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父母36:父母切勿打着“爱”的幌子,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

一说到“勒索”,你的脑海中可能马上会浮现出一个套着丝袜的蒙面大汉,用一把枪顶着你的脑袋说:“快把钱全给我,不然我一枪崩了你!”
其实,读了《情感勒索》这本书你就会知道,勒索不仅仅是这种狭义的“勒索”,还有一种更为普遍,更为隐蔽,就发生在我们与最为亲近的人之间的勒索,叫做“情感勒索”。
那么,究竟怎样的行为是“情感勒索”?“情感勒索”具有哪些特征呢?
情感勒索:当有人用控制手段持续支配我们,使我们必须对其有求必应,不得不牺牲自己的需求和人格时,情况就变成了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有6项致命特征:要求、抵抗、施压、威胁、屈服、重启。在亲人和朋友的相处和交往中,但凡存在以上几项要素,就构成了情感勒索。
如果你认为情感勒索仅仅发生在成人之间或者朋友之间,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在我们最温暖的家庭港湾里,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勒索也是极为普遍的。
1“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对幼儿的情感勒索
对这句话,你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呢?没错儿,可能很多妈妈或者爸爸为了让调皮捣蛋的孩子安静下来,都无意中使用过这招。而这招,的确也很管用,在孩子年纪幼小的时候简直就是无敌杀手锏。
虽然,你可能不承认,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怎么能够构成“情感勒索”呢?但它完全符合情感勒索6项致命特征。
第一,孩子比较顽劣,这让带他的爸爸妈妈头疼,因为他们工作了一天已经很累了,于是会要求孩子安静一会儿;
第二,幼小的孩子哪里懂得体谅爸爸妈妈呢,他们会抵抗爸爸妈妈的管束,照闹不误;
第三,爸爸妈妈很生气,于是使出施压和威胁的杀手锏:“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给狼外婆!”
第四,孩子感到害怕,于是屈服,乖乖安静下来;
第五,孩子毕竟是孩子,安静一会儿就会把爸爸妈妈的恐吓忘到脑后,于是情感勒索就会重启。
当然,如果这样的事情只是偶尔发生,或者发生时孩子的年龄稍微大一点,或许也不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创伤,但往往这样的事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常发生,而且发生时,孩子一般都年龄幼小。
科学研究显示,孩子如果经常处于一种恐惧、焦虑的氛围之中,他们大脑中用于生长和发育的部分就会减少,以至于心理、肢体和情感的发展将延迟。另外,持续的紧张和恐惧会占用大脑的资源,使得学习、注意力集中和专心的能力发展不出来,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2,“英子,你可是妈的一切啊!”——对青春期孩子的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有四种形态:施暴者、自虐者、悲情者、引诱者。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勒索,存在于孩子的各个年龄段。而且勒索形态,也不只是利用施压和威胁的手段直接施暴,还有更为隐蔽的一种方式,就是悲情者。
悲情者在不顺心的时候,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要求对方完全顺从他的心意。他们不会威胁伤害任何人,相反,他们会暗示我们如果不照做,他们将受苦,错就全在你了。
在《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英子妈妈宋倩,就经常以悲情者的方式,对英子施行情感勒索。
当英子试图违逆妈妈的清北愿望,将报考志愿修改为南大的时候,宋倩真是声声血,句句泪地控诉道:“妈妈都是为你好啊”“妈妈的生活中只有你,妈妈陪你这一路走过来,身边一个人都没有了”“文洁阿姨,也因为你和方一凡闹掰了”……
后来,英子扛不住妈妈这种悲情式的情感勒索,导致重度抑郁,以至于情绪崩溃想要跳海自杀的时候,英子妈妈才意识到,自己的这种“爱”差点毁了英子。同时,她也认识到英子的人格健全,身体健康比考清北重要一万倍,因而降低了对英子的期望,最终同意了英子的选择。
3,“不给我一百万,我就弄死你!”——对成年子女的情感勒索
什么人能把那些事业成功的大人变成小孩?答案是“父母”。即使孩子长大成人离家很久之后,父母仍然保有对孩子的控制权。
说到父母对成年孩子的情感勒索,长居冠军榜首的当属潘贵雨。
《安家》中,房似锦的母亲潘贵雨之所以像吸血鬼一样,长期勒索她,就是仗着“我是你妈”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只要紧紧攥着“我是你妈”这样一条理由,她随时可以榨取自己的亲生女儿。
因为情感勒索者大多都是自我中心的人,他们只会想到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从来不会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和别人的需要。
在潘贵雨逐渐升级的勒索下,房似锦不得不被公司停职,差点失去赖以生存的工作。
4,为什么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勒索那么轻易就能发生呢?
勒索者们利用被勒索者的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制造出勒索的迷雾,让他们无所适从,并感到沉重的负担。
因为幼小的孩子就像一株幼弱娇嫩的幼苗,如果没有父母的养育和照料,根本无法生存,因此,这时他们最为恐惧的就是被爸爸妈妈抛弃。
尽管爸爸妈妈以为“你再不听话,我不要你了”只是吓唬吓唬,但在孩子听来无异于一场灾难。孩子的这种恐惧和无助感可能会伴随他的一生。
青春期孩子因为身体发育极为迅速,而心理发育尚未跟上节奏,因此常常会出现矛盾,困惑,罪恶感等等负面情绪。这时,父母若以爱为名进行情感勒索,无疑是放大了孩子的那些负面情绪,他们自然会感到自己应该对情感勒索者的痛苦负责,因此很快顺从勒索者。
在孩子步入成年后,情感勒索者从不放弃考验其责任感的机会,他们不断强调自己牺牲了多少,为孩子做了什么,孩子应该如何回报他们,甚至还用上了宗教及社会传统来强调这些论点。
在这些情感勒索迷雾的笼罩下,原本就受传统“孝道”影响的孩子,不得不受制于责任感,把父母的利益和喜好放在首位,而不断忽略和牺牲自己的利益。
5,为什么说情感勒索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情感勒索也许不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但会夺走我们非常珍贵的一项资产——自我的完整性。自我完整性反映着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感,是我们用以辨别是非的中枢。
情感勒索对于成人的影响尚且如此巨大,何况一个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三到六岁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倘若能够得到父母全神贯注的爱和关注,以及积极正面的鼓励和支持,孩子将会形成自信、乐观、勇敢坚韧的外向型人格。倘若父母经常对孩子施行打压,威胁,批评等情感勒索,孩子则会形成胆小、懦弱、自卑脆弱的人格。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孩子若是无法形成健康完整的人格,怎么可能建立幸福的人生呢?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的核心发展任务就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因此,这段时期,父母同样应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理解和尊重,倘若动不动对其进行情感勒索,便会导致孩子的同一性扩散和同一性早闭,从而无法建立自我认同和坚韧的内聚性自我。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变得胆小,脆弱,会为了寻找自我而时常处于痛苦迷茫之中,又怎么会幸福呢?
不论是白蚁还是飓风,都可能毁掉一座房子。
每种情感勒索都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会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因此,父母们,为了孩子能够形成健康完整的人格,为了孩子的幸福人生,切勿打着“爱”的幌子,再行“情感勒索”之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