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65
6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相信很多现在的父母多有感言:“上了这么多年的学,瞎上的。”现在的年轻人,学上的越多,基本上就是越反传统,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相信很多父母有这样的感受。我是属于瞎上这么多年学的一员。这可能是明之弊端之一啦。
这一章的第一句,给人一个很不好的感觉,总觉得老子是不是一个阴谋家啊!你看,老子讲了那么多道理,还是君人南面之术啊,到了第65章,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搞得是封建愚民这一套啊!
愚,本意是愚有诚实、朴素。我们抓住这一点,就清白了。大智若愚,这是老子对最高的智慧的描述。
明民之道,就是各种有为之道,百家争鸣啊,各自有一套施政之法,底下的民众就惨了,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明的越多,也就越糊涂,迷茫。
很多人看道德经,到了这一章是一个关键点。有些人失望至极,自以为认清了老子的面目。有些人读到这里,自以为懂了,我就说嘛,老子就是讲君人南面之术,就是教统治者如何糊弄老百姓啊。而一个真正的体道者,他会放下这些,他会去搞清楚老子到底在讲什么。
我们在读《论语》的时候,也会遇到这个关卡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读到这里,我也是挺警惕的,孔子到底在讲什么呢?
老子和孔子,差不多在同一个时代,都是春秋末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他们对于动荡,战争给民众带来的残酷的生活是有感受的。
这就像一个医生,检查了病人的身体状况,跟他讲,你没啥问题,正常生活就可以了,我用药稍微给你调整一下。
医生关注的重点在于病人能回到主体的生活,回到日常生活里,不用太过于在意这个病态的状况,你也不用了解太多这个病态的情况,再次进入到生活的正轨是关键。这就是“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不用知道太多这个病态的东西,你安心进入这个正常的生活状态里就行了。所以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是这个道理。不要让他们陷入这个病态的漩涡,让他们回到正常的生活,安心正常的生活。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想得太多,精于算计,就会有无穷的利益纠葛,没完没了的啊。孔子就说了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用智巧去争啊,这是在末上下工夫。而回到正业,那是在“本”上下工夫,所以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老子·第三章》)。这就是“将以愚之”。
回过头来,我们整体看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你看,这就在说“古之善为道者”。
现在我们开眼看世界啦,心却不得安宁。手机互联了,眼睛不得休息。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你看现在,那些搞社会、商业研究的,多是研究如何让人买自己的东西,如何让社会上他人口袋里的钱到自己口袋里来,这就是商业模式,或者说割韭菜模式。我们分辨公益和商业,基本上就在这里啊,商业就是“智”,公益就是“不智”,很清晰的。这里说的是搞真公益,那种借商业之名搞公益的就不再谈论范围。而也会有借商业之体搞公益的,这也是有的。
“以智治国”,历史上最典型的就是秦朝,以严苛严密的法规法律治理国家,这是以智治国的典型,对于民众来说,日子很残酷。
“以不智治国”,历史上,汉朝反思秦朝之失,汉初以黄老思想治国,开出了“文景之治”,这这个历史时期,天下得到休养生息,可谓民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
此两者,就是“以智治国”和“以不智治国”两种模式。关于这种情形,孔子也有过阐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无为法和有为法,治国的两种模式,古往今来的治国,也不越出这两种方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知道上限,明了下限,就有了方向。玄德,我觉得可以理解为悬德,朝向最终极的德,虽然还未完全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但是呢,方向是合于大道,法于自然,这也是孔子讲的“志于道,据于德”,这样不会越陷越深,有这生生不已的“返”和“复”的力量,乃至于天人相合,“依于仁,游于艺”——“然后乃至大顺”。
这一章,难解。关键是我们要相信和明了圣人之用心之道。如果我们不能深明圣人的用心之道,我们很容易被这些名相的,似是而非的东西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