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不喜欢的《王维诗选》
173.不喜欢的《王维诗选》
作者:gkgushiwen
导读
平素喜好古典诗歌,对于名人诗集比较留意。偶然发现了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国学经典丛书,买了几本来看,觉得还不错。恰好又对王维生发了兴趣,就又买了这个系列的《王维诗选》。
待到把这书拿在手里,略微翻了翻,感觉很不对口味。当然这本书出版于2012年,2017年又出了第二版,应该说还是有读者欢迎的。我在这里只是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
一、该书最大的弊病在于使用半文半白文体行文
这也是该书最为奇怪之处,在这一套丛书里,就我所知,其他各册封面上除了诗集的作者名外,都是某某注评,唯独这本书是疏解,可能就是为了作者这种类似《三国演义》式的半文半白文体的行文方式相对照。
我认为这样做不妥,因为我感觉此丛书作为系列,既然其他各书都是使用白话,这本书用半文半白文体评析,破话了体例。我觉得这套丛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普及传统文化,用古文行文,陡然增加了阅读难度,势必将广大普通读者拒之门外,很难入门。
当然,如果是专家或古文爱好者的话,自然阅读起来不在话下,我想这个读者群体,更多是参考真正的古书古注吧,而此书是不在此列的。这样说来,此书岂不成了鸡肋?
2.
二、赏析空乏跳脱,有过度阐释之嫌
读诗集选本,除了通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外,最看重的是作者的品鉴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引导读者从哪个角度入手鉴赏,究竟此诗的魅力表现在哪里,需要评析者娓娓道来。
我觉得该书作者在阐释作品时,大谈佛理,广论人生,比较空乏,真正应该用工的字词咬嚼上缺乏深度,缺乏细微的赏析,而这正是读者需要的。如此鉴赏,看似博学闳肆,实则跳脱轻浮,没有学术大家厚积薄发,深入浅出的功力。
另外,感觉作者好生发议论,表面是说王维,但更多的实则是抒发自己胸中的块垒,加上半文半白的行文方式,好像我不是在读王维,而是听一位老学究板起脸来喋喋不休的说教,我则是一位小学生尽管不耐烦,还得坐下来静静的听。
尤为可讥的是,全书没有对王维的生平介绍,尽管讲到某首诗歌,作者在评论中会说,此诗作者多少岁,做什么官,等等,作者是明白,可读者却如坠五里雾中。为什么不在序言中对王维生平哪怕作一简单介绍,甚至列出年谱,可没有,真没有。
且听作者的一番高论。
“摩诘禅诗之旨趣,可分为二,一者借佛思之超尘而于人生诸多通透圆融之观,故而有淡淡之欣喜、淡淡之温润……二者以像(此处高度怀疑为“佛”字之误)教之否灭,消弥人生之痛。”
“然执守红尘者,非纯然俱是自度,度人之心,于红尘之眷恋多撩拂……”
读者诸君读懂了吗?
再看一个实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这样鉴赏的:
概括的说就是这首诗很出名,有真感情,全无技巧,哪有好诗不出名,无真感情的?全无技巧,不是吧?这首诗用家乡兄弟的口吻写出,如此虚实结合,不是技巧?再说这“独”也大有深意,作者一个“全无技巧”全给抹煞!
3.
三、果于自信,缺乏学术研究应有的谨慎、谦虚
作者在序言中说:正文自不可缺,注释乃理解所需,集解或不免敷衍,唯是疏解自有美芹以得,尤是倾心所向,虽不乏扪象之虞,敝帚之痴,荒唐之讥,谬悠之讽,然微言之意自多甘苦,相较率尔成章,名实难副,滥竽充数者可以无憾焉。
既是“敷衍”,何必放于书中?“扪象之虞,敝帚之痴,荒唐之讥,谬悠之讽”,这掉书袋的排比真亮眼!从这序言中看出作者的高度的自负,莫不是以才子自居?这种果于自信的态度,缺乏必要的谦虚。情感可以泛滥,可惜对严谨的学术研究是没有过多价值的。
最后,我这无名小卒要向作者道歉,为我的直爽。不知您“以为然否?”
4.
末了,请作者解释,这个书页截图中的问题:
各位看官:原创辛苦,如果对您有用,烦请打个赏,鼓励一下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