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数十年,“重新做人”的溥仪重游故宫,遇一老者后脸色大变
引言:
“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当年李煜在国破之时发出了这句字字珠玑的凄凉感慨,但回首数千年中国历史,有这种感受的绝非只有他一人,比如清王朝的末代皇帝溥仪与他相比,就有过之而无不及。
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相继去世,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内忧外患的江山,时年3岁还嗷嗷待哺的溥仪被推上皇位,作为末代皇帝开始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那么,溥仪今后将会面对什么样的人生呢?
一、大清虽亡,特权仍在
当年一部电影《末代皇帝》轰动世界,第一次让世人们熟知了一段尘封的、不为人知的中国近代史,也让溥仪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帝得以全方位地展现出来。镜头中还离不开奶妈的小皇帝高坐龙椅之上,文武百官俯身跪地,这放现在看来简直滑稽可笑,但在当年这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的。虽然当时的中国已有西学出现,但在大多数中国人心里皇帝依旧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这个镜头3年之后,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爆发了,1912年2月清王朝宣告覆灭,但根据清廷和革命党签订的协议,以溥仪为首的宗室得以继续在紫禁城内居住生活,而且保留几乎所有的特权。
就这样,溥仪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的身份在紫禁城内慢慢长大。就像他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所说的那样:“从乾清宫到神武门,是属于我的天地。”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学习了先进的知识和思想,享受着普通百姓难以企及的富贵生活。民国十三年(1924年),西北军阀冯玉祥发动军事政变,将溥仪驱逐出了紫禁城,这一年溥仪刚满19岁,正值风华正茂。
二、赶出皇宫,成为傀儡
从小就成长在紫禁城中的溥仪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涉世未深的他不知道何去何从,在醇亲王府居住过一段时间后仍旧没能逃脱革命军的步步紧逼,无奈之下只好去往天津避难。而一路为他提供帮助的却是日本人,此时的溥仪还没有意识到迎接自己的将是怎样的滔天阴谋。在天津溥仪一住就是7年,日本人的帮助也维持了7年。
溥仪对日本人产生了信赖,产生了依靠,日本人也摸清了溥仪的底细和想法,就这样,两方一拍即合。
公元1934年3月1日,溥仪在东北长春登基称帝,建满洲国,年号康德。而当时九一八事变早已发生,东北全境已落入日本人之手,这意味着所谓的满洲国不过是日本操控下的傀儡政权而已,而溥仪也只是日本人手中的一颗棋子。
溥仪虽名义上是中国的皇帝,但不管任何的行动都处处受到日本人的监视,甚至还要被迫听从日本人的命令。溥仪虽然心中不爽,但终归过了一把皇帝瘾。可好景不长,随着日军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1945年最终无条件投降。既然靠山没有了,溥仪的好日子自然也到了头,他成为了苏军的阶下囚。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引渡回国,一直在战犯管理所劳动改造,一直到9年后的1950年才被特赦出狱。
三、重游故宫,偶遇“故交”
出狱后的溥仪性情大变,以普通人的身份在北京从事文史研究工作,谁也没想到,养尊处优的末代皇帝能够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年过半百的溥仪阔别北京数十年,他当时有个最大的愿望,那就是能够去紫禁城看一看,因为那里曾是他的家,一草一木都熟悉无比。
当时的紫禁城已经改为了博物院,溥仪来到这里像所有市民一样买票进入,在游玩期间,溥仪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顿时脸色大变。
原来这就是当年赶走自己的西北军将领鹿钟麟,此时他已经是经过改造投身新中国建设的国防委员会委员,从天津搬到了北京,也是因为怀念过去的一段历史才选择到故宫一游。
没想到数十年后,两位故人竟在同一地点相遇,不可谓不是一种缘分。两人自然都认出了彼此,鹿钟麟显得有些尴尬,但溥仪表示大家的身份都一样,都是新中国的普通公民,于是与鹿钟麟携手同游故宫,原本的仇家如今一笑泯恩仇,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结语:
溥仪的一生历经了中国最为动荡,也最为风云变幻的时期,特殊的时代、特殊的身份,造就了溥仪不一样的传奇一生。但不管溥仪都做过什么,又被后世如何评价,笔者想对于他自己来说,一生之中最快乐,最惬意,也是最自由的日子,就是最后这段普通公民的日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