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医针灸学·缘起)

《易医针灸学》缘起2010年七月分,因“人民军医出版社”之邀,编写《道医·师传道医秘笈》一书,开始深入的研究《易学》。在研习的过程之中,发现易经文化的传承与后世发展的流变,遂蒙发写一本《易医》专著。在接下来的时间之中,深刻的体会到“大道至简”,生活之中任何一物,一象,一人,一事,皆是“易”的实地运用。更深刻的明白,“易学”之核心非在于易学,而是要从“道”的层面去研究与体悟。据我有限所知,医可分三个别类,即:“道医、易医、世医”,而这三者,其实是一脉传承的,就是我常讲的:“巫----道----易----医”。因为易道不分,所以后来道家乃至道教之中,也有关于易医的部份论述。而世医之中,虽然也有一些学贤也深入的研究过易与医的关系,但只是停留在对比,互通的层次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了使易医学自成体系统,于是拋开历来学贤于“医·易”的牵强解释,独用“象、数”。把人体分为:“三部、八卦、九部”。内以应脉,合丹道炼己之妙旨;外以通形,展乾坤造化之惊奇。1981年张颖清教授根据“全息照相术”概念,以传统医学的“以小见大”整体观,提出说明生物体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为整体比例缩小这一全息现象,尤而提出著名的《生物全息律》。这个理论认为“每个生物体的每一具有生命功能又相对独立的局部(又称全息元),包括了整体的全部信息。全息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整体的缩影。如人体上肢肱骨(上臂骨)、前臂骨、五块掌骨和下肢的股骨、小腿骨等都是全息元,都是人体的一个缩影”。1838年,德国人施莱德和施旺,拿着自制的发大镜,发现细胞,创立了细胞学说,动物、植物都在细胞层次上高度统一起来了。但在细胞层次之上,是否还有统一的功能单位,人类仍不得而知。一个半世纪过去了,无数科学家殚精竭虑,终没结果。生物全息胚学说的提出,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上有了新的了解。它认为,一个生物体各个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例如,动物的头、颈、节肢,植物的叶、枝、花瓣等,在本质上都是同一种东西——全息胚,均含有生物整体的全部信息,也可以说是特化了的胚胎。把一条蚯蚓切成两段,可以长成两条蚯蚓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全息理论只是建立在生命DNA的生命形质功能之上,还没有触及到宇宙全息的无极太极生命气化、文化功能。所以在此之上,王大有老师提出了:“宇宙全息学说”,旨在通过生命形体的功能,展示生命父母双亲系的遗传信息(包括生命体质特征及历史文化心理场)和生命原子(原神信息是宇宙无始以来全部信息的载体)。通过:“面相、眼相、手相、耳相、足相、腹相、脐相”等诸相展现出来。并提出“三相(象、相、像)一源论”。我根据王大有老师的宇宙全息原理,结合道家生命观,认知得到,中国的圣贤,研究生命,发现生命是一个:“无极化气,气化形质”的左旋顺生模式,同时在丹道修炼的过程之中,是“形质化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的右旋逆反模式。并得出生命的四个阶段:“灵、炁、数、象”。也就是说,其发生发展的演化为过程是:“先有“灵”、而后产生“气”,由气的交替,而产生“数”,再由“数”生出“象”。再由“象”生出诸多的“形(器)”。后世中华文明的所有学科,皆是基础这四个生命的不同阶段演生演化而来。如果我们把中国的文化分个二个大类:第一大类是基于现象、表征,特异而出现的“象数密码”体系。第二个是基于本质,觉察、体悟而出现的“灵炁密码”体系。“象数密码”就是我们的易学体系,是圣学在寻察天地万物之时,发现“内外一体”,外显容易言传,记录。而“灵炁密码”就是我们的道学体系,是中华文化的根本之所在,修身修性的内在编码。而吾所建易医学,其基础则是“象数”,其本质则是“灵炁”。内以修吾之身心,外在演生命之神奇。胡逸玄2015年8月12号于广西南宁2017年4月2号于广东珠海修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