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东岳庙|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古诗十九首
所谓东岳,即泰山之别称。对五岳的祭祀,殷周以来便有之,“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东岳作为五岳之首,是历代君王告成于天的封禅圣地,东岳泰山神所受的礼遇尊崇自然也最盛,各朝各代皆有加封。随着东岳信仰的普及和扩大,为泰山神建立行宫或行祠成为一时风气,东岳庙、岱庙、岱宗庙、天齐庙、泰山庙等名称不同都是一类庙宇,其分布之广泛、数量之众多仅次于关帝庙。而山西则是我国目前现存东岳庙最多的省份,从城市到乡镇,遍布各个村落,现存东岳庙及遗址168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5处。
▲乾隆二十八年(1763)万泉县图,红色处为三座东岳庙
在旧万泉县,也曾有三座东岳庙。据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万泉县志》载:“东岳庙三:一在城北百步许;一在解店镇;一在张瓮村。规模弘广,土木壮丽,相传以邑治北下兴建三庙以应孤山之势,理或然也。”
县志最后一句讲的是三座东岳庙的兴建来自于一个传说。相传,唐高祖武德二年,大唐初建,群雄未平,王行本据蒲州反叛,吕崇茂雄踞夏县,李世民带兵平叛,履冰渡河,直逼龙门关,途经汾阴(即今万荣县),在孤峰北坡建秦王寨,在城北高埠、张瓮东峨嵋岭上和解店平原三处屯兵,成犄角之势。平叛以后,为叙功绩,就在三个驻地修建东岳庙以告祭天地。
▲元大德七年(1303)重修岱岳庙碑
明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延绥巡抚、兵部左侍郎,万泉人氏贾仁元在《重修岱宗祠碑记》中也写道:士人相传文皇帝为秦王时,取薛万彻驻兵于此,既命守臣大加修葺焉。据邑志,邑城实彻所据之地。此祠去邑城不远,其规模庄伟,恐非民间所能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张瓮庙旧影
虽然这些终究只是传说,但史志所言也能说明三座东岳庙历史之悠久。可惜的是城北东岳庙不知毁于何时,张瓮东岳庙则前有通天楼后有孝子楼,规模宏大,但也毁于抗日战争,只有一张旧照依稀可见当时风采。
▲万荣东岳庙现存建筑格局
东岳庙山门临街,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大门两侧悬挂楹联,门楣上有三块人物板画。原山门在文革期间失火焚毁,现在是2001年重建的山门。
跨过山门,飞云楼扑面压来,虽然已在照片中看过多回,但亲眼目睹这座楼阁,依旧震慑于它的绝代风华。人们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绝美的木构古建自带一种韵律和节奏,飞云楼更是如此,层层叠叠的飞檐带起向上升腾的高昂,巧夺天工的斗拱却是辗转低回的缠绵。
▲未经粉刷,全是木材本色
飞云楼的造型和结构,在山西乃至全国木构楼阁式建筑中极具特色。楼身方形,三层四檐,十字歇山顶,总高23.2米。二、三两层下部设平座两围,平座外沿设置短促的屋檐沟滴,致楼身外观呈现出六檐出厦,富丽堂皇,雄伟壮观。
▲飞云楼底层南北穿通
楼身下设矮台基,底层平面为正方形,每面五开间,两侧面依柱砌墙,南北向穿通。二层每面出抱厦三间,山花向外,形如十字歇山顶的一半靠在楼上。三层四面各突出垂莲柱式抱厦一间,开间较大,也是十字歇山顶,山花向外。各层之间以丁字脊缀连,形成了12个三角形屋顶,无论从哪个方向看,无论看哪一层,都能看出歇山顶建筑的壮观挺拔。
▲飞云楼西立面
三层上部覆盖重檐琉璃瓦顶,十字歇山顶四向出际,沟滴脊兽皆为黄绿色琉璃制品,四只鸱吻矗立脊端,正脊十字交叉,脊剎宝瓶立于当心,山花透空,翼角翘起,造型壮丽而精致。
各层檐下额枋斗拱、翘檐翼角,是飞云楼结构中最复杂精巧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全楼各层檐下,斗拱多达345组,且每层斗栱踩数与昂翘形式都不相同,各组与立柱、额枋、梁架合理对应,疏密有致,多而不繁,形态变化多端,若云朵,似花蕾,给楼体增加动感的同时,又增添了美感。
▲飞云楼底层外檐当心间柱头科和平身科
▲飞云楼底层内檐柱头科和角科
出昂、耍头也精雕细刻,角科由昂有象鼻子和龙头,昂嘴有琴面式和如意头两种,耍头有蚂蚱头、龙头、浮云、卷云,应有尽有,极富装饰情趣。
▲飞云楼底层外檐角科
翘角飞檐是古建筑外观最为醒目的特点,飞云楼的翘角多达三十二个,但无繁复杂乱之感,把一座高大的楼阁式建筑装饰得绚丽多姿,整饬劲健。每个飞檐都在斗拱的簇拥中,翘得极富韵致。
每个翘角顶端,都站着一位顶盔戴甲的武士,或凌空欲飞,或放眼远眺,个个神态生动,威武雄壮。清风徐来,悬挂在檐角的风铎叮铃作响,清脆悦耳,再看翼角武士,就有了一种古典之美。
飞云楼内部构架,严谨而富于变化。虽为三层楼阁,但不是每层柱网叠架其上,而是用四根永定柱(俗称通天柱)自底层直达三层梁下,构成三层一体的整体构架。楼内木柱林立,中间四根直径粗大的通天柱,高15米多,由两段柱身拼接而成,各层有额枋、间枋、地板枋、穿插枋、平板枋等多层枋材相互贯联,内外拉结,形成一个正方形的井筒式木架,各层外檐和抱厦上的梁枋与井筒构架相联,既保证了主体构造柱的完整,也提高了楼之稳定性和耐久性,结合各层纷繁复杂的斗拱,形成了玲珑剔透的楼身外观。
▲飞云楼整体大木作图、立面图和断面图
(出自《山西万荣县飞云楼大木作营造研究》,作者张力中)
至于飞云楼的建筑年代,有研究认为从飞云楼在庙内的位置来看,前据山门十余米,后临午门不过数米,地位局促,不像是寺庙原有布局中的建筑,而为后代插建,综合碑刻记载,应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而且由于飞云楼独特的井筒式整体构架,牵一发而动全身,虽在建成历经多次修缮,但总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动。
▲飞云楼和后面的午门距离极短
1952年,万泉县文管委曾对飞云楼进行维修,铸造铜顶,重整彩瓦、修建楼梯,现在楼上悬的匾即是当时记录。“伟大祖国古建”六字,饱含着人们对这座巍峨名楼、中华瑰宝的热爱。
▲午门内部斗拱和梁架
从献殿看香亭和正殿的琉璃顶,两处屋顶前后错落,琉璃用色一致,脊兽、脊刹、鸱吻又各不相同,精美异常。
正殿后是一块台基,不知原来是何建筑,如今只有石马一匹独处。
再往后是阎王殿,东岳庙配阎王殿是因为道教中东岳大帝同时又掌管冥界。《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称:“岱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主世界人民官职生死贵贱等事”。此处阎王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为明万历年间重建,当心间两侧石柱刻有文字记载。
阎王殿后还有一处“地狱”,现代建筑,有兴趣的可以下去看看,一定会给你惊喜(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山西万荣县飞云楼大木作营造研究,张力中
山西几处精巧的古代楼阁,柴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