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成语中的通假字
65.成语中的通假字
简单来说,所谓通假,通就是通用。假就是借用。是指因两字字音相同或相近而借用的文字现象,通假与意义无关。通假与文字造字的假借无关,假借是本无其字,借用音近音同的他字,表达一个新的意义。说白了一字表两个意义。通假是有本字,有通假字。是两字表两个意义,只是读音相近而已。
简言之:假借是历时性的,而通假是共时性的。
理解通假并不难: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司马迁《鸿门宴》)
句中“蚤”按本义无论如何都讲不通,实际是“早”的通假字。
比如说,蒜薹的“薹”,好多超市菜店都写作“苔”,这就是通假啦,就是图个笔画俭省。
过年了,人们说年年有鱼,实是“余”的通假字。
通假字的存在给人们阅读古书造成了很大障碍,需要细心甄别。
在我们使用的成语中就留存有许多通假字,下面列出一些。同时,指出其本字(括号内)。
1.信口开河:“河”,通“合”
2.拨乱反正:“反”,通“返”
3.受益匪浅:“匪”,通“非”
4.秀外惠中:“惠”,通“慧”
5.自怨自艾:“艾”,通“乂”
6..高屋建瓴:“建”,通“瀽(jiǎn,倾倒)
7.矢口否认:“矢”,通“誓”
8.空穴来风:“空”,通“孔”
9.华而不实:“华”,通“花”
10.暴虎冯河:“冯”,通“凭”
鉴赏古诗文 领略古典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