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如何描绘现代生活的平庸?
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Robert Frank,The Americans)一书的情感基调和拍摄手法都与埃文斯的作品大相径庭,但他们拍摄的肖像作品却十分相似:都以巧妙的反讽方式表现美国本土符号。弗兰克的作品以一种外来者的视角进行拍摄,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埃文斯作品中冷冰冰的疏离感。模糊的画面、失衡的构图以及一些无法预料的意外都被记录下来,这些都象征着战后几近破裂的生活。因此,这些来自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片断看上去似乎是错乱、失常的。
弗兰克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描绘现代生活的平庸(前提是既不屈服于它,也不试图消解它)。如今,这一问题已成为当代摄影中的核心议题,但弗兰克并未给出答复,而是将问题留给了其他人。
罗伯特·弗兰克,新斯科舍,1975年7月17日,摄影:理查德·阿威顿
导读《美国人》
文 / 李鑫
1947年,罗伯特·弗兰克从瑞士远赴美国。起先,他是《时尚芭莎》(Harper’s Bazaar)的一名时尚摄影师,杂志的艺术总监阿列克谢·布鲁多维奇(Alexey Brodovitch)是当时进步摄影的大力倡导者。1953年,弗兰克结交并追随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协助他完成《财富》(Fortune)杂志项目之余,创作日渐丰富的专题摄影。同于埃文斯,弗兰克着迷于美国,但被其浮华奢靡、自我欺瞒、种族隔离与拜金主义困扰。1955年,他申请古根海姆基金奖。他对创作意图的陈述可窥其雄心壮志:
仅带着小型相机自由地穿越美国拍摄……此项目的本质是对一种文明的视觉研究……事实上,它只有一部分是纪实的:其目的远比'纪实’一词所表达的更为艺术……我铭记于心的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在美国发现的代表根植于此而传播至别处之文明的观察与记录。……我谈及的事物早已存在,并且,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它们能够轻易发现,却很难选择与解释。
申请成功之后,弗兰克购买了一台1950年福特商务轿车。在汽车协会的帮助与埃文斯的建议之下,他制定了一份详尽的旅行计划。八个月的时间,弗兰克一直在路上:从纽约到旧金山,从比尤特、蒙大纳至迈阿密海滩。有时,他孑然独行,有时,他携妻将子。直到1956年5月,他拍摄了近800卷35毫米底片,多数底片在旅途中冲洗。
弗兰克生平简表,“抗拒脑力:从苏黎世到纽约”
旅美路线图,“扰乱感觉:罗伯特·弗兰克的环美之旅”
在冲洗胶卷的过程中,弗兰克对自己的主题与动机日渐明晰:流行文化、音乐、宗教、虚伪的大众媒体、种族冲突、阶级激化以及对汽车的种种痴迷。他的目的是制作一本画册,并设计了最早的顺序。1957年年底,33张照片以对开的形式刊登于《美国相机年鉴》(U.S. Camera Annual),并以埃文斯和弗兰克的文章结尾。埃文斯如是描述弗兰克的视觉:“积极、宏大、包容,”但也讽刺、冷漠、激奋、尖酸:“与所有人相去甚远,它是关乎人类家庭的成功的'情绪化照片’;来自时尚、罪恶周围招揽生意的愚蠢画面,因此是虚假的亢奋。”弗兰克解释道,“对于一名摄影师,不能对生活漠不关心。观点常常包含某种批评。但是,批评可以出于爱。看见他人不可见之物是很重要的。它有可能是热爱,也可能是悲伤。此外,我们对他人拍摄的照片总是瞬间作出反应。”
弗兰克的底片,“你反对的照片也同样重要”
弗兰克的底片,“你反对的照片也同样重要”
得益于出版商罗伯特·德尔皮尔(Robert Delpire),《美国人》于1958年在法国刊行。照片与诸多谈论美国的文章节选交替出现。1959年,弗兰克同意纽约格罗夫出版社(Grove Press)删掉文字出版。格罗夫出版社是欧洲与美国实验作家的阵地,尤以凯鲁亚克为甚。他为《美国人》撰写导读,并坚定地将其与垮掉派随心所欲的精神联系起来。
法国版《美国人》,“《美国人》的幕后”
画册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总处于极端。支持者从深谙乐理的观察者——发现了一种方式去揭露美国自信、舒适、平等的官方照片之浅薄——处看到一曲哀伤的挽歌。批判者看到的仅仅是共产主义的宣传。甚至,连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书店一开始都拒绝销售此书。十年后,博物馆的新主任约翰·萨考斯基(John Szarkowski)认为它是“通过设下埋伏捕捉我们”的照片。现在,它已成我们理解美国与摄影的基础。
弗兰克探索这一媒介,并使用35毫米黑白底片达到观察与表达的极致。对于一代独立的摄影师,他成为描述美国的标准话语。模仿者不计其数,但其他人受其启发拓展他早已做之事。对于另一部分人,它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一名合适的摄影师在恰当之时空创作的杰作。因此,《美国人》也促进了截然不同视觉策略的探索:彩色、大画幅、过度表演以及图文组合。然而,核心问题依然存在:一份关于美国的摄影式调查是如何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