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分水岭标志——三家分晋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争雄称霸,到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诸侯国内有国君和采邑大夫,采邑大夫是指国君的本性贵族及有功的异性人,采邑大夫实际是一个小国。诸侯国的兼并,使某些诸侯国内士地扩大,大采邑间也开始兼并,与诸侯兼并走着同样道路。不同的是,诸侯的兼并破坏了被灭诸侯宗祖,加强了本国的宗族,采邑兼并则破坏了国内失败宗族。家族代宗族而兴起,这主要是战争的结果。

晋国是当时比较大的诸侯国,后来被吴越争霸所替代,为了恢复霸主地位以智家为首的韩、魏、赵四家大夫相约,智家要求各贡献出一万户口和部分土地给国家。韩、魏两家虽不请愿,但勉强答应,而赵襄子甩手而去,认为祖宗留下的不能随意赠送。智伯瑶十分恼火,当即以自家为中军,韩、魏为左右军奔向赵军,赵军寡不敌众边打边退,退到晋阳城,固守不出。整整两年两军相持不下。智伯瑶己无计可施,一天在察看地形时,看到晋阳城东北有晋水河,水势端急,便命令士兵筑坝蓄水,想把晋阳城淹没。

赵襄子对此焦虑不安,就与谋士张孟谈探讨对策。赵襄子说:“目前百姓情绪稳定,若水势再往上涨,全城就难保了”。

张孟谈分析说:“攻城不如攻心,我看韩、魏两家也不是很情愿,不如我们去游说,把他们争取过来,和我们一起对付霸道的智家”。

赵襄子同意了张孟谈的看法,并派张孟谈连夜出城。韩、魏两家正担心自己的前途,经张孟谈一说,都赞同合力对付智家。结果大水改进了智家兵营,智家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陷入汪洋之中,智伯瑶也死于韩、魏、赵三家军乱刀之下。

韩、魏、赵三家乘势刮分了晋国,并各派使者去见周天子要求封为诸侯,周天子见木已成舟就做了顺水人情,于是,韩、魏、赵与秦、齐、燕、楚一并成了战国七雄。

(0)

相关推荐

  • 战国纪(春)四

    周贞定王十三年.鲁悼公十二年[公元前456年] 齐平公薨,子宣公积立.[史记.齐太公世家] 田成子卒,子盘立.[大事记.一].[通鉴外纪.十] 齐田常卒,子襄子盘代立,相齐.常谥为成子.[史记.田敬仲 ...

  • 三家分晋的故事/作者:李峰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教师文学|一代中师生|教育教学|留守儿童问题 给孩子讲春秋争霸,讲到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而有的国家内部也发生了变动,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 ...

  • 十种常见过错

    十种过错:第一种是,奉行个人之间小忠,就是对大忠的祸害.第二种是,贪图眼前的小利,就是对大利的危害.第三种是,行为怪僻而自以为是,对别的诸侯国没有礼貌,就是丧身的最大危险.第四种是,不致力于处理国家政 ...

  • 邢台是赵襄子采邑亦是赵国都——读史笔记

    从几个版本的<顺德府志>及<邢台县志>的记载,我们知道邢台曾是赵襄子之采邑.邢台流传着诸多传说如豫让桥.襄子祠.太子井.太子庙.襄子殿等.但我们只说邢台是赵襄子的采邑是不完善的 ...

  • 为何说韩、赵、魏三家分晋,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春秋后期,一向称霸中原的晋国,国君的权力逐渐衰落了.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定公.晋出公的时候,有六家有名的卿大夫,他们是智氏.范氏.中行氏.韩氏.赵 ...

  • 为什么说三家分晋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史学家一般认为三家分晋 或 田氏代齐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注意,这是一个知识点, 所谓的知识点,就是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会知道春秋战国是如何在时间上,以及以什么事件划分的, 比如,三家分晋是公元前403 ...

  • 三家分晋,从此七雄并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到来

    春秋时代,不仅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频繁,诸侯国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也日趋激烈,主要表现为卿大夫与公室之间政治斗争.斗争的结果使得各国的公室不同程度地衰落了,卿大夫逐渐掌握了国家的政权. 晋国中春秋争霸战争 ...

  • 春秋战国的分界点:韩赵魏三家分晋,他因自大错过改变历史的机会

    春秋时期,晋国曾是最强的国家,但是由于内部斗争剧烈,导致国势衰败,紧接着出现了三家分晋事件,晋国也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那么,这样一个国家究竟为什么走向衰亡,那段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晋国的权力主 ...

  • 春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为何唯独韩国最为弱小不堪?

    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能有一个强国可以和后来的秦国相抗衡,甚至于在国力上更胜于秦国一筹.那在笔者看来,应该非晋国莫属了.晋国的首任国君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所以算起来,晋国也是一个姬姓诸侯国 ...

  • 魏赵韩三家分晋,为什么实力最弱小的是韩国呢?

    早在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成为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就晋国来说,其大权长期被卿大夫所把持.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 ...

  • 春秋笔记之曲沃代翼:礼崩乐坏的的开始,“三家分晋”的祸根

    曲沃代翼是为晋国的内战,耗时六十余年,最终小宗取代大宗.曲沃桓叔姬成师一系彻底打败姬仇一系,夺得晋国正统地位.曲沃代翼可以说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开始.并且开创了不任公族的先河.打破了任人唯亲的制度,也 ...

  • 资治通鉴第1集_三家分晋

    资治通鉴第1集_三家分晋

  • 战国七雄是如何形成的?导火索是晋国一个大臣,从而引发三家分晋

    我们熟知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在秦朝之前是处于"战国七雄"的分裂格局,那么战国七雄是如何形成的?原来其"导火索"竟然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大臣. &q ...

  • 三家分晋[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都是王室贵族,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他们积极对外征战,就这样,他们的势力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