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解词︱趟问,稳根,泥巴狗子
皖北解词︱趟问,稳根,泥巴狗子
趟问
方言读音:tǎng wen
简明释义:从侧面打听一下。
从浅水里走过,谓之趟。趟水,要赤脚,还要卷起裤卷。过深水呢,颍淮人说,那得凫水,也就是游泳。
这里的趟,颍淮人念成三声。听起来,就是小心翼翼的模样。人常说,摸着石头过河。对。颍淮话里的趟水,也就是这么个意思,这么个谨慎状态。
由趟的谨慎,颍淮人不知不觉间,作了一些延伸。某件事是不是能做,或者不知道事情进展如何,需要“趟趟”,也就是试一试,或者打听一下。以求心中有数,有底。
在具体的事情中,这样“趟趟”的对象,须是特定的知情人。那就得向他“趟问”。
“趟问”,该是讲究一定技巧的。不能明说来意,也不能不着边际。言谈之中,话里话外,既不能让人家警惕,还要围绕着一个相关联的话题。因此,去“趟问”的人,既要小心翼翼,更要聪明精明。对其中分寸的拿捏,做到精到精准才好。
哪些事情需要“趟问”呢?旧时的颍淮人家,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大事是少有的。但儿女婚事上,长辈心里犯嘀咕,就会想着跟媒人或者对方家里人“趟问”。也或者自家的孩子闯了祸,心不安,总要到特定关系人那里反复“趟问”。不“趟问”,那一颗怦怦直跳的心,总难静下来。
稳根
方言读音:wén gěn
简明释义:再强调,以引起注意。
开会的时候,分管领导安排工作之后,大领导往往要再重复强调一下的。这个再重复再强调,搁颍淮老辈人嘴里说,就是“稳根”,或者“稳稳根”。
人都说,老年人爱唠叨。晚辈有时候说他们是“碎嘴子”。就那么一件小事情,就那么几句平常的话,絮叨来絮叨去。其实,他们的絮叨,很多也就是再次强调,都是“稳根”。老辈人的心思在于:儿女的言行举止,总不那么靠谱;不“稳根”,悬着的心,如论如何都不踏实。
办事情,有求于人,也需要多次跟人家“稳根”。腿跑了,嘴张了,人求了,甚至钱财也舍了。在事情还没有个结局的时候,心能悬到嗓子眼: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吗,中途会不会出岔子,有没有意想不到的人事掺合进来?……人说好事多磨,又说多磨没好事。没有个亮堂圆满的结果,总放心不下。于是,他就需要跟人家一遍又一遍地“稳根”。以免落得个煮熟的鸭子,又飞了的局面。
“稳根”,就是把根稳住。它源于一种根不稳的担心。常言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根,就是基础。根不稳当,不实在,于物,就有倒下的危险;于事,则难达预期。这个浅显的道理,颍淮人就用“稳根”来诠释。
泥巴狗子
方言读音:nī ba góu zi
简明释义:泥鳅。
查百度百科,可找到“泥里狗子”。注解说,它是沂南一带称呼泥鳅的方言。而在皖北的颍淮地区,也有一个类似的方言:泥巴狗子。它指的也是泥鳅。
泥鳅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吻突出,眼小;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头部无细鳞,体鳞极细小,体表粘液丰富。灰黑色,并杂有许多黑色小斑点,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它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不仅可以食用,还能入药,有“水中之参”的美誉。泥鳅喜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等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它能够随温度的变化,或在水中,或潜入泥。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它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故西欧人称它为“气候鱼”。
那么,沂南抑或颍淮地区,是怎么把泥鳅变成“狗子”的呢?我觉得这是人们对借代手法的娴熟运用。
刚刚出水的泥鳅,绝不会束手就擒的。它总要经过一番蹿跳,才会慢慢认命,服输。也许就是从那一段不短时间的上蹿下跳中,让人受到启发。这与小狗儿撒欢何其相似。同时,颍淮乡间的人们,对毛茸茸的小狗有一种昵称:“小巴狗”。这可能就是颍淮人称泥鳅为“泥巴狗子”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