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谈三不着,写在《道经》最后一章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这一章是道经的最后一章,是殿后的,是承上启下的。如果按照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的编排,这一章是整部《道德经》的最后一章。位置决定了它的分量。
一般行军打仗,谁在前锋,谁殿后啊?那都是绝对信得过的,靠得住的。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这个句子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道;而是常;三是无为无不为。整个道德经都在讲道,这里又把道拎出来。以应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
常,就是恒久。亘古至今都是如此,往后还不会变。这是常的内涵。就如中医里的经方,就取这个“常”的内涵。不变呢,并不是药量不变,而是这个组方格局不变,而药量是可以随证加减的,甚至加味减味都是可以的,这也相应——非常道。
无为无不为——这一句的思想也是贯穿于道德经的,道常是讲体,无为无不为是讲用。道常无为无不为,体用兼备,体用一如。
无为是什么意思呢?在中医里就是治未病,在病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把问题解决了,在常人开来就是无为啊。在兵法里,那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用战场厮杀,就能征服对方。这就是无为无不为啊。但是呢,无为无不为要比这两个例子有更深的内涵。
这个无为就是顺应自然,顺应人的天性。不在施政上做过多的干预。这和市场经济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呢,绝不同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趋利的,是建立在认为设定的经济规则和商业规则的基础上的。而道家之无为,是建立在自然之道的基础上的,自然定的天然规则。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我们要看到这用词的讲究啊——“守之”。可不是把握啊,掌握啊,控制啊。守着,很被动啊,侯王可不能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的改变这个规则的。
法家就是要自己定一套系统而严密的规则来治理天下,法家不会说守之的,他们会说“掌控”。掌控,不会带来天下的自化,只能是法制化,律制化。
儒家虽然总是谈礼乐教化,但是呢,他不敢离天太远。“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人之际,还是息息相感通的。到了宋明之时,大谈天理,完全把天道超越了,实际是抛却了,离天越来越远了,也就和法家越来越近了,恶化成吃人的礼教,也实属正常。
中医里,有经方和名方之分。经方,是有万世之效。而名方是有一时之功,长久来看,未可定也。有一时之效的名方,人们最是看重,而对于经方就疏于研究,那是老古董啊,大家都会啊,有什么研究的意思呢!大家都对名方趋之若鹜,对经方视而不见。
同样啊,你说我们的四书五经,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儒释道经典,都是免费啊,那么多人都做好了注疏呢,但是呢,大部分人是对此不屑一顾的,那些老古董,随便地摊一大推的,有什么用呢?哪有那些工具书,畅销书好呢!
扯哪去了啊?好,回来。回到守之。道在平常日用间,别把平常不当回事啊。健健康康的,一定也不珍惜,非要使劲地耗损自己的身体。等到真的病倒了,好吧,原来那很平常的健康状态是那样的可贵啊。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化而欲作——无风还会升起三尺浪啊,何况是人呢。总会有坏规矩的啊啊。不说他人啊,就说每个人自己,不可能时时合道啊,不起恶念啊。这个时候,正是要紧的时候呢!
很多时候啊,越是克制欲望,欲望也就越强烈。那怎么办呢?
还是要“镇之”。
万物将自化,这相当于五行相生,生生不息。但是呢,总会有过和不及啊,这样就会偏离道啊。每当这个时候,就会有五行相克啊。土能淹水,水能克火,火能克金,金能克木,木能克土。这样就能镇住了啊。
这叫对证,你不能用木去镇水吧,镇不住啊。所以当我们说,克制不住自己的欲望的时候,其实是方法不对。
无名之朴——这是什么克法?无名,不可对象化,固定化啊。也就是说随机应变啊,在中医那就是辨证施治啊。大道至简,就是没有那么多繁复的条目,而是实事求是,随机应变,应时而动。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你看,我们是随机,随时,根据所面对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对策。而非自以为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这就是无欲啊,就是无为啊。就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啊。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哈,又回到“自定”。也就是自化啊,回到正常的轨道啊。中医的厉害之处,就是不管是针灸啊,砭石啊,按摩啊,汤药,散丸啊,祝由啊等等,都是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让人的身体恢复到常态。非药力之功,是机体自生自强之功。
所以老中医经常说,吃什么药都不如你自己多运动,节饮食,慎风寒,保精神,强体魄重要。
所以老子说“为腹不为目”。
《道德经》陆陆续续地,从疫情开始,到现在把《道经》给讲完了。就像一次旅程,走走停停,欣赏路旁的风景,看看星空,瞅瞅白云万朵。一路下来,这是一件趣事。
这就是把写作和经典的学习结合起来。看着是写作,其实是经典的学习,是做读书笔记。看着是读书啊,其实在写的过程中,又把此时此地的风光都融进去了啊。把当前所有的所学所思汇聚到一点啊。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是一加一大于二的。你看我最近就融进去不少中医的思想,因为最近在学中医啊。
我是极为推荐这种学习方式的。接下来, 《道德经》的德经部分还会继续的,会增加一个专栏,那就是《写作百话》。每次一个关键词,漫谈慢谈蔓谈。三谈,不着边际,不着痕迹,不着心计。三谈三不着,这就是《写作百话》的核心啊。
其实我还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写一写中医的专栏,但是呢,轻易不敢下笔,中医毕竟是和人的生死健康疾病息息相关的,这里需要很慎重。写好了,也是利益众生的事情。而能够开方行医了,为他人解决病痛了,那更是利人之功德。
三谈三不着,差不多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