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味道——草仔粿
每年的清明节前夕,母亲都必将忙上几天时间,忙乎着做米粿——草仔粿或糯米糍甜粿。做草仔粿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是项耗时而繁琐的“工程”。
艾草是做草仔粿的必备材料,多年来由于农村除草剂的泛滥使用,使得植物的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先前四处可见的艾草也变得稀少。所以母亲采摘艾草并不容易,有时得绕了几个村庄,才可以采到数量有限的艾草芯。艾草采回后,清水洗净,再放到开水里焯烫一下,然后捞出放到盛了水大盆里浸泡,连续得浸泡三四天才能把艾草中的苦涩去掉,期间要几经换水,不然会腐坏。等浸泡时间过了,捞出艾草到石臼里捣烂,再把艾草浆渣一起掺和到溶好的糖水中,最后把它们倒入糯米粉中搅拌成团。接下去就可以包馅料做成一个个的草仔粿了。
艾草粿
糯米粉一般都是提前浸泡糯米,再去研磨成米浆,米浆用布袋子扎紧压挤去水份后成一大块的米粉团,然后把米粉团掰成一个个小块放在簸箕里拿到阳光下晾晒,连续晾晒几天,等干了后,用塑料袋装起来备用。糯米粉是市场上可以买得到的,既方便又省心,可是母亲总觉得自己做的“卡好货”。
糯米糍甜粿
包草仔粿的馅料,一般有花生料和豆沙料两种,由于众口难调,一家老少十多人,有的爱吃花生馅料,有的爱吃豆沙馅料,所以母亲干脆准备了两种馅料,可以任我们选择。当然,这得麻烦了许多,但是母亲乐意这么做。
菜头粿(咸粿)
包草仔粿的竹叶以前是到河边的麻竹林里去勾取的,后来都从市场上买回,在水里浸泡清洗之后沥水就可以了。
等一切物料准备就绪,就可以包草仔粿了,扯适当大小的糯米团搓圆后捏扁,舀上馅料包起,最后再用竹叶包起即可。
最后的一道工序就是上锅蒸了,以前用大蒸床在大灶上,一次可以蒸很多。现在没了大灶大蒸床,就只能在小锅里慢慢地一锅一锅地蒸,得花上整天的时间。
别人家的草仔粿
当香喷喷的草仔粿出锅了,母亲总会第一时间或打电话叫我去取,或让父亲送到家里来,说“趁烧吃,卡好料”。吃着香香甜甜的草仔粿,品味着浓浓的、淳淳的母亲的味道,什么山珍海味,什么天上人间极品,都不及母亲勤劳的双手做出的、地地道道的家乡的味道!
别人家的草仔粿
今年的清明节,母亲为了照顾到兄弟几个对米粿的喜好不同,一口气做了三样的米粿:草仔粿、糯米糍甜粿、菜头粿(也叫咸粿)。这下,大家都可以换着口味尝各种米粿了。今天把几样米粿放到朋友圈,羡煞朋友们,都说母爱伟大,都说我们有口福。
是啊!母亲是做米粿的好手,从小到大吃她做的米粿,再吃别人家的总觉得都不及母亲的香甜!当然,母亲做的米粿不仅仅是用糯米、花生、豆沙等原料,更重要的是用心把爱揉入了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