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两棵古树,一座祠堂,走进一个很有底蕴的胶东村落 2024-07-30 01:07:2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胶东的村落当中,有一些村的规模并不大,但却因为有古迹或古树而广为人知。一般而言,一个村有一棵古树就属不易。倘若有两棵的话,尤其还是两棵种类不同的古树的话,那就更是难得。而在半岛东部,荣成市宁津街道辖下的东苏家村,就是一个村有两棵古树的典型例子。东苏家村位于宁津街道办事处驻地的南边,距离海草房名村东墩不远。不过,如果是进村参观的话,还是建议从西边靠近渠隔村的路口进村。 如果走这条线路的话,在中途会看到一棵苍虬的老朴树,而继续前行,远远就能望见一棵规模更大的银杏树。当地人对这两棵树十分敬仰和重视,保护得相当不错,树上也挂了不少祈福的红绸。在它们的旁边,也各有一块简介牌。根据上面的文字介绍,这棵朴树的树龄约在八百年左右,而银杏树的历史更久,据说有1100余年,按此计算,为唐末之物。到底是何人在此种下了这两棵古树?沧海桑田,已经难以考证了。因为东苏家的建村年代,比这两棵古树推断的树龄要晚不少。 根据《荣成市地名志》的记载,明万历年间,苏姓先祖从四川眉山迁此定居,取名苏家。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为重名,加以方位改为“东苏家”(村里很早建起来的大礼堂,上面写的仍是“苏家”)。传说,苏姓先祖之所以相中此处建村,也有仰慕大银杏树的因素。传说,东苏家村之大银杏树为雌树,而相邻之渠隔村有一大银杏树为雄树。两者都是唐末所植,遥相呼应,为当地之盛景。昔日,两树旁边都修建有庙宇,渠隔村为“三官庙”,东苏家村为“老柏母庙”。不过,现皆不存。 如今,在东苏家村大银杏树下的,是一座苏氏祠堂。大门两侧的楹联道:“三苏书香耀祖业,一方地灵毓后人。”四川眉山,为北宋文学大家“三苏”父子故里。而荣成东苏家村的苏姓记载为从四川眉山迁来,因此也在宗祠楹联中提到这一点。 在胶东半岛范围内,四川移民说多见于西部的莱州、招远、平度等地;而东部以“云南”、“小云南”的传说居多。荣成东苏家村的苏姓当初是如何迁到这里?暂时还不得而知。两棵古树,一座祠堂,还有为数众多的海草房,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也使得东苏家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一个传统村落。每逢周末假日,常能看到来此参观打卡的游人。 赞 (0) 相关推荐 山东作家‖【金秋重坊采风行】◆陈旭东 作者简介 陈旭东,山东兰陵人,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兼任临沂青藤文学网散文编辑.作品散见于省内外报刊杂志,有作品入选当代作家文库<兰陵文学作品选><临沂文学典藏 ... 从南康划入遂川县的乡——巾石 从南康划入遂川县的乡--巾石 刘述涛 树大分杈,儿大分家.井冈山这个孩子是自个越长越 ... 11月必去:这8个最佳银杏观赏地,藏着中国最美的深秋! 我想,应该没有一个人能拒绝银杏的唯美吧. 11月的银杏,已经褪去了满身的鲜绿,悄然换上了金装,默默书写着秋天的迷人童话. 它总以一种恬静淡然的神情,在深秋的最后残喘中释放自己婀娜的姿态. 没有见识过银 ... 看图:一个很有底蕴的胶东古村落,招远市辛庄镇徐家疃 在烟台招远市北部的辛庄镇和张星镇境内,有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它们或是国家级,或是省级,都古色古香,很有韵味.对于喜欢探访胶东古村落的朋友来说,这片区域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地方. 此前曾给大家介绍过这片区 ... 宁波市这个古镇开业半年多了,门可罗雀,两棵古树居然成为风景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有一个新建的景区,新建不到一年时间,却有一个历史感和故事感都极强的名称.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古镇以余姚一位名人的名字命名,这位名人在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他的故事说上三天都说不完,完全 ... 看图:海阳市留格庄镇大辛家村,胶东有名的辛姓聚居地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不少朋友都回乡祭祖.笔者有位姓辛的朋友,他的老家在烟台海阳市留格庄镇的大辛家村.这次回家,他拍了不少图片,其中就有村里的辛氏宗祠.大辛家村为胶东有名的辛姓聚居地,笔者久闻其名,此前 ... 看图:“小滩”不小,走进任姓聚居的海阳市小滩村 此前介绍过不少海阳的村庄,其中以北部乡镇居多.有朋友提出建议,说海阳南部的村庄也值得多看.好的建议应该听取,这次要走进的村庄,就地处海阳市东南沿海,它的名字叫做"小滩". 小滩村原 ... 看图:大山深处有人家,走进栖霞市“东马耳㞭”村 胶东半岛以山地丘陵为主,不少地名都与山有关,除了常见的"夼"之外,还有一个更生僻的字"㞭".比如,地处胶东腹地的栖霞,就有不少带有"㞭"字的 ... 看图猜成语:多加用心,还是很有可能满分滴 图猜成语,等你来挑战,谁能一猜就对,谁能全部猜对,谁能胸怀文墨,腹有学识,而又眼睛明亮,文采飞扬,小生在此拜会各位成语王,静观智慧之光. 【看图学拍】培养出自己的摄影风格很重要! ◆ ◆ ◆ 图文源于网络 仅供学习交流用 摄影要多看,多想,多拍!让我们跟着大师学摄影吧! 一,怎样才能养成自己的摄影风格 玩摄影达到了什么层次, 从一个指标就可以看出, 这个指标不是你拍摄了多少个G ... “神雕”时期黄蓉到底有多厉害?看这两次出手,就知道她武功很高 如果说黄蓉的武功很高,估计有不少人都会持反对意见,因为无论是<射雕英雄传>还是<神雕侠侣>,在比武争胜上,黄蓉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在<射雕英雄传>里,黄蓉仅仅 ... 看图猜成语:过程有曲折,答案很完美! 看图猜成语,不要觉得很简单,有些图片其实是有一定难度,不仔细看未必真的能猜出来! 1.一木一鱼什么意思?(形状) 2.老年人的身体比年轻人健壮? 3.这都是什么呢? 4.365天?车子装了一半? 5.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胶东的村落当中,有一些村的规模并不大,但却因为有古迹或古树而广为人知。一般而言,一个村有一棵古树就属不易。倘若有两棵的话,尤其还是两棵种类不同的古树的话,那就更是难得。而在半岛东部,荣成市宁津街道辖下的东苏家村,就是一个村有两棵古树的典型例子。东苏家村位于宁津街道办事处驻地的南边,距离海草房名村东墩不远。不过,如果是进村参观的话,还是建议从西边靠近渠隔村的路口进村。 如果走这条线路的话,在中途会看到一棵苍虬的老朴树,而继续前行,远远就能望见一棵规模更大的银杏树。当地人对这两棵树十分敬仰和重视,保护得相当不错,树上也挂了不少祈福的红绸。在它们的旁边,也各有一块简介牌。根据上面的文字介绍,这棵朴树的树龄约在八百年左右,而银杏树的历史更久,据说有1100余年,按此计算,为唐末之物。到底是何人在此种下了这两棵古树?沧海桑田,已经难以考证了。因为东苏家的建村年代,比这两棵古树推断的树龄要晚不少。 根据《荣成市地名志》的记载,明万历年间,苏姓先祖从四川眉山迁此定居,取名苏家。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为重名,加以方位改为“东苏家”(村里很早建起来的大礼堂,上面写的仍是“苏家”)。传说,苏姓先祖之所以相中此处建村,也有仰慕大银杏树的因素。传说,东苏家村之大银杏树为雌树,而相邻之渠隔村有一大银杏树为雄树。两者都是唐末所植,遥相呼应,为当地之盛景。昔日,两树旁边都修建有庙宇,渠隔村为“三官庙”,东苏家村为“老柏母庙”。不过,现皆不存。 如今,在东苏家村大银杏树下的,是一座苏氏祠堂。大门两侧的楹联道:“三苏书香耀祖业,一方地灵毓后人。”四川眉山,为北宋文学大家“三苏”父子故里。而荣成东苏家村的苏姓记载为从四川眉山迁来,因此也在宗祠楹联中提到这一点。 在胶东半岛范围内,四川移民说多见于西部的莱州、招远、平度等地;而东部以“云南”、“小云南”的传说居多。荣成东苏家村的苏姓当初是如何迁到这里?暂时还不得而知。两棵古树,一座祠堂,还有为数众多的海草房,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也使得东苏家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一个传统村落。每逢周末假日,常能看到来此参观打卡的游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胶东的村落当中,有一些村的规模并不大,但却因为有古迹或古树而广为人知。一般而言,一个村有一棵古树就属不易。倘若有两棵的话,尤其还是两棵种类不同的古树的话,那就更是难得。而在半岛东部,荣成市宁津街道辖下的东苏家村,就是一个村有两棵古树的典型例子。东苏家村位于宁津街道办事处驻地的南边,距离海草房名村东墩不远。不过,如果是进村参观的话,还是建议从西边靠近渠隔村的路口进村。 如果走这条线路的话,在中途会看到一棵苍虬的老朴树,而继续前行,远远就能望见一棵规模更大的银杏树。当地人对这两棵树十分敬仰和重视,保护得相当不错,树上也挂了不少祈福的红绸。在它们的旁边,也各有一块简介牌。根据上面的文字介绍,这棵朴树的树龄约在八百年左右,而银杏树的历史更久,据说有1100余年,按此计算,为唐末之物。到底是何人在此种下了这两棵古树?沧海桑田,已经难以考证了。因为东苏家的建村年代,比这两棵古树推断的树龄要晚不少。 根据《荣成市地名志》的记载,明万历年间,苏姓先祖从四川眉山迁此定居,取名苏家。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为重名,加以方位改为“东苏家”(村里很早建起来的大礼堂,上面写的仍是“苏家”)。传说,苏姓先祖之所以相中此处建村,也有仰慕大银杏树的因素。传说,东苏家村之大银杏树为雌树,而相邻之渠隔村有一大银杏树为雄树。两者都是唐末所植,遥相呼应,为当地之盛景。昔日,两树旁边都修建有庙宇,渠隔村为“三官庙”,东苏家村为“老柏母庙”。不过,现皆不存。 如今,在东苏家村大银杏树下的,是一座苏氏祠堂。大门两侧的楹联道:“三苏书香耀祖业,一方地灵毓后人。”四川眉山,为北宋文学大家“三苏”父子故里。而荣成东苏家村的苏姓记载为从四川眉山迁来,因此也在宗祠楹联中提到这一点。 在胶东半岛范围内,四川移民说多见于西部的莱州、招远、平度等地;而东部以“云南”、“小云南”的传说居多。荣成东苏家村的苏姓当初是如何迁到这里?暂时还不得而知。两棵古树,一座祠堂,还有为数众多的海草房,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也使得东苏家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一个传统村落。每逢周末假日,常能看到来此参观打卡的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