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东岳庙|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古诗十九首

中国古代有很多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因有名人诗文加持而家喻户晓,但这四大名楼原物早已不存,如今看到的都是仿古钢筋水泥建筑,和古建根本不着边,唯一古的只剩名字。
但在山西运城西北的万荣县内,有一座原汁原味、富丽精巧的纯木结构楼阁,“以高则数十仞,以围则九官八卦”,“北带汾流,南襟孤峰,西跨龙门,东瞻后稷”,“上接云衢,下临无地,层檐叠角,如革而如飞,画栋雕梁,晖月而映星”,这就是人称“中华第一木楼”的飞云楼,与晋北的应县木塔并称为三晋大地上的“南楼北塔”。(注:形容文字出自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及清乾隆十一年(1746)重修飞云楼碑记。)
万荣县是万泉与荣河两县的合称,县治设于解店镇。汾水自太原南泻,自万荣注入黄河,地形多平原或黄土丘陵地带,无奇峰峻岭拔起。在这片平原之中,巍峨壮观的飞云楼无疑最引人注目,它雄踞于县治群屋之上,当地俗语云:“万荣有个飞云楼,半截插在云里头”,这是人们对这座古代楼阁的真切描述。
先从东岳庙的兴建谈起
巍峨独拔的飞云楼名声在外,但细究起来,这座精美木构只是万荣县解店镇东岳庙的一座附属楼阁。其实,这座东岳庙的历史远比飞云楼更为久远,只是一直被雄立于中轴线最前端的飞云楼抢去了风头,光彩有些黯淡。

所谓东岳,即泰山之别称。对五岳的祭祀,殷周以来便有之,“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东岳作为五岳之首,是历代君王告成于天的封禅圣地,东岳泰山神所受的礼遇尊崇自然也最盛,各朝各代皆有加封。随着东岳信仰的普及和扩大,为泰山神建立行宫或行祠成为一时风气,东岳庙、岱庙、岱宗庙、天齐庙、泰山庙等名称不同都是一类庙宇,其分布之广泛、数量之众多仅次于关帝庙。而山西则是我国目前现存东岳庙最多的省份,从城市到乡镇,遍布各个村落,现存东岳庙及遗址168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5处。

▲乾隆二十八年(1763)万泉县图,红色处为三座东岳庙

在旧万泉县,也曾有三座东岳庙。据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万泉县志》载:“东岳庙三:一在城北百步许;一在解店镇;一在张瓮村。规模弘广,土木壮丽,相传以邑治北下兴建三庙以应孤山之势,理或然也。”

县志最后一句讲的是三座东岳庙的兴建来自于一个传说。相传,唐高祖武德二年,大唐初建,群雄未平,王行本据蒲州反叛,吕崇茂雄踞夏县,李世民带兵平叛,履冰渡河,直逼龙门关,途经汾阴(即今万荣县),在孤峰北坡建秦王寨,在城北高埠、张瓮东峨嵋岭上和解店平原三处屯兵,成犄角之势。平叛以后,为叙功绩,就在三个驻地修建东岳庙以告祭天地。

▲元大德七年(1303)重修岱岳庙碑

明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延绥巡抚、兵部左侍郎,万泉人氏贾仁元在《重修岱宗祠碑记》中也写道:士人相传文皇帝为秦王时,取薛万彻驻兵于此,既命守臣大加修葺焉。据邑志,邑城实彻所据之地。此祠去邑城不远,其规模庄伟,恐非民间所能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张瓮庙旧影

虽然这些终究只是传说,但史志所言也能说明三座东岳庙历史之悠久。可惜的是城北东岳庙不知毁于何时,张瓮东岳庙则前有通天楼后有孝子楼,规模宏大,但也毁于抗日战争,只有一张旧照依稀可见当时风采。

▲万荣东岳庙现存建筑格局

解店镇这座东岳庙肇兴于唐,其后历代皆有重修。元至元年间(1264-1294)各地祭祀泰山,兴建东岳庙之风又盛,该庙也随之重修,元大德七年(1303)竣工后撰《重修岱岳庙碑》,其中有“岱宗重建一新围,后宫前殿争光辉”之语,此次修葺似为重建。其后明正德万历,清乾隆咸丰年间几次葺补扩建,民国和建国后亦有整修,始成现状。自南到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飞云楼、午门、献殿、享亭、东岳殿和阎王殿。
飞云楼: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东岳庙山门临街,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大门两侧悬挂楹联,门楣上有三块人物板画。原山门在文革期间失火焚毁,现在是2001年重建的山门。

跨过山门,飞云楼扑面压来,虽然已在照片中看过多回,但亲眼目睹这座楼阁,依旧震慑于它的绝代风华。人们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绝美的木构古建自带一种韵律和节奏,飞云楼更是如此,层层叠叠的飞檐带起向上升腾的高昂,巧夺天工的斗拱却是辗转低回的缠绵。

▲未经粉刷,全是木材本色

飞云楼的造型和结构,在山西乃至全国木构楼阁式建筑中极具特色。楼身方形,三层四檐,十字歇山顶,总高23.2米。二、三两层下部设平座两围,平座外沿设置短促的屋檐沟滴,致楼身外观呈现出六檐出厦,富丽堂皇,雄伟壮观。

▲飞云楼底层南北穿通

楼身下设矮台基,底层平面为正方形,每面五开间,两侧面依柱砌墙,南北向穿通。二层每面出抱厦三间,山花向外,形如十字歇山顶的一半靠在楼上。三层四面各突出垂莲柱式抱厦一间,开间较大,也是十字歇山顶,山花向外。各层之间以丁字脊缀连,形成了12个三角形屋顶,无论从哪个方向看,无论看哪一层,都能看出歇山顶建筑的壮观挺拔。

▲飞云楼西立面

三层上部覆盖重檐琉璃瓦顶,十字歇山顶四向出际,沟滴脊兽皆为黄绿色琉璃制品,四只鸱吻矗立脊端,正脊十字交叉,脊剎宝瓶立于当心,山花透空,翼角翘起,造型壮丽而精致。

各层檐下额枋斗拱、翘檐翼角,是飞云楼结构中最复杂精巧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全楼各层檐下,斗拱多达345组,且每层斗栱踩数与昂翘形式都不相同,各组与立柱、额枋、梁架合理对应,疏密有致,多而不繁,形态变化多端,若云朵,似花蕾,给楼体增加动感的同时,又增添了美感。

▲飞云楼底层外檐当心间柱头科和平身科

▲飞云楼底层内檐柱头科和角科

出昂、耍头也精雕细刻,角科由昂有象鼻子和龙头,昂嘴有琴面式和如意头两种,耍头有蚂蚱头、龙头、浮云、卷云,应有尽有,极富装饰情趣。

▲飞云楼底层外檐角科

翘角飞檐是古建筑外观最为醒目的特点,飞云楼的翘角多达三十二个,但无繁复杂乱之感,把一座高大的楼阁式建筑装饰得绚丽多姿,整饬劲健。每个飞檐都在斗拱的簇拥中,翘得极富韵致。

每个翘角顶端,都站着一位顶盔戴甲的武士,或凌空欲飞,或放眼远眺,个个神态生动,威武雄壮。清风徐来,悬挂在檐角的风铎叮铃作响,清脆悦耳,再看翼角武士,就有了一种古典之美。

飞云楼内部构架,严谨而富于变化。虽为三层楼阁,但不是每层柱网叠架其上,而是用四根永定柱(俗称通天柱)自底层直达三层梁下,构成三层一体的整体构架。楼内木柱林立,中间四根直径粗大的通天柱,高15米多,由两段柱身拼接而成,各层有额枋、间枋、地板枋、穿插枋、平板枋等多层枋材相互贯联,内外拉结,形成一个正方形的井筒式木架,各层外檐和抱厦上的梁枋与井筒构架相联,既保证了主体构造柱的完整,也提高了楼之稳定性和耐久性,结合各层纷繁复杂的斗拱,形成了玲珑剔透的楼身外观。

▲飞云楼整体大木作图、立面图和断面图

(出自《山西万荣县飞云楼大木作营造研究》,作者张力中)

至于飞云楼的建筑年代,有研究认为从飞云楼在庙内的位置来看,前据山门十余米,后临午门不过数米,地位局促,不像是寺庙原有布局中的建筑,而为后代插建,综合碑刻记载,应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而且由于飞云楼独特的井筒式整体构架,牵一发而动全身,虽在建成历经多次修缮,但总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动。

▲飞云楼和后面的午门距离极短

1952年,万泉县文管委曾对飞云楼进行维修,铸造铜顶,重整彩瓦、修建楼梯,现在楼上悬的匾即是当时记录。“伟大祖国古建”六字,饱含着人们对这座巍峨名楼、中华瑰宝的热爱。

元代风格的东岳庙主体建筑
飞云楼之后,其实才是东岳庙的主体建筑,虽在这座无双楼阁的阴影下,庙中殿宇光彩有些黯淡,但细细欣赏,仍然颇多精彩之处。
飞云楼之后为午门,东岳庙里有午门似乎是此处独有,但其实就是承担一个过殿的功能。午门属元建明修建筑,南北直通,面阔七间,至为宽广通透。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
斗拱工整,外檐一周柱头和补间皆为五铺作双下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午门内部,中间一列中柱将平面等分,这是典型的分心槽作法。内部中柱之上斗拱密布,挤挤挨挨,但与檐下斗拱又不同,柱头和补间均为双杪五铺作,明间补间置三斗,中心一斗出斜拱,上为蚂蚱头。

▲午门内部斗拱和梁架

午门之后为献殿,也是元建重修,面阔七间,单檐悬山顶,内部梁架也是六椽屋分心用三柱。前檐四铺作单昂斗拱,无补间斗拱。
献殿最特别的是其前后檐及中柱上均施檐额,典型的元代风格。每组檐额下均有四段绰幕枋支撑。当心间两立柱略向两侧位移,但也使得两柱心未在梁栿中心线上,以达到宽阔门面的作用。
献殿内部梁架,分心的六椽栿上直接使用蜀柱承平梁,而在蜀柱中部接插剳牵,另一头承接下平槫。平梁之上合踏、蜀柱、顺脊串、栌斗、丁华抹阖拱、叉手托脊槫。
献殿之后是香亭。香亭元代重建,明正德年间重修,平面呈方形,十字歇山顶,琉璃脊兽齐备。三面勾栏,望柱上雕石狮,神态各异。四根石雕盘龙柱,龙柱上刻有龙纹。
香亭之后为正殿。元代重建,明清重修。牌匾上书“岱岳殿”,为清康熙御笔。东岳泰山神获帝王称号,所以正殿又称天齐大帝殿或东岳大帝殿。关于东岳大帝到底为谁,历代神仙记录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太昊说、盘古化身说、盘古后裔说、上清真人说、山图公子说、天帝之孙说等多种,不过民间最流行的似乎是黄飞虎说,所据自然是《封神演义》小说家言。
岱岳殿面阔五间,进深八椽,重檐歇山顶,副阶周匝,砖砌台基,石条压沿。前檐六根石雕盘龙柱,后檐及东西两侧檐下均为木柱,殿顶琉璃脊兽。正殿石柱与香亭石柱及石壁均为明正德年间的遗物。

从献殿看香亭和正殿的琉璃顶,两处屋顶前后错落,琉璃用色一致,脊兽、脊刹、鸱吻又各不相同,精美异常。

正殿后是一块台基,不知原来是何建筑,如今只有石马一匹独处。

再往后是阎王殿,东岳庙配阎王殿是因为道教中东岳大帝同时又掌管冥界。《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称:“岱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主世界人民官职生死贵贱等事”。此处阎王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为明万历年间重建,当心间两侧石柱刻有文字记载。

阎王殿后还有一处“地狱”,现代建筑,有兴趣的可以下去看看,一定会给你惊喜(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综观万荣东岳庙,开门见山是秀立挺拔、玲珑剔透的飞云楼,其后主体建筑元代意味十足,明清又加精心整饬修饰,成为一组布局合理,保存相对完整的建筑群,洵为道家祠庙建筑中的精品。
参考资料:

山西万荣县飞云楼大木作营造研究,张力中

山西几处精巧的古代楼阁,柴泽俊

(0)

相关推荐

  • 武 斌丨飞云楼

    偶然翻看原来的老照片,发现一张当年青涩的我在飞云楼前面照片.时光荏苒,照这张照片已经三十年了,后来我也几次来到飞云楼下,并有两次登临.登楼时脚踏在木楼梯上,发出厚重的"吱呀"声,直 ...

  • 山西 万荣后土祠秋风楼

    "秋风楼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这首<秋风辞&g ...

  • 《大山带你走黄河》---43【东岳庙与飞云楼】

    大山带你走黄河 万荣县有东岳庙,位于县城所在地解店.寻找东岳庙很容易,庙位于县城繁华地段,与现代建筑群混居排列,即便是民谚中,那个半截插在天里头的飞云楼也一时无法感受到其高耸入云的雄姿. 购票入山门, ...

  • 解放 : 解店镇名考

    解店,自金代抗金民族英雄解元的后裔解德在这儿开店得名解店后,一直延续了七八百年,直到民国6年,虽然把解店镇改为解店村,但仍保持着解店这个赋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名字.1951年,万泉县人们政府把县城搬迁到 ...

  • “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深藏在小县城中,外人很少知道

    中国古代有很多名楼,比如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等,名声太大了.为什么这么出名呢?背后都有着一篇著名的诗文在做着广告.哈哈.如黄鹤楼,就先有唐代诗人崔颢写的<黄鹤楼>" 昔 ...

  • “中华第一木楼”:楼中无一枚铁钉,与应县木塔并称为“南楼北塔”

    ·飞云楼位于山西省万荣县东岳庙内,为纯木质结构,楼中无一枚铁钉,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 飞云楼宏伟美丽,高耸入云,是万荣县的象征和骄傲,又因它为纯木结构,与应县木塔相互辉映,被誉 ...

  • 中华第一木楼

       山西有北塔南楼木制古建筑,北塔是有名的应县木塔,南楼就是运城市万荣县的飞云楼.以前也曾到万荣出差好多次,路过飞云楼好多次,竟然没有顾上进去参观过,从网上查看才得知这是中华第一木楼,离我们运城这么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 万荣东岳庙飞云楼

    位于山西省万荣县城内的东岳庙是道观建筑,其创始年代不详,唐贞观年间(627-649)已有,元至元二十八年至大德元年重建,明清又予以扩建和修补.庙内主要建筑有飞云楼.午门.献殿.享亭.天齐大帝(即东岳大 ...

  • 【道观建筑】一个被忽视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访万荣东岳庙飞云楼

    我习惯了每到一地就要去当地的博物馆.古迹遗址去看看,而且看完之后都要在周围转转,与当地人攀谈了解一些文物的相关历史故事.专业的说这叫田野调查,如果赴会古人地说,这叫学司马迁.徐霞客.2015年5月和2 ...

  • 84岁老人练楷书70年,写一幅字卖593万,被誉为“中华第一楷书”

    古代中国是软笔的天下,文人墨客大多写的一手好毛笔字,灵感迸发时提笔一蹴而就,诞生了众多诗篇.字写得好的人,受到众多旁人的崇拜,现代闻名的书法家们,都靠着一手好字流传千古. 李白在<草书歌行>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运城万荣东岳庙

    运城万荣东岳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大街8号.距万荣稷王庙东南8.8公里.距万荣薛瑄家庙及墓地南偏东10.3公里.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荣东岳庙创始年代不详,唐贞观年间(627-649)已 ...

  • 万荣东岳庙、薛瑄家庙及墓地、南阳村寿圣寺塔【山西万荣】

       万荣隶辖运城,与临猗.襄汾.清徐等县类似,由万泉.荣河两县组合而成.境域黄汾贯流,物阜民丰,属河东文化朋友圈的核心.万荣是"皇天后土"信仰的初源地,也算是天下后土庙的祖庭.县 ...

  • 84岁老人练书法70年,一幅字价值593万,被誉为“中华第一楷书”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