网络资料编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