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技巧 | 高考地理常用公式大汇总!(附电子版)

——地理姐姐

自然地理时区&区时

1.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2.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5.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

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说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8.极昼极夜的范围

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9.某地昼长

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10.某地夜长

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11.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2

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3)图上计算:

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

(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1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

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x-1)·h≤H<(x+1)·h,其中H为相对高度,h为等高距,x为等高线条数。

13.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

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14.实际距离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在经纬网图上:

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

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15.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16.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17.耕地比重

耕地比重=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18.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19.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

20.人口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

21.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

22.人口计算公式

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

计算公式: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总和生育率:指一定时期育龄妇女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数表示。反映育龄妇女在15至49周岁总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为如果一批妇女按照目前各年龄的生育水平度过整个生育期,则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数。

23.人口总负担系数

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

其中被抚养人口指0—14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

24.性别比

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性别比是106:74。

25.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旨在分享,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

相关推荐

  • 高中地理,常用计算公式大盘点,高中满分特辑

    学好高中地理需要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理科思维,地理中的计算题每年都是以中等偏上的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学会了这部分的题等于扫平了高考地理难的难题. 高考地理计算题汇总:时区.区时.地方时.太阳高度角.日出日落 ...

  • 2021届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课件+讲义)

    视频展示 课件截图 部分讲义 第一节 地球经纬网的特征及运用 一.经纬线及经纬度的分布 1.经线和纬线(补充经纬网) [小结]经纬网特征 形态 大小 作用 经线 半圆形弧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 ...

  • 地理技巧 | 高考地理常用公式大汇总!

    自然地理时区&区时 1.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 ...

  • 地理干货 | 高考地理常用公式大汇总!

    地理生物轻松学 公众号ID: dilishengwu520 自然地理时区&区时 1.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

  • 高考地理常用公式大汇总!

    自然地理时区&区时 1.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 ...

  • 神仙资料8.0|高中地理常用公式大汇总,寒假你还不打算学吗?

    很多童鞋给学姐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内容很多,记忆的知识很零碎,在文综训练及考试中,地理失分率最高,学习地理很难,学好地理更是难上加难.该怎么办呢? 学姐答:熟练记忆地理公式,为此,学 ...

  • 初中地理:地理常用公式大汇总

    初中地理:地理常用公式大汇总! 查看更多初中.高中知识,关注我哦,每天都更新! 自然地理时区&区时 1.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 ...

  • 【地理干货】地理常用公式大汇总!

    自然地理时区&区时 1.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 ...

  • 地理干货 | 高考地理最后两道大题答题技巧

    5步思维流程 区域在哪里 --准确定位区域,确保思考方向不跑偏 高考主观大题的命题,大都以某个区域为切入点,让考生辨其地.知其征.析其因.想其法,区域定位错误,将导致整个大题全盘皆输.所以,准确进行区 ...

  •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复习10大专题结构图汇总

    大气环境 等值线 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球上的水 地球运动 工业 交通运输 农业 区域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城市

  • 地理干货 | 高考地理10种必备大题

    地理生物轻松学 公众号ID: dilishengwu520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一 分析朝鲜半岛南北在地形.气候.植被.经济等方面的异同点?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气候:南部--亚热带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