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你好自为之!

引领东北大花袄风潮的男子

乾隆在书画上盖印和题诗举世闻名,好好的一幅有晕染皴擦、有留白的作品,到他手上后一定会“丰满”起来。

元代黄公望画的国宝级名作《富春山居图》也难逃乾隆 1000 多方印章的临幸,最后的画面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满目疮痍。

乾隆当年在游览富春山时,每次走到和画里相同的位置,兴之所至,就在上面提笔咏怀,于是这幅画就变成了这副模样。整个长卷共有近 60 处御跋,密密麻麻满布山巅树梢,后来实在无从下笔了,才恋恋不舍地题上“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

山也不会放过,提满了诗 | 《富春山居图·子明卷》局部

庆幸的是,这幅如此丰满的《富春山居图》并非真品,它的名字是《富春山居图·子明卷》。有人说《子明卷》其实也是黄公望所画,是他赠予一位道友的作品;也有人说《子明卷》是明末文人临摹的,临摹完之后题了自己的名字,但后人看黄公望的画值钱,就把原作者的题款弄掉,伪造了黄公望的题款等,不过虽然是仿作,却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正当乾隆兴趣正浓时,又得到了另外一幅,叫《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显然,乾隆不能承认自己此前收藏的是假画,于是一边坚定地宣布《无用师卷》是赝品,一边又用高价将这幅所谓的赝品买下。乾隆与大臣进行了少量题字盖印后,这幅由黄公望耗时 7 年为其师弟无用创作的巨作就被打入了“冷宫”,直到 1816 年嘉庆帝编纂《石渠宝笈》三编,《富春山居图》的真迹才得以正名被编入。

之后几经辗转,《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被一分为二,一大一小。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卷》,于 1956 年归入浙江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于 1948 年底被运至台湾,从此两地分隔。

真迹清爽了很多 |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在乾隆的收藏品中,最丰满的应该是《快雪时晴帖》,这是王羲之写给山阴张侯的一封信札,全文为:

羲之顿首,

快雪时晴,

佳,

想安善,

未果爲结,

力不次,

王羲之顿首。

山阴张侯

短短 28 字的问候信最后却成了长卷,这里面有赵孟頫、文震亨等人的题跋功劳,更多得则是乾隆的不辞劳苦。

乾隆像往常一样不仅盖满了“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等大印章,写满了字,还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写了个“神”字在中间。

红色方框内为王羲之的问候信 | 《快雪时晴帖》长卷

信札原文(右)

应该说,除了那幅阴差阳错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很少藏品会在乾隆手里免于临幸。

质地坚硬的玉器,创造条件也要留下印记。其中一件北宋汝窑的青瓷盘,盘底就刻着乾隆的诗:

盘子径五寸,

如规口面圆,

出陶无髻垦,

阅世独完全,

冰裂纹隐约,

铁定迹局连,

底心镌甲字,

先得此同然。

好......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